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管理详解(北大纵横培训系列)

分类: 图书,管理,管理学,综合,
品牌: 栾润峰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22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8614771/9787508614779
·条形码:978750861477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北大纵横培训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精确管理详解》亮点:·切中企业家管理困惑与要害,引起广泛共鸣·采用“规避”的管理研究维度,实现快乐、高效·将心理学嵌入日常管理运营,充分尊重人性·提供可操作的精确化运营手段,实战而非空谈·将互联网引入管理实践,实现管理成本最低化、精确管理诉求引领未来企业管理发展方向·已经得到集团化企业如中国电信、彩虹集团、松下彩显等大力推崇。
作者简介栾润峰:
精确管理创始人,精确管理研究院院长
金和软件董事长、总裁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企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
学等知名高校特聘教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 1993年MBN(国内首届)毕业,北京大学EDP,清华大学EMBA
CCTV2008年度经济人物“中国十大成长之星”中国改革百名优秀人物,中拉友好协会理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多项信息化专家组特聘专家在北大、清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等知名院校;在全国各省市政府论坛上;在中国电信集团、航天三院、神华集团、中铁集团、松下彩显等大中型企业讲授《精确管理》课程,迄今已有近10万名企业家现场聆听。
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中国企业家》、《中外管理》、《IT经理世界》、路透社、新浪、搜狐、雅虎等百余家媒体曾多次予以专题、专栏、访谈形式的报道
独创的“精确管理模式”为12000余家企事业单位解决了多年难以解决的管理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已出版专著:《一切尽在掌握,可操作的精确管理》、《精确管理与实现手段》、《精确管理》。
媒体推荐精确比精细好.对企业管理而言,精确比精细更具体。精细没有标准,领导倒是容易讲,但部下做起来就无法掌握分寸;而精确就要求领导明确每一项工作细到什么程度,最好还要有如何做的步骤,这样工作就有执行与检查的标准了。
——王晓初 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
精确管理软件,如同企业的智能CEO,它把ISO9000管理的精确和OEc考核的关键点都精确系统化——做你所写的,写你所做的;什么时间,什么人,做什么都十分透明,是一个企业有效沟通的大平台,实效管理的指挥棒。
精确沟通产生效率,精确管理创造价值。
——孙先红 蒙牛集团副总裁
精确管理为中国跨世纪管理的改善与创新插上了翅膀。
——王其文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
事实是诚信的根本。 当今全球面临的金融危机,就在信用上出了问题。当我们对事实掌握不足,误估风险.大家就会失去信心。精确管理以事实为基础,正可以提供企业高明的管理理念和实用的管理系统.作为基于事实的决策根据。
——李天生 香港中文大学了 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精确管理思想已为世界企业所认可,已成为一门学问、一个课程,是一种对企业实践有指导意义的管理模式。
——杨沛霆 《中外管理》杂志社礼长
至今为止,听了很多教授及讲师的课,但我认为讲得最好的.给我印象最深的,只有两位教授,一位是余世维,另一位就是栾润峰。
——于乃云 中国民航总局东北空管局控制中心主任
编辑推荐《精确管理详解》是由栾润峰编著的。
目录
序言
“北大纵横培训系列”丛书序
自序
第一篇 管理困难何在?
第一章 管理困惑
第二章 企业图解
第三章 管理分割
第二篇 什么是精确管理
第四章 精确管理原理
一、什么是管理?
二、如何理解管理?
三、什么是精确?
四、如何理解精确管理?
五、总裁与仲裁
第三篇 精确管理揭示了什么?
