博弈美国本科

分类: 图书,教育,高等教育,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
品牌: 陈镛方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页码:32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801869850/9787801869852
·条形码:978780186985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博弈美国本科》通过在美国文理学院就读的三个中国高中毕业生的亲身经历,以纪实手法从不同侧面向我们真实生动地描述了美国综合大学、文理学院的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主要特色。作品文笔流畅、亲切感人、袒露了莘莘学子各各不同的心路历程和求学感悟,具有一定的可读性。该书对了解、研究当今世界第一教育大国的教学模式,以及办学理念和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有较强的借鉴作用。同时也是有志于到美国就读和深造的中国高中学生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书。
目前还没有—本指导高中生到美国读本科的书,写得如此生动和具有操作性。
编辑推荐《博弈美国本科》是陈镛方编著的,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著名作家、教授梁晓声倾力推荐。
目录
“世界是平的”,但不是水平的……梁晓声
走入顶尖本科殿堂陈镛方
第一章八月,放飞青春梦想
选择:从“备忘录”谈起
拿至[Joffer的瞬间
May Package(五月邮包)
离别的八月如期而至
第二章涂满了陌生的七色板
入关时的突发事件
味蕾开始“美国化”
“地球村”里忐忑相会
融入美丽乡村的校园
室友来自三个国度
第三章选课大有学问
100%的选课自由
课程的灵活与限制
课程注册太难搞定
课纲如法重如泰山
选课目的各不相同
第四章课堂讨论犹如炼狱
逼迫你剥掉腼腆面具
讨论中的“杂”与“自由”
提问题和答问题的艺术
“舌战群儒”的辉煌
第五章超负荷的阅读和写作
骇人听闻的阅读量
被福柯“折磨”得生不如死
教授苛刻的阅读要求
通宵苦思论文题目
一篇论文改了八稿
写好论文的几点建议
第六章校园多样性的风景线
追问为何追求多样性
女教授的迷人风采
异国人情的交融快乐
第七章课外活动精彩难忘
校园打工八仙过海
我曾拥有五份不同工作
亲密接触波士顿
走马观花卫斯理(Wellesley College)
浮光掠影曼哈顿
乐趣多多小厨房
各取所需玩派对
第八章校园内外的人性温情
为你点石成金的人
学生手中的尚方宝剑
一张校卡护卫着安宁
感动我的美国家庭
第九章成长路上的感悟故事
故事一:活着
故事二:解读
【心理实验案例一】偏爱母音的本能
【心理实验案例二】愤怒的婴孩
故事三:原点
第十章 后本科生时代的职业规划
竞争暑期实习基金
文理学院抬不高你的求职身价
你的未来在自己手中
第十一章写在最后的话
在美国直面5·12汶川地震的感受
上帝不会保证每个人故事的成功
听听百年前办学人的话
享受美国精英教育乜琳
第一章 留美梦想竟成真
人生梦圆
18岁的孤独长跑
录取前后的故事
第二章“新鲜人运动”
大学的“田园风光”
国际新生的“破冰期”
过山车和派对
给新生“定向”
第三章学业要求面面观
新的起跑线
学分制下的选课
课纲是每门课的“圣经”
人人必修写作课
不分专业,怎么毕业
第四章学术时间——“痛并快乐着”
开学,如梦方醒
没完没了的阅读作业
课堂发言是家常便饭
写论文,为伊消得人憔悴
考而不死是为神
教授掠影
师者人生
桃李无言
第五章棱镜文化——合而不同
理解多元化
一个屋檐下没有秘密
和德裔女生比邻而居
相见恨晚的艾米
非洲舞,想说爱你不容易
西卢的红酒和爵士乐
第六章 漫谈校园生活——苦中作乐
社团“抢生意”
“大众”的艺术
在舞团的日子
万能的图书馆
寇士儿:食堂的福音
实验室里的动物
夜半惊魂的火警预演
第七章毕业后的思索——走向十字街头
谁是梦想家
飞跃换日线万力
第一章再次来到美国
缘起
申请
启程
第二章离开是一种到达
Hotel Bucknell(巴氏宾馆)
新生方向感
Little Miss Mild(温和小姐)
露从今夜白
第三章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开学,静音
基础讲座与教学大纲
第四章活着,学着,至少活着
哲学——怀疑
艺术——宽容
数学——惊喜
Public Speakin9——学术与口头表达能力
