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全传

分类: 图书,传记,艺术家/建筑设计,
作者: 詹幼鹏著
出 版 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 220000版次: 1页数: 295印刷时间: 2009/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0106080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邵逸夫少年时代涉足影坛,青年时代南洋打拼,成为南洋“戏院大王”。五十岁香港创业,兴建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邵氏影城”。从此他雄霸香港影坛,成为举世闻名的“电影大王”。
他开创了中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时代,他在香港的邵氏公司最早推行“电影明星制”,他曾拍摄过一千多部电影,获过几十项大奖。
晚年,他淡出影坛后又成为香港电视业的巨头。他任董事局主席的“香港无线电视”创香港电视收视率之最,其影响波及中国内地、台湾、澳门和世界华人社会。他的影视王国造就了无数的影视巨星、金牌导演和编剧。
他是全世界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他是香港娱乐界荣获英国皇家爵士勋衔的第一人。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曾将一颗新的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美国旧金山市将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
他以经营影视业而成为超级富豪,其资产超过200亿港币;他以乐善好施、兴学助教为人生快事,累计捐赠款项高达35亿元;晚年他以百万美金创立的“邵逸夫奖”,更是堪称“东方诺贝尔奖”。
他是富翁,更是寿星——他的百年人生是一部精彩的传奇,更是一部壮丽的诗篇。
目录
第一回上海影坛群雄并起邵氏兄弟结盟找拼
第二回天一公司横遭围剿分兵南洋绝处逢生
第三回逸夫出山锋芒初露南洋创业左右逢源
第四回天一迁港辉煌一时人祸兵荒劫后余生
第五回影坛争纷明争暗斗天命之年正多掌坛
第六回智斗电懋奇招迭出招贤纳士高手如云
第七回奠基之作是具慧眼法国康城名落孙山
第八回参与选美发掘人才莫愁断魂事出有因
第九回梁祝走俏风靡港台导演跳槽官司不断
第十回林黛消殒残片难续免遭空难无险不惊
第十一回影城竣工如虎添翼知人善用勤奋有加
第十二回张彻加盟异军突起新派武侠风靡影坛
第十三回管家策反另立嘉禾港岛影坛楚汉相争
第十四回功夫影帝待价而沽失之交臂终成憾事
第十五回重返邵氏再建奇功影坛式微无力回天
第十六回淡出影坛执掌电视荧屏纷争再起风云
第十七回主办选美依红偎翠港姐命运天上人间
第十八回荧屏火并哨烟四起奇招迭出异彩纷呈
第十九回年届九十商场再搏元老过招终无输家
第二十回九旬高龄喜结良缘知已红颜相伴终生
……
书摘插图
第一回上海影坛群雄并起邵氏兄弟结盟打拼
邵逸夫,祖籍浙江省宁波镇海。
1907年,他出生在上海一个富有的商人之家。
他的父亲邵行银(别号玉轩)与当时成千上万的宁波人一样,于19世纪末前往日趋繁华的上海“淘金”,并于1901年成立一家颇具规模的“锦泰昌”染料行。到邵逸夫出生的时候,邵行银已经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的“锦泰昌”染料行在上海颇有几分名气。
邵行银不仅在生意场中经营有方,而且还很关心时政。当年,他就非常同情和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和外界接触也比较多,家中常有些名士风流走动,在当时的上海工商界颇为活跃。1920年他在上海病逝,葬礼非常隆重。许多名重一时的人物,如康有为、虞洽卿及曾任苏浙总督的卢永祥、民国元老谭延闽等晚清与民国初年的风云人物都纷纷为其题辞致哀。
善于经商的邵行银对其他的新鲜事物也很敏感。当时无声电影刚刚传人中国,他一接触就好像天生和电影有缘。有一次,他与朋友出去游玩,一块儿看了一场电影,就立刻被电影吸引住了。无声电影在当时被老百姓看成是一种神奇的玩意儿,谁都弄不懂那么一块儿白布上,怎么就会凭空出现山水树木、活人牲畜!但邵行银却与众不同,他在惊叹之余,马上就去打听有关电影方面的知识,想把它当作一门有利可图的行当!当别人还在为电影作口头义务宣传的时候,邵行银已经捷足先登,打起了电影的主意。正是这样,后来他才毅然地派他的长子邵醉翁去接收上海的“笑舞台”剧院,经营起影片的进出口生意,从而开创了邵氏家族的电影事业。这一点又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成功商人的精明。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位父亲,才有了后来邵氏家族的辉煌和邵逸夫的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