第五章 精确管理的实质
一、精确管理的目标:效率与快乐
二、精确管理的手段:增加支出使员工更快乐
三、精确管理的受众:人,中国人
四、精确管理的理性:避免改造人的心理
第六章 现行管理中的九个基本问题
一、量化与悟
二、计划与聪明
三、积累
四、有限与无限
五、创新与破坏
六、过程与结果
七、控制
八、递减
九、能人
第七章 现行管理中的九种基本现象
一、管理中的被动现象
二、管理中的黑箱现象
三、管理中的随意现象
四、管理中的十二月现象
五、振臂一呼现象
六、人性中的高估现象
七、天高皇帝远现象
八、本位主义现象
九、管理中的笼统现象
第八章 基础管理的主要风险
一、基础管理的四大风险
二、企业基础管理中的问题、现象与风险的关联性
第四篇 精确管理模型及其实现手段
第九章 精确沟通是精确管理的前提
一、沟通是一个组织能够维系的必要手段
二、精确沟通的重要性
第十章 精确管理实现快乐并高效
一、人性的弱点
二、精确管理对木桶理论的发展
三、快乐并高效
第十一章 精确管理的实现手段——信息管理
一、精确管理历程回顾
二、精确管理的三种运营管理模型
三、实现精确管理的协同四层次理论
四、我国企业对精确管理的实践:华泽集团信息化应用案例分析
五、精确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附录一:我论成功
附录二:我对管理的四篇杂谈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改革开放3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影响日益增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国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细胞,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逐渐成为世界发展大趋势的当代,中国的和平发展必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原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从2008年开始我国的经济增速有所减缓。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一定要头脑冷静,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居安思危,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作为一个审慎的乐观主义者,我一贯相信挑战中有机遇,困难中有希望。中央及时果断地采取了4万亿投资刺激经济的措施,这不仅将有利于保持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还将有利于我国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外贸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并增加在节能减排、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为顺利完成“十一五”计划,迎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创造有利条件。
我认为,管理既有科学的规律可循,又有艺术的运用之妙。管理的本质是实践,必须联系国家、行业与企业的实际,照搬外国的管理模式是难以搞好中国企业的。中国企业在3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不少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但是我们还需要在
文摘插图:

因为在中国生活了这么多年,我认为能称上专家的一定是很了不起的人才。之后见多了美国专家后,我发现,他们大多是在某一特定方面有一些专长的人。所以美国的专家特别多,很多人也愿意在某一方面潜心研究,希望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而在我国,人们似乎希望专家什么都懂。
1983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工厂去。那时一个千人的工厂也就几个大学生,屈指可数。车间的工人师傅什么问题都来问你,你还不能讲“不会”。否则,他们会认为你没水平。为了不被他们瞧不起,大学生就要“有问必答”。后来我们不断地告诉工人师傅,大学生是分专业的,不是什么都懂。
事实上,我们对创新也是有认识上的误区的。
很多人现在还是认为创新是在空白之处产生的新思想,是砸碎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我认为这是对创新的误解,这不是创新,而是捣乱,对社会的进步没有什么正面的价值。创新应该是对现有的有限资源的改进与改善,是5%的进步,我们应该鼓励这样的创新。
在创新这个问题上,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都付出过巨大的代价,但是至今并没有让大家共同认可的创新概念,社会也还在时时为之付出更大的代价。
1980年年初,我在一个很美的县城生活过一段时间。当时县里的领导认为应该有创新的思想、创新的动作,故拆除了一座很有价值的古建筑,建造了一些大家不能理解的城市标志。可是没有几年换了一批领导,后来我得知新领导认为还要有创新的动作。于是又拆除了原来的一些标志,换上了新领导认为有创新思想的新标志。这期间就没有一个领导是在原标志的基础上修补、改进的,都是拆除再重来,但是大家还是不明白新标志的含义。
我们企业也是这样,不是潜心研究现有政策、战略的缺陷,进行必要的改进与改善,而是花重金请来不同的咨询公司。这些咨询公司出于某些因素,总是全面否定企业原有的管理体系,标新立异地重搞一套,即使是一样的内容,也要费尽心思换一个名称。
因此,我认为不正确的创新认识、不正确的创新过程等同于破坏。
3.创新与积累
控制论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存在的个体都可以被看成是一个系统,每一个系统都有它自然的发展规律,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变化是永恒的,稳定是相对的。系统最为经济或者最佳的状态就是系统的参量作微小的调整,系统就可以走向更为完美的平衡。我们不希望系统参量出现突变,造成系统到一定时候出现超调(而不是微调),这样的
……[看更多书摘]
后记我前一本关于精确管理的书《精确管理》是2006年8月份出版的,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精确管理》出版后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关注,而汇集精确管理最新研究成果的新版本该早一点完稿交付出版,但众多的事务占满了我的时间,真是对不起广大读者朋友。
新出版的这本《精确管理详解》与我以前出版的有关精确管理方面的书籍相比有三个较大的不同之处:一是对什么是组织及组织的关键给出了我的定义;二是对企业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与现象有了发展;三是有了大家非常希望了解的精确管理模型及工具部分。这样,大家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与运用精确管理思想了。
特别高兴的是,精确管理的发展得到了成思危教授的多次指点,并承蒙其为本书作序。今天,在本书封稿之日,成教授还于百忙之中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与我单独深谈管理。在此,我衷心地感谢成教授。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杨光、刘庆松、杜湘云等同志付出了很多辛劳的工作。另外,精确管理研究院全体同仁、金和软件公司许多员工、在各大学总裁班听我授课的学员,以及对精确管理予以大力关注的专家、学者都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还抽空专门为精确管理写了评论、推荐,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付印之时,正值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到了严重之际,这段时间每天早晨打开电视,看到的都是某某公司又裁员多少多少,进一步加强了企业和社会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需要意识到经济运行有它的规律,解决危机只要从基本规律人手,我们就一定能够尽快走出危机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