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保障人权的限度

分类: 图书,法律,司法制度/司法技术,
作者: 黄金荣著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436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970741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可诉性问题是人权法领域一个经久不衰的基本理论问题,它主要关注作为人权规范的经济和社会权利是否适合由司法机关强制实施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涉及经济和社会权利领域的国际公约是否应建立申诉机制,或者是否应在国内宪法中规定经济和社会权利以及允许国内法院对此类宪法权利条款直接实施的问题。人权法领域对经济和社会权利可诉性的怀疑论极大地妨碍了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不同种类权利同等重要的政治原则,但这种怀疑论在现实法律生活中又根深蒂固。那么,实现经济和社会权利可诉性的障碍和限度究竟在哪里呢?本书试图对此作出回答。
作者简介
黄金荣,浙江义乌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市东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律师。1996和1999年分别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学位。1999~2004年在浙江大学法学院任教,2004~200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的方向主要为法理学和人权理论。曾在《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法商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并有译著若干。
目录
导论
第一节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可诉性问题
第二节 问题与方法
一论题与论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概念解析
一 可诉性
二经济和社会权利
第四节关于论题的一个疑问
第一章权利理论中的经济和社会权利
第一节经济和社会权利的怀疑论
第二节对人权标准的再审视
一至关重要性
二普遍性
三切实可行性
第三节对“权利”概念的误用?
一 权利与义务的相关性
二利与要求的关系
第四节 动态权利观与经济和社会权利
一 权利的三个维度与经济和社会权利的规范结构
二动态权利观与经济和社会权利的发展
第二章可诉性问题的由来
第一节 国际人权公约的合与分
一合而不同:两公约的起草过程
二 同而不和:两公约的规范内容
第二节权利二分法与可诉性问题
一权利二分法:两类权利的鸿沟
二可诉性问题:冷战的产物?
第三节 问题的不断重现
一 印度
二 日本
三东欧
四南非
五加拿大
第三章对可诉性的初步论证
第四章实现可诉的难题
第五章发展可诉性:国际人权法领域的进展
第六章实现可诉的可能性与限度
第七章中国法律语境中的可诉性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权利理论中的经济和社会权利
经济和社会权利被《世界人权宣言》和国际人权公约宣布为“人权”,然而,围绕这类权利的人权地位以及权利性质的理论争论并没有随着国际人权文件的确认而消失。由于经济和社会权利可诉性问题的产生本身与这类权利的人权地位的承认过程密切相关,并且这个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对此类权利性质的认识,因此,对经济和社会权利人权地位的争论作出理论上的澄清对于客观认识这类权利的可诉性问题至关重要。这种争论的核心问题是:传统的人权和权利理论是否可以包容经济和社会权利这种权利类型?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既需要对经济和社会权利的人权和权利性质进行一番审视,也需要对人权和权利的概念本身进行必要的反思。
第一节经济和社会权利的怀疑论
自从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颁布后,经济和社会权利的人权地位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政治和国际法上的普遍承认,但这种承认并不意味着它们在国内法中也得到了同样的确认,更不意味着人们在观念上已经普遍接受了这种人权。从传统的权利和人权理论出发,许多学者对经济和社会权利的权利和人权属性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