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考研英语历年全真试题解析新东方大愚英语学习丛书
分类: 图书,外语 ,英语考试,考研英语,
作者: 汪海涛,沈昂 主编
出 版 社: 群言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3页数: 279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080701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把握全局剖析十年真题,深入浅出解读出题思路,言简意赅突出考试重点,立足考生笔傲考研战场。
内容简介
新东方国内考试培训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也是社会上考研热持续升温的阶段。2008年是全国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分配的第7年,600多万的应届毕业群体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研究生、博士生扩招计划为毕业生创造各种机会,目前研究生在校总人数已逾百万,北大、人大的研究生数量已经超过了本科生。在全国的数百所高校中,60%以上的毕业生选择了考研,如果算上出国攻读硕博学位的人数,意味着考研热继续升温。当然,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增长也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需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大批外资项目的引人,社会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人才,而国内各行业的专家级人才大量短缺,即使已就业的大批本科学历人员也深感自己的知识技能、学术底蕴不足,也都在考虑在职读研或辞职读研。总之,这是一个学习进步的时代,这是一个提升自我的时代,塑造自己、把握机会、参与竞争是一个有志之士人生奋斗的必经之路。
每年都会有几万来自四面八方的考生赶赴新东方学习考研英语,我们在这些求知若渴的同学身上看到的是充满朝气和斗志的表情,以及对美好人生、辉煌事业的憧憬。正因为目前的就业环境是“欢迎研究生,考虑本科生,谢绝专科生”,本科文凭全国普及,只想在大学校园里专业课及格、四年混过来、在象牙塔中谈一段恋爱的人等于自己在拒绝机会,这种所谓的幸福时光是短暂的、没有根基的。正像2003年考研写作主题所提到的“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一样。当我们的羽翼尚未丰满,当我们的梦想尚未腾飞,当我们尚未在磨炼中成熟,这种温室环境只会不知不觉扼杀我们的激情。当别人在跑道上冲刺时,缺乏毅力而放慢脚步的人最终会为自己的软弱而后悔。所以,每当站在考研课堂上,每当面对一批批确立了目标、坚定自信、并在跑道上努力向前的同学时,我们感受到一种不断拼搏的力量,心中洋溢着一种真诚的敬意,因为他们是人生长跑中真正的勇者,因为他们今后会有比我们更加灿烂辉煌的人生。
作者简介
汪海涛:上海新东方校长。大学英语四六级和考研研究专家。北京大学英语系英国语言文学硕士。28岁被提升为北京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曾先后荣获“北京大学10大杰出青年教师”、“北京大学优秀教师”的称号。1998年加盟新东方学校。
目录
上篇 考研究英语应试指导
第一章 完形填空
第二章 阅读理解
第一节 考研阅读理解与六级阅读理解的区别
第二节 考研阅读文章宏观结构
第三节 大纲要求
第四节 题型解析
第三章 翻译
第一节 考研英语大纲翻译部分解读
第二节 考研翻译常用技巧
第三节 考研英语翻译备考指导
第四节 历年常见考点小结
第四章 写作
下篇 历年考研英语真题及解析
200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
200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分析
200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
200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分析
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
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分析
200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人学考试英语试题
200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分析
200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
200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分析
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
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分析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人学考试英语试题分析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分析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分析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分析
书摘插图
上篇 考研究英语应试指导
第二章 阅读理解
第一节 考研阅读理解与六级阅读理解的区别
经常有考生来问我这样的问题:“老师,四、六级考试和考研一样吗?”“我六级已经考了600多分,是不是考研不用复习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其实不然,因为这两种考试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四、六级考试是衡量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标杆,而考研则是选拔高素质人才的考试,所以他们之间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考研的难度明显比六级要高,区分度也明显比六级考试要更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词汇考查重点的区别
虽然六级大纲词汇和考研大纲词汇都是5500词,但是两者在词汇考查的重点上截然不同。六级涉及更多的是词汇的广度,而考研则要求考生掌握词汇的深度。具体体现在:
1.熟词僻义
在四、六级考试的阅读理解中,也会出现一定量的熟词僻义,但是这种词汇不会是文章的核心概念,也不会成为考点。而考研熟词僻义经常是考点,甚至是文章的核心概念。如2003年的第一篇文章,通篇文章出现了“intelligence”这个核心概念,如果考生只知道基本含义“智力;聪明”的话,就无法读懂文章。在这里“intelligence”应该解释为“情报,谍报”。再如2009年大纲样题的第一篇(1997年的第一篇)第二段首句出现这样一句话:The full import may take a while to sink in.考生就必须要弄清楚“import”和“sink in”在此处分别解释为“重要性,意义”和“理解,接受”,才能从容地选出正确答案。
笔者想特别强调的是,大纲在2005年经历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体现在词汇表中就是大纲词汇后面删除了所有的音标、词性和汉语释义;也就是说,考生拿到的大纲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单词,这也就更强调考研对于词汇的要求,只要是大纲词汇就可以考,具体考某一本字典里的哪个词条都可以。因此各位考生在背词汇书的时候,切记不能有选择地背,应该是所有词条的意思都要掌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