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

分类: 图书,医学,影像医学,
作者: 李健丁等主编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16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1711414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共八章,478幅图片,阐述了胃肠道问质瘤的流行病学、病理学特征、临床表现及概况,胃肠道、腹膜腔的大体解剖及正常影像学表现,着重论述了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含X线、血管造影、CT、MR、PETCT)及转移表现,并就胃肠道问质瘤与胃肠道外问质瘤的不同表现及其他胃肠道肿瘤的鉴别诊断作了详细的分析。最后,还展示了34例胃肠道问质瘤及18例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典型病例。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临床实践,力求全面系统介绍胃肠道间质瘤的流行病学、病理学、临床表现、X线、血管造影、CT、MR表现及PET-CT表现,重点评述了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并附有52例典型病例,附有478幅图片。本书可供医学影像学专业、消化外科及肿瘤科专业医师与教学人员参考,也可供上述各专业进修医师、研究生与实习生使用。
目录
第一章 胃肠道间质瘤的流行病学
一、疾病负担
二、发病率
三、人群分布
四、地区分布
五、时间趋势
六、预后因素
第二章 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学
一、概述
二、发生部位、性别及年龄
三、病理学特征
四、恶性程度
五、鉴别诊断
六、GIST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附图
第三章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概况
一、诊断
二、病理
三、治疗
四、转归
第四章 胃肠道及腹腔的正常影像解剖
一、胃肠道解剖与影像
(一)X线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
(二)CT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
(三)MR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
(四)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
(五)PET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
二、腹膜腔解剖与影像
(一)结肠上区
(二)结肠下区
(三)盆腔
第五章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诊断
一、胃肠道问质瘤的X线征象
(一)胃肠道问质瘤
(二)胃肠道外问质瘤
二、胃肠道问质瘤的CT征象
(一)胃肠道间质瘤
(二)胃肠道外间质瘤
(三)良性与恶性鉴别
三、胃肠道间质瘤的MR征象
(一)胃肠道问质瘤的MR征象
(二)胃肠道问质瘤转移灶的MR征象
四、胃肠道问质瘤的DSA表现
五、胃肠道问质瘤的PET表现
(一)诊断价值
(二)一般表现
第六章 胃肠道及胃肠道外间质瘤的鉴别诊断
一、胃肠道问质瘤
(一)胃癌
(二)胃淋巴瘤
(三)小肠淋巴瘤
(四)小肠克罗恩病
(五)小肠腺癌
(六)大肠癌
(七)大肠淋巴瘤
二、胃肠道外问质瘤
(一)腹膜肿瘤
(二)原发性腹膜后肿瘤
第七章 典型病例:胃肠道间质瘤
第八章 典型病例:胃肠道外间质瘤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二章 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学
一、概述
胃肠道间质瘤是发生在胃肠道的原发性非上皮性肿瘤,占胃肠道原发性非上皮性肿瘤的绝大多数。GIST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2.2%,在我国每年发病率接近2/10万。GIST主要发生在胃及肠道。但在常规肿瘤临床病理诊断的实践中,常见的胃肠道间质肿瘤除发生在胃及肠道之外,还可累及上达食管下段,下达直肠近肛缘,邻近累及网膜、肠系膜、腹膜后组织;亦称广义的GIST。GIST起源于胃肠道管壁的间充质细胞,这些原始的间充质细胞可以向各种成熟的间叶组织分化;在向成熟组织分化的过程中,要经过细胞周期的演变。GIST是间充质细胞在向不同组织的不同时期分化演变过程中,经变异所形成的肿瘤。这些肿瘤细胞形态可表现多种多样;如长梭形、短梭形、类圆形、多边形等。传统的诊断基本都被认为是属于肌源性肿瘤即平滑肌肌源性肿瘤。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进展,从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超微结构的变化观察,以及分子生物学基因水平研究,发现GIST具有更加复杂的构象。完全了解这些肿瘤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目前研究所发现的表型特征,GIST可以大致分为以下4种主要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