第五章 C0llage一文化碎语
话语权
形形色色的人和五光十色的文化
主流到绝望,还是绝望到主流
可耻的孤独
第六章 当现实兵临城下
独特优势
找工作与“找关系”
Employer Expo(雇主驾到)
结语
附录一:与Bowdoin College高层对话.陈镛方
亚洲学生申请办公室主任约翰·瑟斯顿院长访谈录
国际学生主任劳拉院长访谈录
学生事务办公室主任蒂姆院长访谈录
前任教务主任克雷格教授访谈录
巴里·米尔斯校长访谈录
附录二:巴里·米尔斯校长在2008级学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后记陈镛方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走入顶尖本科殿堂陈镛方
第一章八月,放飞青春梦想
人生只有终点,很难有什么起点。
因为通常你以为是起点的事情,过几年回想,也只不过是一种过程的开始罢了,记忆深处很难留有刻骨铭心的感受。
唯独这一次——远赴异国读本科,放飞多年蕴藏心底的青春梦想的那一刻,让人有久久难以忘怀的感觉。揣着年轻人所有的憧憬,挥别相伴近二十年的父母,踏上远行航班的舷梯,义无反顾地朝那未知而遥远的西方天际飞去……崭新的人生经历就这样开始了,故事的第一行就这样写下了!
整整两年以后,再来回忆当初的心灵体验,确实可以说,这真是一个人生崭新的起点!
选择:从“备忘录”谈起
从确认我已被美国Bowdoin College录取的那一刻起,两年多来不断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美国完成本科教育?到美国读大学本科,又为何挑选文理学院?说老实话,这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道得明的。
但是当我决定与两个合作者一同来写这本书的时候,就必须先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当初我们三个人赴美留学的选择是一致的,都愿意把未来四年的本科教育与美国的文理学院紧密联系在一起。
想当年,高中毕业后申请到美国读本科,我的目标十分明确,首选到文理学院读书。但是当我与父母沟通想法时,却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父亲是资深媒体人,他满脑子的知识中,简直找不到一丁点儿可以解释“什么是文理学院”的信息。而母亲咋听之下,也几乎就要脱口说出一个大大的惊讶:“怎么是大专啊?”
我曾经费了很大的工夫去说服他们,而且以我当时对美国文理学院的了解,以“解释几个问题”为题,弄了一个类似备忘录的东西给他们看。因为对于搞了一辈子文字工作的父亲来讲,只有白纸黑字才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最终,当然是以我为中心统一了意见。
我把当时写的这份解释什么是美国的文理学院的“备忘录”放在这里,目的也是希望所有看这本书的读者,特别是对于这个问题有着同样疑虑的中国高中生和他们的父母能理解这个不是个问题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备忘录上所引用的材料,基本上不是我的发现,我只不过把它归纳了一下。只要你留心,在网上还可以找到很多类似的介绍文字。
【备忘录】解释几个问题
美国是世界上的教育投资大国,每年对教育的预期投入通常会占到年,均国民生产总值的7,25%左右。作为美国大学的领头羊,闻名遐迩的常青藤联盟(The Ivy League)的教育资
……[看更多书摘]
后记大一暑期中,我萌生了写这本书的念头。
在出国读书的日子里,为了让爸妈了解我在美国的学习生活,我经常将学校中的见闻和自己的想法写成短文,通过电子邮件与他们分享。原本是些随写随忘的率性文字,不料爸妈却当成宝贝,不仅自己看,还在他们的朋友圈中传阅。我暑假回国吃惊地得知,他们那一圈人竟然都喜欢我的这些信手涂鸦,聚会时还经常将它作为议论话题;有的人甚至把它作为“留学热身赛”的参考资料,拿给正在读高中的子女借鉴。
我真有些受宠若惊了。但我明白,这并不是说我的这些涂鸦文字写得如何好.只能说明它还有一些传播价值,因为我写的正是他们不了解而又渴望了解的东西。
我的父辈们,把像我这个年龄段的青春岁月,都无偿奉献给了“革命”名义下的动荡和虚度。因此,他们人生的最大遗憾也演化成了他们的最大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生命的衍生品,在风华正茂的青春季节,去接受世界上最好的高等教育。到美国一流大学读本科,特别是到芙国的精英本科学院接受教育,自然成为一个十分理想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