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宵无梦到横塘:郁达夫与王映霞的情爱世界

分类: 图书,传记,文学家,
作者: 熊万龙编著
出 版 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25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50603438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一个是风流才子,一个是绝色佳人,好像是三生石上,注定要有一段凄美动人、惊绝后世的动人故事。沪上三月。薄寒轻暖,尚贤坊中,他和她相遇了,没有预告,没有准备……那一刻平凡得不经人意,那一刻却又深刻得永铭人心。本书将为你诠释一场缠绵悱恻而又不堪回首的传奇爱情故事。
内容简介
20世纪初的中国,无论世事的激烈震荡,还是人情的凄凉硗薄,都更加促使生活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演绎着时代的苍凉与苦楚。社会格局的大变动和新旧文化的大碰撞,经纬交错,又不可避免地使得这段历史更加起伏跌宕,变幻多姿。郁达夫和王映霞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演绎了一场缠绵悱恻而又不堪回首的传奇爱情故事。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最是相逢见面初
一、梦里低回
二、那一见的温柔
三、为爱痴狂
第二章 为伊消得人憔悴
一、只影为谁去
二、爱到深处总伤情
三、佳人回顾
第三章 雨过月华生
一、选择的感伤
二、从此与君绝
三、爱若愁云
四、生命里的春天
第四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谁知深闺梦里人
二、欢乐趣离别苦
三、倩影入湖山
四、呢哝儿女语
第五章 相思化作夫妻石
一、诗酒度金宵
二、客里相思浑似水
三、缠绵但看鸳鸯侣
第六章 风雨怨偶行
一、风雨茅庐风雨情
二、裂痕初生
三、莫远行
第七章 爱渐冷恨骤生
一、丽水终成伤心地
二、寻人启事
三、道歉启事
第八章 旧时恨殊未平
一、洞庭青草自碧
二、沅湘逝水迢迢
三、物是人非事事休
第九章 乱世情缘难了
一、烽火长沙
二、风雪闽都
三、海外星岛
第十章 依依满别情
一、《毁家诗纪》
二、劳燕分飞
三、碧海青天夜夜心
附录 郁达夫书信致王映霞
郁达夫、王映霞生平大事记
媒体评论
中国人不晓得人生的真趣,所以大家以为像我这样的人,就没有写信给你的资格。其实我的地位,我的家庭,和我的事业,在我眼里,便是半分钱也不值。假如你能Understand me,accept me,则我现在就是生命也可以牺牲,还要说什么地位,什么家庭? ——郁达夫如是说 你的日常用品和衣服之类,全都放在原处未动。另外还有几套新的衣裤,是我在前些日子里为你赶做成的,你应该自己处理。我只带了几件自己的替换衣服走,留着的,随你安排。对于这些身外之物,我是素来不加以重视。 ——王映霞如是说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最是相逢见面初
二、那一见的温柔
1927年1月14日,难得冬天不是特别寒冷,像今天,就是晴暖如春,郁达夫这样想着。走在上海法租界马浪路上,他不禁抬起头望了望天空,心中被一片欢欣与宁静包围着。
天空是一望无际而纯净的蓝,远远的天边,轻轻地飘来一片云,如天鹅绒般的白色,带着一份恬静的安闲。
来到上海已经有些时日了,郁达夫还是第一次静下心来注视这十里洋场的天空,纸醉金迷的尘世原来也有她妩媚动人的一面。抛开数日来创造社事务的纷扰,闷闷不乐的他终于舒展了眉头。何况他是要去见他的老朋友,一起留日的同学孙百刚君呢!
尚贤坊40号,那是上海极常见的弄堂房子。孙百刚和太太杨掌华一家居住在前楼的一间,窗户朝南,阳光充足,空气通畅。室内布置得井井有条,洁净而又典雅,集客厅、餐厅、书房和卧室功能于一处。这显然得益于女主人的精心料理。
“百刚!百刚!”郁达夫踏上楼梯,一迭声地叫着。
孙百刚正伏案写作,闻声忙和太太杨掌华走到门口迎接。“哦,是达夫兄!……请进请进!”
