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问答
分类: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中国古代哲学,
作者: 黄筱兰,张景博编著
出 版 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字数:版次: 1页数: 157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80211802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自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
——陈寅恪
内容简介
研究国学之方法,第一先要辨别书籍之真伪。如《越绝书》为汉袁康造,《飞燕外传》、《汉武内传》为宋人伪造,而列入《汉魏丛书》。《文子》、《列子》为晋人伪造,《孔丛子》、《孔子家语》为三国王肃造,《太公阴符经》为唐李筌造。
南方重情,故不卑妾媵,重别离,务华饰,善言谈,舍武事。北方重礼,故卑妾媵,轻别离,贵秩序,拙诃令,而习射礼。南方重说理,简约得其精华。北方崇考实,繁芜穷其枝叶。南人性情佻达,多儿女缠绵之文。北人性情豪武,多英雄慷慨之作。
目录
第一编总论
1.1试述治国学之方法
1.2学术史所必具之要件有几
1.3中国之有学术史自何书始
1.4哲学史之种类有几
1.5诸子百家朋起之原因
1.6李唐以前概为词胜时代其原因安在
1.7汉学及宋学之分别
1.8各朝学术特质之见于治术者为何
1.9汉唐宋清对于经术之特质为何
1.10汉武帝罢黜百家于学术思想界有何影响
1.11两汉学术趋向复古其原因为何
1.12西汉重经学东汉尚气节其流弊为何
1.13汉代整理文化之事业有几
1.14东晋自郭璞葛洪而后文学顿衰之原因
1.15南北朝风尚学术之比较
1.16唐代文学发达之原因
1.17宋代理学发生之原因及其派别
1.18清代学问之范围共分几派
1.19清代科学之发展
1.20试述清代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1.21清儒治学之方法
1.22清代汉学家之真精神
1.23校勘之方法共有几种
1.24清代学者对于古书之整理
1.25试述四库全书之编纂
1.26清代藏书及刻书之风气
1.27今四库中所存古类书之重要者为何
1.28别集与总集之分别
1.29经学与史学有何关系
第二编经学
2.1何谓经学
2.2何谓谶纬学
2.3试述五经六经七经九经十经十二经十三经十四经之说
2.4试将汉初五经之传统列一表格
2.5十三经之注疏人为谁
2.6试述八卦象之起源
2.7何谓三易
2.8易经之作者为谁
2.9何谓十翼
2.10近人多疑序卦说卦杂卦三篇为孔子所作有何证据
2.11何谓易含三义
2.12周易之根本思想安在
2.13试述周易发展之次第
2.14试述周易之传统
2.15何谓易纬
2.16何谓尚书
2.17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之区别
2.18尚书之传统
2.19尚书之体例
2.20尚书共有多少篇其真本二十八篇之篇名为何
2.21洪范之由来
2.22何谓九畴试表出之
2.23汉儒对于洪范五行之附会
2.24洪范九畴之根本思想
2.25六经莫备于尚书试引伸其义
2.26书教之意义若何
2.27诗经之来源
2.28何谓诗之六义
2.29何谓诗之四始
2.30何谓风雅之正变
2.31试述诗经之传统
2.32诗序为何人所作
2.33何谓十五国风及二雅三颂
2.34试述周南与召南之旨意
2.35试述三礼之始
2.36周礼仪礼各为何人所作
2.37周礼共若干篇六官何名
2.38周礼在东洋法制史上之价值
2.39周礼与仪礼之区别
2.40试述仪礼今古文之说
2.41仪礼共有若干篇
2.42礼记为何人所作
2.43大学及中庸何时离礼记而独立
2.44何谓大小戴礼记
2.45三礼之传统
2.46孔子作春秋之主旨安在
2.47春秋之特点
2.48何谓春秋三传
2.49何谓齐学鲁学何谓内传外传
2.50春秋何以有三传之作三传为古文否
2.51公羊縠梁二传是否为公毂所自撰
2.52三传优劣之比较
2.53历代治毂梁学者为谁
2.54论语为何人所作
2.55何谓三种论语
2.56试述孝经今古文之分
2.57孝经为何人所作
2.58试述孟子之略传
2.59孟子一书何时列入十三经
2.60读孟子宜注意之点为何
2.61何谓尔雅
2.62汉代最著之儒学家为谁各著何书
2.63三国时之儒学家为谁
2.64汉代与三国对于经学崇尚之异同
2.65两晋时对于经学之崇尚如何
2.66南北朝之儒学家为谁
2.67南北朝之学风分为两派其崇尚有何不同
2.68魏晋清谈形成之原因
2.69隋代之儒学家为谁
2.70试述隋代治经之情形
2.71唐代儒学家治经之情形如何
2.72汉唐经说之差异安在
2.73试列一汉唐经说变迁表
2.74宋代儒学发达之原因
2.75宋学之特色
2.76宋代儒学家为谁各著何书试表出之
2.77何谓永嘉学派
2.78元代儒学家为谁
2.79试将明儒之派别表出之
2.80明末五儒为谁各有何著述
2.81清代学术思想发达之根本原因
2.82清儒之研究精神因环境之冲动所趋之方面
2.83清代学术可分几期
2.84清代经学之派别
2.85清代汉学家及宋学家之著者为谁
2.86顾亭林在清代学术界之位置
2.87何谓考证学何以清朝独盛
2.88考证学之方法分几种
2.89关于考证学之名著为何
2.90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之要点及其影响
2.91康有为孔子改制考之要点
2.92康有为大同书之要点
第三编小学
第四编史学
第五编子学
第六编文学
编者赘言
书摘插图
第一编 总论
1.1试述治国学之方法
(一)辨书籍之真伪——研究国学之方法,第一先要辨别书籍之真伪。如《越绝书》为汉袁康造, 《飞燕外传》、《汉武内传》为宋人伪造,而列入“汉魏丛书”。《文子》、《列子》为晋人伪造,《孔丛子》、《孔子家语》为三国王肃造,《太公阴符经》为唐李筌造。
(二)通小学——韩愈云:“凡作文章,宜略识字。”故研究国学,非通小学不为功。研究小学有三法:第一通音韵(《音韵学》),第二明训诂(《尔雅》),第三辨形体(《说文》),必如此始不至犯意误,音误,形误之弊。
(三)明地理——因胜败有关乎形势,故非明地理不可。此议论之地理,乃地文,地质,地志而言也。譬如诸葛亮五月渡泸一事,按泸水即金沙江,五月渡泸乃在四川宁远县,后因唐代在四川置泸州,后人遂以为五月渡泸即在此地。其实相去千里,岂非大错,此即不明地理所生之谬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