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水的声音/走进大师心灵系列丛书(图文珍藏版)

分类: 图书,传记,艺术家/建筑设计,
作者: 袁雅琴 著
出 版 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 130000版次: 1页数: 201印刷时间: 2008-12-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06590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该套丛书中的每本书均为单独书号,四色彩印,图文并茂。第一辑4本和第二辑5本共9本已经于2007年和2008年元月隆重推出,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也引起不少书评家和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这次出版的是第三辑,亦是5本,分别是冯伟林的《煮酒论英雄》、聂茂与厉雷的《俄罗斯玫瑰》、吴昕孺的《远方的萤光》、汤素兰的《灵魂的风景》和袁雅琴的《如水的声音》。
同第一、二辑一样,第三辑仍然聚焦中外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里成就显赫的大师级人物,选取他们的经典作品作为切入点,对他们的传奇经历和学术成就作出合乎理性的评判。我们不要求面面俱到,只求选取其中一篇(件)在读者知识点上耳熟能详的文本作为章节标题。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具有强大的阅读群和广泛的受众基础,不少作品曾经入选过大中学生的教科书,读者重新接触这些标题,会唤起一种记忆,一种久违的亲切感。然后,我们围绕这个经典文本,联系到文化大师的生活、情感和对事业的追求等进行生动传神的描写,突出文化大师的某个侧影。这个侧影也许是被人忽略的,也许有人看到但发掘不深。在细节的处理上,我们力求生动感人,力求客观冷静,力求符合实际。
我们的总体要求是:每本书选取适当的叙事对象,选取文化大师的生活片断作为主要内容,文字清新活泼,叙事朴实简练,努力做到故事性、趣味性和励志性相统一,寓教于乐,以真正实现我们所追寻的“大教育、雅文化、准学术、泛美术”的创作目的。
作者简介
袁雅琴,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期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国家二级作家。出版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给女人一次机会》、《给男人一把钥匙》,小说集《红甲虫》、《隔音玻璃》等,有作品获奖、转载与连载。现供职于厦门理工学院。
目录
总序时间的背影与大师的重量
第一章《波兰舞曲》——雕刻肖邦
一、十一月的肖邦
二、 “我觉得用音乐比用笔更能表达我的感情”
三、 《波兰舞曲》的深情
四、钢琴家与女作家相恋,性别错位的冲撞
五、唯一的双人肖像,不能忘怀的爱情
六、柔弱的音符,忧郁的情感
七、苏格兰女人的爱是一种疼痛
八、即使你远在他乡
第二章《天鹅湖》——雕刻柴可夫斯基
一、用脚尖划破忧伤
二、用法律宫位换来一只风笛
三、同性恋倾向与不自然的情感
四、冲动的惩罚
五、梅克夫人——永远的精神恋人
六、书信延绵的情感岁月
七、 《悲怆交响曲》——永远相守的别离
八、无须回报的回报
第三章《命运交响曲》——雕刻贝多芬
一、 《命运交响曲》——奏响人间悲伤
二、 《致爱丽丝》——成全一个老人的愿望
三、他不是英雄,但他是艺术中的革命者
四、他把耳朵“割”下来倾听世界
五、如月光凄美般的爱情
六、永远的爱人
七、拜访莫扎特,征服维也纳
八、与歌德相会,音乐与诗歌美妙的契合
九、琴为知己弹,与舒伯特成为好友
十、 《D小调第九交响曲》——最后的音乐会
十一、他带着他的耳朵飞向天堂
第四章《费加罗的婚礼》——雕刻莫扎特
一、人死就会有遗憾,那就是再听不到莫扎特的音乐了
二、世界罕见的天才
三、敢把皇帝赶走的人
四、与“爸爸”海顿的交情
五、为不值得动情的情人
六、从《后宫诱逃》的婚姻
七、被人妒忌的苦恼
八、用一生操办《费加罗的婚礼》
九、用《魔笛》吹响生命的绝唱
第五章 《蓝色多瑙河》——雕刻施特劳斯
一、父子同跳一支圆舞曲
二、梦想是一团火焰,燃烧初次的光芒
三、父子五年争霸,谁是圓舞曲之王
四、投身革命,指挥棒就是枪
五、蓝色多瑙河,一条滋养他音乐才华的河
六、记录在电影《翠堤春晓》中的初恋故事
七、创作的高潮源于家庭的美满或不和
八、最后的爱恋与激情
第六章 《马太受难曲》——雕刻巴赫
一、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中照耀
二、有一种苦难是修炼
三、两次婚姻造就二十个孩子
四、“他不是小溪,是大海。
五、神圣的受难乐
六、首先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其次才是个音乐家
七、跪倒在“神”的面前
八、失明的晚年
第七章 《创世纪》——雕刻海顿
一、其貌不扬的“海顿老爹”
二、有了音乐,可以幸福得不再羡慕国王
三、结婚不论从什么角度看,都像是从船上往水里跳
四、在莫扎特面前认输是一种幸运
五、“见鬼去吧,风暴!”
六、《皇帝四重奏》——永远的国歌
七、《创世纪》的声音
八、送给屠夫的“礼物”
九、身后的荣耀不能够弥补生前的恨憾
第八章 《卡门》——雕刻比才
一、他的一双手仿佛为钢琴而生
二、勇猛的斗牛士
三、风情万种的《卡门》诱惑了世界
四、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
五、巴黎郊区的住所——情感的故居
六、天才为何多不寿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波兰舞曲》——雕刻肖邦
一、十一月的肖邦
十一月,秋冬之际,我们在听周杰伦,在听他的十一月的肖邦。
一个太古典,一个太现代。这两个人我不可以不知道。不可以不把他们连在一起。听肖邦的时候,没想到周杰伦来了,就这样,大家成为好友,有一种浅浅的牵挂。
肖邦在世界音乐的舞台上,如一盏独特的灯,早早地就点燃了那些习惯倾听舞曲人们的耳朵,把高雅与贵族灌输到你的心田里,如水一般缠绵。
周杰伦则是流行舞台路口上突然卷起的一股莫名风,搅乱那些习惯于聆听直白唱词的人们的眼神,让古怪精灵的思潮抚摸在你的脑际,如风一般自由。古典韵味在哼哼唱唱中变得如此现代。
这个时代仍然是尊重古典的。周杰伦,是最愿意把现代与传统结合表达音乐的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