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丛书中外名著榜中榜·培根随笔集(新版)

分类: 图书,小说,世界名著,欧洲,
作者: (英)培根著,蒲隆译
出 版 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16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06775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作家、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随笔集。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培根的随笔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欢迎。
内容简介
英国本无随笔,《培根随笔集》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培根随笔集》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书中内容涉及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处世之道、治家准则等,还包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建议,当然也不乏对艺术和对大自然的欣赏。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
本书由著名翻译家蒲隆根据英文版《培根随笔集》翻译。
作者简介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英国哲学家,作家。他被马克思称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的主要著作有法律、历史著作《亨利第七王朝史》,幻想游记《新大西岛》以及由与8篇短文组成的《培根随笔集》。1597年,培根的《培根随笔集》问世,初版只包含10篇短文,但影响很大,后经过1612年和1625年两次修改增订,最后共收入短文58篇。
目录
一 谈真理
二 谈死亡
三 谈宗教统一(略)
四 谈报复
五 谈厄运
六 谈作假与掩饰
七 谈父母与子女
八 谈结婚与独身
九 谈嫉妒
十 谈爱情
十一 谈高位
十二 谈胆大
十三 谈善与性善
十四 谈贵族
十五 谈叛乱与骚动
十六 谈无神论
十七 谈迷信
十八 谈旅游
十九 谈君权
二十 谈诤谏
二十一 谈拖延
二十二 谈狡猾
二十三 谈利己之道
二十四 谈革新
二十五 谈快捷
二十六 谈假聪明
二十七 谈友谊
二十八 谈花销
二十九 谈国家的真正强大
三十 谈养生之道
三十一 谈猜疑
三十二 谈话语
三十三 谈殖民地
三十四 谈财富
三十五 谈预言
三十六 谈野心
三十七 谈假面剧与演武会
三十八 谈人的天性
三十九 谈习惯与教育
四十 谈幸运
四十一 谈放债
四十二 谈青年与老年
四十三 谈美
四十四 谈残疾
四十五 谈建房
四十六 谈园林
四十七 谈协商
四十八 谈随从与朋友
四十九 谈求情办事者
五十 谈学养
五十一 谈党派
五十二 谈礼貌
五十三 谈赞扬
五十四 谈虚荣
五十五 谈荣誉和名声
五十六 谈司法
五十七 谈愤怒
五十八 谈事变
附录:作者年表
书摘插图
四谈报复
报复是一种野道,人性越是趋之若鹜,法律就越应将其铲除。因为头一个犯罪仅仅是触犯法律,而对该罪施加报复则是取代法律。毫无疑问,一个人如果采取报复行为,就等于跟他的仇人扯平拉齐;然而要是放他一码,他则高出仇人一筹;因为宽恕乃王者风范。所以所罗门有言:“宽恕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过去的已经过去,不可挽回,明达之士则着眼于现在与未来;所以对往事耿耿于怀只是跟自己过不去而已。况且为作恶而作恶的人是绝对没有的,人作恶无非是要沽名、渔利、寻欢、作乐。因此我何苦要为一个人爱己胜过爱我而愤愤不平?如果一个人完全是出于生性凶恶而作恶,那又如何?充其量仅像荆棘刺玫,除了扎划钩擦,别无能耐。
有些冤情无法可纠,如果进行报复,还情有可原。然而人们还得当心,他的报复也必须无法惩处,否则他的仇人仍占上风,因为他和仇人受惩处的次数为二比一。有人进行报复时喜欢让对方明白报复的来由,这还比较豁达大度:因为其中的快乐似乎不在于伤人,而在于让对方悔罪;然而卑鄙狡猾的懦夫却像飞来的暗箭。
佛罗伦萨大公科斯莫严词抨击对朋友的背信弃义,仿佛这些罪行不可宽恕似的,“你会读到基督要我们宽恕我们的敌人的教导,却永远不会读到要我们宽恕我们的朋友的训诚。”然而约伯的精神格调更高一筹,他说:“难道我们从上帝手里得福,不也受祸吗?”推及朋友,情况亦然。
的确,一个人念念不忘报复,就等于让自己的伤口经常开裂,否则,它就会愈合的。
报公仇大多大运亨通;例如为恺撒的死报仇、为佩提那克斯的死报仇、为法王亨利三世的死复仇。然而报私仇却运道不佳;不仅如此,报仇心强的人,过的是巫婆的日子:由于他们存心害人,所以就不得好死。
五谈厄运