刚被引进屋,郁达夫就感觉眼前一亮。屋里还站着一位年轻的小媚,20岁左右,微笑着,如春花般灿烂。这是谁呢?他疑惑着,一边和孙百刚夫妇打招呼:“都老朋友了,孙太太不要客气,以后还会常常打扰。”
虽然说着话,可是他的目光分明定格在那位美貌的女子身上迟迟不肯离开。一排刘海覆着额头,发辫在胸前低垂,秀发分梳所露出的那条白线,微微带点诱惑的味道……在这个沉闷的年代,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大上海,灯红酒绿,歌舞升平,让人可以暂时忘记国耻家仇,金钱被推匕了前所未有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早已习惯了被收买的肉体和灵魂。郁达夫本以为这扭曲的社会不会催生出纯净的幼芽,而今天,就在这一瞬间,那纯净明亮的笑容,仿佛是污浊混乱的铁屋里吹来的一股清凉空气,是沙漠里的绿洲,是黑夜里的明灯。“在茫茫的人海中,我四处寻觅,四处寻觅,却原来,梦中之人竟在这里……”
“这位是王小姐,我们一起从温州逃难到上海来的,暂时同住在一起。”孙百刚介绍到,随即端来一杯热茶。
王映霞本姓金,名宝琴,1907年生于风光明媚的西子湖畔。由于外祖父王二南无子,从小便过继给王家,改姓王,另取名旭,表字映霞。及长,秀外慧中,肌肤雪艳,双眸若秋水做舵,脸盘如粉妆玉琢。她的美艳风情,尽得西子湖水绮丽灵秀之气;一颦一笑,不啻就是湖光山色的缩影。加上她在杭州女师读书期间热衷于各种社团活动,遂使她的才名及艳名播扬于校内外,不仅赢得“校花”的头衔,且获“杭州小姐”的美誉。所到之处无不引人注目,成为男士们心目中的朗月明星。
由于王二南与孙百刚的父亲是老朋友,1926年,孙百刚在省立温州十中高中部任教时,王映霞也恰好是该校附小的教员。所以当北伐战火蔓延到温州时,王映霞便同孙百刚夫妇一起逃难到上海。
郁达夫听着,一边腼腆地应着,眼光却不时向王映霞顾盼。而王映霞是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新式女性,见了生人并无忸怩做作之态,加之一向对郁达夫的文章喜爱有加,于是热情中了又带了几分好奇,不禁也细细打量起郁达夫来。这是一位温文尔雅的文士,高个,清瘦,自有一份儒雅潇洒的风度,头发略长,向后梳起,细小的眼睛盯着自己,那眼神竟同搜寻天幕中璀璨的星斗。
在他们两人的目光相互对接的一刹那,王映霞甜甜地一笑,轻声问道:“郁先生,我读过你的小说《沉沦》。最近可有新作?我还等着拜读呢。”
王映霞的一番客套话带着浓浓的杭州口音,听来甚是妩媚温柔,如一泓清澈的泉水让郁达夫心头一阵狂跳,有种热辣辣、麻酥酥的感觉从胸口蓬蓬勃勃地窜腾出来。他脸上泛起一层薄薄的红晕,略带局促地答道:“抽作,拙作,说起来真是难为情,最近也没有心思写了……”
“先生过谦了……”
两个人不紧不慢地交谈着。王映霞完美的身材,优雅的谈吐,都让郁达夫感受到了从未体会过的美妙情感。 “如果能和她做个长久的……”这种想法让他局促不安,手心出汗,脸颊越来越烫。他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干渴,于是不停地大口大口喝茶。王映霞走过来,端起茶壶,轻轻按着壶盖为他添水。举手投足之间,她那纤长而白皙的手指几乎让郁达夫意乱情迷了。
清水注入杯中,如花飞溅。
茶水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香醇,略略有些苦味滑过喉咙,舌尖上却慢慢品出了甘甜。郁达夫的心情也有种苦涩而又甜美的滋味,随着茶水慢慢沉下去,又涌上来。
“唔,郁先生,郁太太一向可好?和你一起来上海吗?”掌华突然插进话来。这本是出于礼貌的问候,可对于郁达夫却如当头棒喝,他才意识到那个可怜的、无辜的女人早被自己抛在脑后了。
“她没见过什么世面,一般不出门的……”
这无意的问答使聪明有心的王映霞热情大减。郁达夫赶忙转移话题,谈到王映霞的祖父王二南。“王二南先生身体可好,他的诗我早先经常读到的,真是佩服之至呀,也难怪会培养出你这风华超绝的外孙女,真是书香门第,家风醇厚呀!”
