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网络
分享
 
 
 

诚信导论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诚信导论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史瑞杰等编著

出 版 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27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588092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十章内容分别是:

第一章,人与社会。从人性的两重性特征——生物性与社会性——出发,论述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认为人是社会中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并由此提出诚信是社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建设诚信社会的切入点是:个人诚信是前提,企业和中介组织诚信是基础,政府诚信是保障。建设诚信社会的落脚点是价值观重建,因为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使人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行为活动,并使行为活动由外在规范约束转化为内在自觉的需求。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价值观的嬗变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突破一元价值观、90年代多元价值观并立和21世纪初叶一元与多元的严重矛盾和冲突时期。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解决由于诚信缺失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关键,是实现一元与多元价值观的协调和平衡。

第二章,诚信与和谐社会。中国目前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一些社会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诚信的缺失。从诚信立人、诚信立业、诚信立国三个层面,探讨诚信为本及其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所体现的时代价值。同时,分析了社会转型的基本特征、诚信缺失的问题及其缘由。从诚信文化和诚信自觉的角度,对和谐社会建设中诚信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构建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阐发了诚信道德作用的文化渗透性特征。

第三章,中国传统诚信与现代社会。在简析诚信的历史演变和含义的基础上,提出诚信是立身之本、为政之基、交友之道、兴业之源。传统诚信观的特点与传统社会的结构特征在总体上是契合的。传统诚信观往往只在熟人社会起作用;讲诚的依据主要在于情感;讲诚信往往是超功利的;诚信的要求具有个体和等级特点;传统诚信观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道德修养。传统诚信观对于我们今天构筑现代诚信大厦有以下启示:应侧重将诚信置于市场关系中去审察;应结合利益诉求讲诚信;须重视现代诚信的社会性和平等性要求;逐步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为诚信提供理性支撑;加强法制建设,为诚信提供制度保障。

第四章,诚信与市场经济社会。在考察西方诚信观的发展和对比中西方诚信观异同的基础上,描述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西方诚信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公元前6世纪以前、公元前6世纪到资本主义产生前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之后。中西方诚信观的异同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而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对于社会主义诚信社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只有社会信用体系健全,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健全的法律体系;发达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有效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健全的信用行业监管体制;有效的诚信和信用教育;完善的失信惩戒机制等。

第五章,诚信的社会保障机制。诚信社会建设的根本是诚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包括道德约束机制和法律约束机制,前者是自律而后者是他律,只有自律与他律的结合才能保证社会和谐运行。诚信的道德约束机制通过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传统习俗来维系,而法律则是通过外在规范强制执行的。诚信的法源性,奠定了诚信的法律约束基础。与道德诚信不同的是,法律诚信具有普适性。法律诚信是基于商业伦理的民法基本原则之一,是陌生人之间的行为准则,它以契约为基础,通过国家公力等强制力作保障。诚实信用原则是我国私法的基本原则,被称为“法律帝王条款”,指导当事人善意诚实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解释、评价、补充法律行为制度。诚实信用原则体现于私法的具体制度规范中。

第六章,诚信的心理运行机制。对守信与失信进行了心理分析,对诚信心理、诚信教育和诚信品德形成中的心理学问题、诚信心理的运行机制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心理学所讲的诚信的心理运行机制是指诚信的心理形成,以及各结构之间的关系、发展、变化中的内在本质,是人的诚信行为产生的动力源泉和心理模式。诚信是社会道德的内容,也是个人品德的组成部分。“诚”更多地是指“内诚于心”,是个体向内、向“善”的内心道德体验和追求;“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是向外、向“真”的外在追求,是个人诚实品格接受考验的外在价值认定。“诚”和“信”辩证统一,共同保证我们的诚信社会道德和诚信个人品德。从道德心理的角度看,诚信由诚信心理需要、诚信心理动机、诚信行为方式、诚信行为反馈机制组成。诚实守信、相互信任是人的本性,失信则是一种变异了的人类行为。说谎、欺诈,既违背道德,更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根据品德心理形成规律,个人诚信品德的形成,应掌握诚信知识,提高诚信认知水平,激发道德情感,产生诚信道德认同,养成诚信习惯,培养自信信人品格。

第七章,政治人与诚信。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需要构建超越于个人之上的社会信用体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政府的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和诚信文化能够建立起来。因此,本章首先讨论政府在诚信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认为政府一方面是社会诚信的倡导者、建立者和维护者;另一方面,其自身的诚信又对其他社会诚信起着示范和促进作用。本章重点关注政治人(政府组织及公务员)自身的诚信建设问题,对政治人诚信的概念、表现、内容、价值等进行一般的讨论,并剖析中国政治人诚信缺失的表现、危害及其原因。最后,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诚信制度建设情况。

第八章,经济人与诚信。经济人的趋利性成为人的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商人乃资本的人格化,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特性决定了商人的趋利性。当人的行为缺乏来自外界的约束和制约的情况下,本能将有可能成为其行为的驱动力,这一特性会大大加大商人的道德风险。在特定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商人有种种负面评价其实是可以理解的。现实社会中的每个人不是纯粹的经济人,也不是纯粹的道德人,而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诚实信用是任何经济组织从事经济活动应当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诚信是立身立业之本。任何经济组织都必须充分重视其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诚信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主体价值。通过积极构建社会责任制度体系,从根本上改善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诚信道德环境,使诚信成为企业自觉遵守的一项基本准则。

