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写长征图文档案(上下册)

分类: 图书,文学(旧类),纪实文学,军事国防,
品牌: 李镜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页码:735 页
·出版日期:2002年
·ISBN:7500434340
·条形码:9787500434344
·包装版本:2002年8月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新写长征图文档案》(上下册)以流畅、生动的语言真实再现了长征这一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反映了长征时期重大战役、战略行动、历史事件的全貌。深层次地表现了阶级、民族与人个的历史命运和社会变迁。宏阔的战争画卷、深邃的历史哲理、全方位的艺术视角与瑰丽凝重的美感相交融,构成《新写长征图文档案》(上下册)的特色。全书上下两卷,配有70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更增加了《新写长征图文档案》(上下册)的文献性、纪实性和珍藏性。
作者简介李镜,生于1945年,祖籍山西万荣,1964年到生产建设兵团工作,1973年入伍,曾任兰州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主任,1980——1984年担任肖华将军秘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主要作品:小说集《冷的边山热的血》、《重山》、《辉煌时刻》、《高台之恋》、《风流殇》。长篇报告文学《儒将肖华》、《大迁徙》、《农奴戟·英雄血》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
媒体推荐土城兵败,红军被迫一渡赤水
彭德怀来到一个阵地前,看两个军医正在给一个胳膊负伤的战士包扎伤口。他们的旁边,有两具血肉模糊的战士倚靠在工事的土壁上。
“喂!把他们马上抬下去抢救!”彭德怀向工事里的医生,战士招呼着。
一个医生闻声抬起头来,见是彭德怀,表情阴郁地说:“报告军团长,已经用不着了”。
彭德怀的心往下沉了一下,走到那两个牺牲了战士眼前,脱下帽子,看着他们年轻的脸。
编辑推荐《新写长征图文档案》(上下册):1934年开始的长征可不是象征,它既非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亦非战役,更非是胜利,而是一曲人类的求生之歌,是一场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大撤退,是一次次险象环生,火烧眉毛的战斗。当它开始时,实际上仅仅是一次毫无目的,毫无方向的大败退,一场本可避免却还在不断扩大的悲剧。一个真正引导长征走向胜利的人,却在长征开始的最后一刻才接到撤离的通知。当它结事时,走在这支队伍最前面的这个人自豪地写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目录
第一章
毛泽东在非常时期离开了瑞金
李德输给了另一个日耳曼人
张闻天在云石山上失眠了
留下的
何长工收到了暗语:“你喂的鸽子飞了”
瑞金,红都的最后日子
过了于都河,毛泽东向自己的辉煌走去
第二章
蒋介石匆匆离开北平
飘流的“共和国”
蒋介石给西进红军准备了一个口袋
黑夜被撕开了一个血淋淋的口子
哦,湘江
浸泡在血水里的1934年12月1日
第三章
最高“三人团”成员各有所思
编外“中央队三团”
通道“飞行会议”
毛泽东在黎平重新崛起
王家烈提心吊胆度过了1935年元旦
乌江不是湘江
进遵义:刘伯承导演了一出轻松的喜剧
……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书摘
王家烈提心吊胆度过了1935年元旦
贵阳在落了一场小雪之后,又接上了绵绵不断的阴雨。
1934年的岁尾在王家烈的人生晴雨表上显示出的是:雨加雪。
蜷在太师椅里的王家烈已经枯坐了一个多小时,他高大魁梧的身材一下子缩小了许多。
他呆呆地望着门外的淫雨,诸多心事泛在心头,搅成了一团理不出头绪的乱麻。
朱、毛红军离开了黎平,越过清水河,正浩浩荡荡向西北方向余庆、黄平一线运动,北渡乌江企图已十分明显;蒋介石的嫡系薛岳亲率八个师的中央军已经通过黔阳、洪江,正向贵阳方向开进,乘“剿匪”之机图谋贵州已露出端倪;还有黔军内不听招呼的他的三个副军长犹国才、侯之担、蒋在珍……
其实,王家烈并不缺乏心智。在偏僻的西南一隅,能在频繁的军阀争斗中冲杀出来,当上贵州省主席和国民党第二十五军军长,成为这块土地的主宰,已经证明了他并不是后来一些人在传记文学中所描绘的那种酒囊饭袋。
拥兵自重的王家烈是在1932年4月,击败了他的政敌毛光翔之后主政贵州的。
王家烈清楚自己在蒋介石整个棋局中的作用。
当然,他同样也会利用蒋介石。
在王家烈眼中,湘黔边区司令一职比第二十五军副军长更加重要——蒋介石给他提供了一个机会。他不仅可以借清边保安之名名正言顺地招兵买马,扩充实力,还能够从蒋介石手中源源不断地得到枪械补充,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可以以湘黔边区司令的身份直接与蒋介石、何应钦对话,与湖南和两广的军阀进行接触。这一时期的王家烈表现出了日后少有的狡黠和精明。一方面他纵容善于交际的夫人万淑芬向蒋介石、宋美龄、何应钦等人频送秋波,联络感情,一方面又与反蒋的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秘密建立联系。就这样,王家烈在偏僻的湘黔边界不显山不露水地壮大起来了。
1931年,洪江在王家烈的眼中已经变得十分狭小,透过迷蒙的山水,他将目光投向了贵阳。花溪的清流拨动了他的勃勃雄心,他决心回黔主政。
王家烈回族西进,直取贵阳,导致了桐梓系的第一次大分裂。
忠于毛光翔的两员大将犹国才和蒋在珍在如何对待王家烈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驻守安顺的二师师长犹国才主张和解,把兵遵义的三师师长蒋在珍主张开战,毛光翔难以决断。此时桐梓系多数人士不愿毛、王破裂,从中斡旋。毛光翔亦不愿桐梓系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