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重于管理:本尼斯管理思想实践指南

分类: 图书,管理,一般管理学,领导学,
作者: 邵雨著
出 版 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 148000版次: 1页数: 215印刷时间: 2009/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170790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一本尼斯管理思想实践指南
◎所有希望成为优秀领导者的人都应该好好学习本尼斯的著作。
——汤姆•彼得斯
◎使领导学成为一门学科,为领导学建立学术规则的大师。
——《金融时报》
◎本尼斯从事领导力研究,绝不说教。他让管理者懂得领导艺术。
——彼得•德鲁克
◎把世界级管理大师的思想跟中国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相结合,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
◎希望成为领导者的人可以将《领导重于管理》作为枕边书每天翻阅,相信一定会助你成功。
——史玉柱
内容简介
本尼斯在领导学领域取得的成果无人能及,尽管他的著作不多,(相比德鲁克而言,他的几本著作不但页码少得可怜,而且研究所涉及的范围也相对窄得多。)但对于领导以及领导者职能的阐述已经深刻透彻,使领导者们对自身的不足之处有了真实的体会。
在他所有的观点中,有几点值得我们关注且奉为圭臬:
一、领导不足,管理有余。企业内存在着大量的管理者,却缺乏相应的领导者。这使得企业拥有一定的稳定性,却丧失了应该的发展性。“领导者做正确的事,管理者正确地做事”,这一观点已经成为整个管理学界信奉的教义。
二、人性领导。本尼斯认为领导者首先应该是一位人文主义者,他们必须围绕人性的渴望和需求展开领导。离开了人性基础,一切领导形式都很难取得成功。
三、愿景与榜样的重要性。领导者必须在企业内传达明确清晰的愿景,唯有在愿景的指引下,企业成员才能够真正凝聚在一起,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进展。同时,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为员工们做出榜样。行动的影响力远远超出语言。
因为领导学的特殊性,虽然有很多学者在研究,但大多没有能够形成权威,也缺乏指导性。如果你想对领导学和领导者法则有所了解并希望能够运用到实践中,那么,我建议你去读本尼斯。阅读本尼斯最好的入门就是本书。本尼斯的领导学不仅具备一定的实践性(他自身曾担任过领导者),而且还“决不浪费你的时间”。
作者简介
邵雨,知名管理学者,“管控力”理论创立者,现为《中国优秀企业管理之道》丛书总策划、“向大师学管理”丛书主编。
已出版著作:《突破:中国企业如何走出战略迷失》、《管控力:面向目标的执行方式》、《责任心是管出来的》、《决胜未来:企业永续发展的领导力模型》。
目录
前言
第一章领导真谛
管理过度,领导不足
实践指导:勇于承担责任
征服者与屈服者: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实践指导:唯有征服才有未来
结果:创造利益的根本
实践指导:结果至上
SF
实践指导:应用“5F”
领导力是对权力的妥善应用
实践指导:做领导者,而不是管理者
领导者退缩成管理者
实践指导:做真正的领导者
领导不是神
实践指导:人人都有领导力
领导者做正确的事
实践指导:成就领导者的四大战略
领导者的五种技巧
实践指导:将技巧转为实践
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十二条区别
创新型领导者的四种能力
未来领导者的特征
思考具有建设性
利用反思学习
反思:与自我对话
驾驭任务的能力
复杂度:联系其他事物分析
把复杂问题简化
认清自我的检验方法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行动力
领导是一门艺术
学习:保持竞争力的策略
六种创新性学习模式
维持性学习:学习已知
智力资本:21世纪企业组织的根本
董事会的困境
领导是天生的吗?
分诊护士:立即决定什么是紧急重要的事
第二章愿景为王
公司使命
愿景:具备召唤力的经营目标
管理梦想:责任从梦想开始
内心没有失败
创造意义:让愿景生动起来
长远观点:必须具备战略思维
表达意图:领导者的最后一种能力
传达愿景:三种方式最有效
构筑愿景必备能力
目标:吸引跟随者
愿景与目标不同
实干型梦想家:愿景与行动缺一不可
自我愿景:成功领导者无不具备
专注力:集中全体成员力量
第三章德胜天下
品格:领导者必备
诚信的三个组成部分
公正:做起来很难
……
第四章人性致胜
第五章决断未来
第六章追求协同
后记写作就是人生
书摘插图
第一章领导真谛
管理过度,领导不足
领导学大师本尼斯对“管理过度而领导不足”的现象深恶痛绝。他将很多组织走向衰败的原因归结于此。他认为这些组织的领导者们或许能够出色地处理好日常事务,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些事。
他认为尽管两者都很重要,但管理与领导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管理意味着“带动、实现、负责、指挥”,而领导则是“影响、指引方向和道路、行动、提出意见”。两者的区别在于“愿景和决断(追求效果)与熟练于日常事务(追求效率)”之间的区别。
因此,大多数成功的领导者对自身有着明确的认识,他们拒绝承认自己是管理者,他们极力关注的是组织的基本目的和发展的大方向。
实践指导
勇于承担责任
依据本尼斯的这一观点,大多数企业都将走向衰败——“管理过度,领导不足”的现象在几乎所有的企业中都存在着。
为什么会出现这类现象?根据对众多管理者的观察和分析,我发现他们在内心中惧怕承担责任,作为管理者,只要按照上级或是企业的规定将内部事务处理好即可,即使是出现问题也可以推卸给别人。领导者则不一样,他们必须作出决断,与此同时,他们也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发生问题时,他们别无退路。
尽管两者承担的责任不一,但是领导者的人生势必比管理者更精彩,他们是率领企业走向成功的真正决策者,在此过程中体验到的各种感受是他人所无法理解的。
汤姆•彼得斯在《重启思维》中宣告:“久生在世当活得轰轰烈烈。”如果渴望得到一个辉煌而轰轰烈烈的人生,那么,别做唯唯诺诺的管理者,做个出色的领导者。