第九章,文化人与诚信。正确理解、实践诚信与创新的统一,是文化人的重大使命,事关我们能否实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诚信与创新的内在统一,以“实”和“真”为基点,以严谨、勤奋、坚韧、厚积薄发为固有特征;以为他人、为同行、为全社会认同,以最终被历史和实践检验为标准;以良心无愧、心灵安宁与自身完善、实现的身心统一、和谐为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坚守诚信底线是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推进文化创新的第一前提;坚守诚信底线不等于没有“失误”、不允许“失误”,关键在如何面对;坚守诚信底线与创新的统一任重道远:首先是制度设计;重点是政府信用;根基是诚信文化建设;希望在于培养一代又一代诚信与创新相统一的人才。

第十章,大学生与诚信。从分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新趋向、心理发展的新特点以及人际交往的新变化等影响大学生诚信道德生成与变化的主要特征出发,概括说明了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代,是充满理想、大有希望、值得信赖的一代。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是其思想道德品质中的核心内容。恪守诚信是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共识,少数大学生诚信缺失既有社会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等外部原因,又有自身修养不足的内在原因。立诚守信是公民的社会责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活跃群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应努力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能力。诚信原则在现代社会道德实践中处于基础地位,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恪守婚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现代社会生活中三大领域的诚信道德规范,对个人、社会、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录

引言

第一章人与社会

第一节人

一、人是什么

二、人性的两重性——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

第二节人与社会

一、人是社会中人

二、社会是人的社会

三、社会与人的关系

第三节社会人与诚信

一、诚信是社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

二、建设诚信社会的切人点

三、建设诚信社会的落脚点

第四节诚信社会建设与社会价值观重建

一、社会价值追求多样化与诚信

二、改革开放30年价值观的嬗变

三、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重建:一元与多元的协调和平衡

【案例分析】

第二章诚信与和谐社会

第一节诚信为本与和谐社会

一、诚信是立人、立业、立国的根本

二、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三、诚信与和谐社会

第二节社会转型呼唤诚信

一、社会转型期及其界定

二、中国社会转型

三、社会转型呼唤诚信

第三节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诚信文化建设

一、“诚信”的文化自觉

二、诚信文化的表现形态

三、诚信文化构建的途径

【案例分析】

第三章中国传统诚信与现代社会

第一节传统诚信的价值定位

一、诚信的含义

二、传统诚信的价值

第二节传统诚信的实践特征

一、诚信范围的封闭性

二、诚信趋向的重义性

三、诚信关系的单向性

四、诚信依据的情感性

五、诚信践履的自觉性

第三节传统诚信的现代转换

一、诚信作用从惠顾熟人转换到共享资源

二、诚信趋向从重义轻利转换到尚利兼义

三、诚信关系从个体单向转换到多元双向

四、诚信依据从情感本位转换到理性为主

五、诚信机制从自觉至上转换到内外兼修

【案例分析】

第四章诚信与市场经济社会

第一节西方诚信观的发展

一、西方早期宗教中的诚信观

二、诚信由宗教伦理转化为法律原则

三、诚信成为经济伦理学的重要原则

第二节中西方诚信观的比较

一、中西方诚信观的相同和相近之处

……

第五章诚信的社会保障机制

第六章诚信的心理运行机制

第七章政治人与诚信

第八章经济人与诚信

第九章文化人与诚信

第十章大学生与诚信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人与社会

第一节人

二、人性的两重性——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体

人的兽性和神性表明人具有两重性:人的自然属性——人作为自然存在而具有的生物性特征;人的社会属性——人作为社会存在而具有的精神性特征。人就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统一体。从人类社会的发生看,当人类的祖先由爬行到直立从文明的晨曦中走来,就已经表明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而存在着。从个体的成长历程看,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的过程,实际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亦即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相协调相统一的过程。从这方面看,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发展,个体文明素质的养成和提升,并不是否认人的生物性,而是要将人的生物性纳人到社会性之中,在社会性和生物性的协调统一中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的多种多样的需要。

这样看来,从一般的意义上说,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但是从现实上看,一个社会、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和水平,又是由人的需要所决定的;或者说,通过观察人的需要可以反观其人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深刻指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马克思关于需要即人的本性的论断,揭示了有关人性的一系列根本问题。首先,人性是现实的。以往有关人性善恶的争论,由于脱离了人的现实需要而显得过于抽象,因此也就不能成为观察现实的人的有效方法。马克思把需要同人性结合起来,就使历史上有关人性问题的抽象争论回归现实,为我们认识人和人性提供了可观察的现实依据。其次,人性是发展的。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返回首页<<
推荐阅读
 
 
频道精选
 
更多商品
义务教育财政均衡:政策与效果基于北京市的实证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08年)—扩大内需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框架与策略
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二十三辑)
俄罗斯转轨经济政策中政府诉求约束研究
会计学导读及自我检测
企业集群共生治理的模式及演进研究
高级财务会计学习指导书
不完备财务契约缔结和履行机制研究
跨国零售在华滥用市场优势地位及其规制问题研究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