塞内加有一句仿斯多葛派的高论:“幸运的好处令人向往,厄运的好处叫人惊奇。”毫无疑问,如果奇迹就是统摄自然,那么它们大多在厄运中出现。他还有一句宏论比这还要高明(此言出自一个异教徒之口,实在高明绝伦):“集人的脆弱与神的旷达于一身,才是真正的伟大。”如果将此话写成诗,那就更加妙不可言,因为在诗里,豪言壮语更受赞许。的确,诗人一直潜心于此道,因为它其实就是古代诗人的奇谈中表现的那种东西,这种奇谈似乎并不乏玄秘,而且似乎与基督徒的境况相当接近,“赫拉克勒斯去解放普罗米修斯(他代表人性)时,他坐在一个瓦盆或瓦罐里渡过了大海”,基督徒驾着血肉的小舟穿越尘世的惊涛骇浪,这种决心,被它描绘得活灵活现。
用平实的语言讲,幸运产生的美德是节制,厄运造就的美德是坚忍。从道德上讲,后者更富有英雄气概。
幸运是《旧约》的恩泽,厄运则是《新约》的福祉,因为《新约》蕴涵着更大的祝福以及对神恩更加明确的昭示。然而,即便在《旧约》里,如果你聆听大卫的琴声,你就会听见像欢歌一样多的哀乐。圣灵的笔在描绘约伯的苦难之际比描绘所罗门的幸福之时更加用心良苦。
幸运并非没有诸多恐惧和灾殃,厄运也不是没有安慰与希望。在编织和刺绣中,阴暗的底子上明快的图案比明快的底子上阴沉的图案更加喜人。因此,从悦目来推断赏心吧。
无疑,美德如同名贵的香料,焚烧碾碎时最显芬芳;因为幸运最能揭露恶行,而厄运则最能发现美德。
六 谈作假与掩饰
掩饰是一种荏弱的策略或智谋;因为要知道什么时候该讲真话,什么时候该办实事,都需要强健的心智,因此孱弱的政治家都是掩饰大家。
塔西佗说:“莉维娅融会贯通了其夫的谋略与其子的掩饰。”这话的意思是奥古斯都有谋略,提比略善掩饰,而当穆西亚努斯鼓动韦斯巴芗举兵反抗韦特利乌斯时,他说:“我们起兵反抗的既非奥古斯都的明察秋毫,亦非提比略的谨慎或诡秘。”计谋或韬略,掩饰或诡秘的此类性质的确是不同的习惯与才能,应当加以区分。如果一个人真有洞察秋毫的本领,能看出什么事应当公开,什么事应当保密。什么事应当显露得若明若暗,而且能因人而异,因时而化(这才是塔西佗真正的治国立身的要术),那么对他而言,掩饰的习惯是一种障碍,一种贫弱的表现;然而一个人如果达不到那种明察秋毫的水平,他就只有事事保密,处处掩饰了。因为每当一个人在具体事情上无法选择、难以变通时,笼统地采取这种万无一失的举措实为上策,就好像眼神不好的人行路时蹑手蹑脚一样。毫无疑问,自古以来干练之才办事开诚布公,享有诚实可靠的美名。然而他们就像调教得当的马匹,因为他们明白何时该止步,何时当转弯;而且在他们认为情况确实需要掩饰,假如他们果真进行了掩饰,那他们诚信、清廉的美名早已远扬,所以几乎不会受到怀疑。
自我掩饰可分三等:第一等是守口如瓶,秘而不宣。他是何种人,叫人看不出破绽,抓不住把柄;第二等,消极掩饰。就是故意放出空气,说他并不是他就是的那种人;第三等,积极作假。就是处心积虑装成他不是的那种人。
关于第一等,秘而不宣。这的确是告解神甫的德行。守口如瓶的人无疑能听到很多告白。因为谁愿意向一个贪嘴长舌之人敞开心扉呢?如果一个人被认为能严守秘密,就会招人向他吐露隐私,就像密闭的空气能吸取开放的空气一样。忏悔时的袒露不是为了什么实际用处,而是为了减轻心里的负担。于是,严守秘密的人就用这种手段知道了很多事情。而人们与其说是交心,毋宁说是散心。简言之,秘密应为保密的习惯占有。况且(实话实说),裸露,无论肉体的还是精神的,都是不雅观的,如果人们的举止行为不完全公开,就会增添不少尊严。至于碎嘴饶舌之辈,他们通常既愚蠢,又轻信。爱说知道的事情的人,也爱谈不知道的事情。因此可以断定:保密的习惯对治国修身都有裨益。就此而言,一个人的面孔最好让他的舌头讲话。因为一个人的自我由他的面部特征暴露出来是个大弱点,大泄露,要比由人的语言暴露出来不知引人注目、让人可信多少倍。
关于第二等,掩饰。掩饰必然与保密形影不离。因此谁要保密,谁就要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掩饰。因为人们太精明,不可能让一个人持骑墙态度,不可能既要保密又要不偏不倚。人们一定会用各种问题困扰他,引诱他,探他的口风。这样一来,除非他荒唐得拒不开口,否则一定会说出他的倾向来;即使他不说出来,人们从他的沉默中也会猜出一个大概,跟他说出来没有两样。如果含糊其辞、故弄玄虚,那也无法坚持长久。所以谁也无法保密,除非他留给自己一点掩饰的余地,掩饰可以说是保密的裙裾。
至于第三等,作伪和假冒。我认为这种做法犯罪的成分多,谋略的成分少,除非它表现在重大而罕见的事情上。因此,作假的习惯(就是这最后一等)是一种恶行,起因不是生性虚伪,就是天生胆小,要不就是因为有重大的心理缺陷;因为这些弱点必须掩盖,就使一个人在别的事情上作假,以免生疏其技。
作假与掩饰有三大好处:其一,使对手高枕无忧,然后搞突然袭击。因为人的意图一公开,那就等于发出了唤醒反对者的警报;其二,给自己留有一条安全的退路。如果一个人发表了宣言,为了言而有信,他就必须一干到底,要么只有接受失败的下场;其三,更好地识破他人的居心。因为对于一个开诚布公的人,别人很难表示反对,就索性让他继续说下去,他们只好闭上嘴巴,心里做事。因此西班牙有句妙语:“谎后见真情”,仿佛除了作假再没有办法发现真情似的。作假与掩饰也有三大弊端,结果拉成了平局。一、作假与掩饰总是面带惧色,这在做事时有碍于一箭中的;二、它使许多人感到莫名其妙,难以跟他合作,他只好单枪匹马去实现目标;三、这也是最大的弊端,它剥夺了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最重要的工具一一信任。而最佳组合则是享有坦诚的美名;养成保密的习惯;适当使用掩饰;无可奈何时有能力作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