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周拾禄先生诞辰110周年暨稻作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分类: 图书,农业/林业,园艺,
作者: 王才林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 200000版次: 1页数: 152印刷时间: 2008/12/01开本: 大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33767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已故知名专家周拾禄先生毕生致力于水稻科学的研究与发展,尤其在水稻栽培、育种、遗传等领域皆卓有成效。值此周拾禄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活跃在稻作起源研究领域中的著名学者们聚集于南京,召开稻作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回顾周拾禄先生的稻作起源理论;总结畅谈稻作起源研究的发展与成果。在本书中我们汇集了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研究论文,以供同行们参考查阅。
目录
一、周拾禄先生生平
周拾禄先生传略
留不住的岁月,抹不掉的记忆
中国是稻之原产地
二、稻作起源论文
植物蛋白石分析法的基础研究
从遗传学角度看稻作起源
从籼稻多样性看亚洲稻的起源与传播
江淮东部原始文化的经济生活
淮河中游地区稻作农业考古调查报告
苏州草鞋山遗址出土的古代稻田
中国古书中的稽生稻和江苏连云港橹稻是否野生稻质疑
栽培稻机动细胞硅酸体的形态特征及其在籼粳亚种间的差异
根据机动细胞硅酸体形态性状判别籼粳的研究
太湖流域新石器时期的古稻作
吴江广福村遗址的古稻作研究
江苏高淳县薛城遗址的植物蛋白石分析
草鞋山遗址古代稻种类型
稻的起源与遗传多样性
高邮龙虬庄遗址的原始稻作
亚洲栽培稻两大亚种之间同工酶基因型的主要区别
太湖地区水稻地方品种籼粳分类方法的比较
其他有关利用植物蛋白石分析法研究稻作起源方面的研究论文目录
书摘插图
一周拾禄先生传略
一、生平简历
周拾禄先生是我国第一代稻作科学研究开创人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代农业教育家。
周拾禄,字再中,1897年8月15日生于浙江省义乌县舟墟村,卒于1979年2月2日:他父亲务农,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第二。周先生5岁人私塾,12岁就读金华省立第七中学,因家贫交不起学费而缀学务农。15岁考入免费的杭州初级师范,18岁毕业到东阳一山区小学教书。1918年考人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科(后改校名为东南大学农科)。他与同乡同学冯泽芳(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诸暨籍同学金善宝(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志同道合,三人立志为振兴祖国,发展农业而献身。
1921年毕业后,在东南大学大胜关农业试验场工作,与金善宝、冯泽芳共做科学试验与研究,三人分别成为我国著名的水稻、小麦、棉花农业科学家。
1927年东南大学又改名为中央大学,周先生在校任助教、讲师,次年兼任江苏省农矿厅技士。
1931年他与同时代水稻科学家丁颖(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先后去H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深造,专攻水稻育种,学习研究日本先进的稻作生产技术。后来二分别成为我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水稻科学领域的权威。
1933年周先生学成回国,任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主讲《农学概论》、《作物育种学》、《稻作学》等课程。1935年全国稻麦改进所成立,周在该所任技正,兼任中央大学教授。
1937年实业部根据周拾禄建议成立全国稻米检验监理处,任命赵连芳为处长,他为副处长。另在湘、赣、皖三省设稻米检验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