这明显的吹捧恭维之词让孙百刚夫妇大为惊异,而王映霞却只是淡淡回应道:“先生过奖了……”
温暖的阳光不知何时洒进屋子,王映霞斜倚在窗边,犹如一个被光环围绕的璀璨光艳的明星。郁达夫看得快要窒息了,几年来,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毫无雕琢痕迹的自然之美。那张近于完美的银盘似的脸庞,润白微红,细腻光滑。一头乌黑柔软的秀发被阳光镀上了金边。这一白一黑两种颜色的强烈对比使得王映霞自有一种高贵优雅的气质。
“真是相逢恨晚……”他突然冒出一句痴话来,把孙百刚吓了一跳。他知道郁达夫遇到陌生女人常会露出腼腆不安的样子,但像今天这种情况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王映霞没有作答,只把目光投向了窗外。以一个女性特有的敏感,她知道郁达夫对她是有好感的,可是出于少女的矜持和家庭的训导,她知道什么叫适可而止。什么叫淑女风范。
时至晌午,孙百刚一面招呼太太准备午饭,一面说:“达夫兄就不要走了,今天中午就在蔽舍小聚,粗茶淡饭不要见外。门口街上有正宗的扬州馆子,口味不错,叫几样也很便当。
郁达夫听了赶忙起身,拿起大衣,客气地说:“哪能让你破费,理应我请才对,何况上海我比较熟络,各位稍等,我去叫辆车,请大家出去吃顿便饭,不要见外才是。”
不等孙百刚答话,郁达夫就匆匆下楼了。
掌华起身犹豫说:“还是在家里吃吧,要不你们俩出去,我们就不一起去了。”孙百刚摆摆手道:“既然达夫兄执意邀请,我们就不要拂了他的好意,都不是外人。赶紧收拾收拾,换换衣服。”他是知道郁达 夫的为人的,拒绝反而不好。
王映霞犹豫了一下,说:“我还是不去了吧,外面怪冷的。”
“不要推辞了,难得朋友一聚,赶紧准备吧。”孙百刚极力劝说。掌华看来已经决定要去了,正对着镜子梳妆。王映霞见推辞不过,也只好换了一身衣服。
不一会,楼下响起了汽车的喇叭声,郁达夫兴冲冲地跑上楼来招呼大家。刚进门,他怔了一怔。只见王映霞穿着一件花布旗袍,颈项上随意搭着一条白色纱巾,年轻丰满的体态在衣服的衬托下曲线尽显无遗,还有那可爱的脸庞,丰满的嘴唇,美而不俗。
见郁达夫一直盯着自己,王映霞微笑着说:“怎么了,不合适吗?”
他这才回过神来,赶忙说:“没有没有,王小姐天生丽质,穿这一身真是锦上添花!我们走吧。”
一行人乘车来到了位于南京路上的“新雅”,这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大上海有名的饭店。室内装潢高雅考究,在当时十里流光的洋场显得极为与众不同。但就是这一份卓然的韵致,博得了一大批文人雅士的喜爱,鲁迅、巴金、戴望舒和林徽因等都是这里的常客。
饭桌上,郁达夫频频向王映霞举杯:“王小姐,认识你真高兴。备此薄酒,聊表心意。”说着酒已下肚,开怀尽兴自不言说。不一会脸颊飞红,拘谨已无,那含情脉脉的目光有如洪水泛滥,话语也恍惚了许多。
王映霞明显感觉到了郁达夫的热情,像一把火烤得她燥热不安,只低头吃着饭,躲避他目光的闪击。孙百刚知道郁达夫最近一段时间很是郁闷,今天能开怀畅饮,就推波助澜,陪他喝了个痛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