本尼斯骨子里鄙视管理者而推崇领导者,他始终在呼吁我们这个世界需要的是领导者而不是管理者。他对管理者与领导者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很多阐述,征服者与屈服者是他的又一个论断。
在他眼里,领导者是征服者,而管理者是屈服者。他认为在21世纪,屈服者没有任何出路,最终只能迎接失败。“如果我们任凭外界不断动荡的因素为所欲为,我们一定会被它们扼杀。”但是,领导者却不一样,他们是征服者,他们将征服各种动荡不安和无法预知的因素。
唯有征服才有未来
选择屈服还是征服,将成为你是否能够成为领导者的重要评判标准。
作为领导者,你承担的责任绝非一个人的成败,而是一个企业组织的成败。因此,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和动荡,你首先应该思考的是战胜它们领导者首先应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一旦选择了屈服,那就意味着你放弃了自身的责任。
而且,领导者一般都拥有清晰的梦想(或愿景),他们知道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如果他们选择了屈服,也就放弃了方向和目标。这是优秀领导者所不愿意的。因此,无论是从个人的成败,还是企业的发展来看,领导者必须去征服,唯有征服才有未来。
领导者是最讲求结果的一群人,他们知道保证结果才能够真正为企业创造利益。因此,无论是在构筑愿景,还是在进行一项决断时,他们首先关注的是结果。如果他们在一开始就已经知晓很难获得理想的结果,他们要么会改变策略,要么放弃决定。
但是,一旦确定了目标,他们就一定会为之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在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时,他们不会轻易放弃。
实践指导
结果至上
近些年,一些管理学者在国内推行结果管理。但是,对结果的强调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共鸣。对于很多领导者来说,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身,依旧抱着旧有的观念。这一观念非常普遍,那就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正是这一观念使得很多失败一笔勾销,也正是这一观念使得很多人得以滥竽充数。
但是,无论是历史,还是时间,都是很公平的。它们对领导者的评价只有一个:结果。如果你取得了好的结果,你就是成功者,相反,你就是失败者。
如果郭士纳失败了,如果戈恩的计划没有得到顺利的实施,结果会如何?我们会因为他们勇于挑战的勇气记得他们吗?自然不会。人们记得他们是因为他们取得了出色的成果。
如果说企业管理真的有什么秘诀,那么,这一秘诀必定就是“结果至上”。只有时刻关注结果,将一切努力集中在结果之上的领导者才能够获得最终的成功。
5F
“5F”并非本尼斯的观点,而是他引用了另一位管理学大师坎特的定义。5F是五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们分别为:Fast(快速)、Focused(专注)、Flexible(灵活)、Friendly(友好)、Fun(有趣)。
应用“5F”
Fast(快速)。速度为王、速度致胜等观念已经被领导者们广泛接受,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快鱼吃慢鱼”,但是领导者该如何带领企业提升速度呢?我觉得有两点很重要:目标和标准。当我们所有的力量都围绕着目标展开,同时每项工作都拥有清晰的标准时,企业整体运行速度将迅速提升。
Focused(专注)。专注是聚焦的代名词。聚焦概念已经盛行了很久,但是真正做到聚焦的企业并不多。因此,我们需要更进一步的聚焦,把一切该放弃的全部放弃,将资源和力量集中在真正擅长的领域和产业。
Flexible(灵活)。灵活性意味着企业的适应性,今天,外界的变化使得企业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一旦跟不上外界变化的步伐,企业将会遭遇被淘汰的危险。只有适应环境的企业才能够生存下去。
Friendly(友好)。友好是企业赢得客户和联盟的根本,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当今,竞争可能来自各个地方。任何一家企业单纯依靠自身是很难取得胜利的,这时联合是唯一的出路,而要赢得联合,就必须保持友好的面孔。
Fun(有趣)。有趣可以使员工们在工作中取得乐趣,很多人不懂得享受工作,当然主要原因在于领导者没有塑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杰出的领导者追求环境的不断改善,从而使员工们在愉快中工作。
5F从企业内部与外部同时对领导者提出了要求,但是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思路,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将它们灵活运用到企业的实际运作中去。
领导力是对权力的妥善应用
本尼斯花费了几乎是一生的精力用以研究领导学,而领导学研究的对象又集中在两点:领导力和领导者。这两者相辅相成又相互独立,为了划清两者的界限,本尼斯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原本研究领导力便是一项自讨没趣的工作,因为谁会去相信纸面上的领导原则呢,人们总是认为领导力应该体现在实际工作之中。因此,领导力研究被称为管理学界的死亡谷,有去无回。本尼斯却做到了从容自如。
我们先来看看他是如何定义领导力的:创造一个具有说服力、可信的愿景,并将此愿景转化为组织现实的能力。接着他又觉得这样的定义不够严谨,于是又增加了“对外界变化的环境作出敏捷的反应并具备迅速适应的能力”。后来又增加了“采纳众言”和“决断力”等。总之,对于这位领导学大师来说,要给领导力一个确定的定义也不容易。最终他承认领导力“或许是世界上最玄奥的东西”,并引用了画家布拉克的话进行阐述:“在艺术里,唯有无法解读的那一部分最重要。”领导力的研究看来也差不多。
但是,领导力又是决定企业等社会组织成败的核心因素,要创建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组织,就必须利用领导力帮助组织建立一个全新的愿景,团结全体企业成员,向着这个愿景迈进。当然,无论环境产生多少变化,领导力是关于人的艺术,那么,涉及到人性的那些部分就永远都不会改变,这意味着领导力的本质从来不曾变化过。
当然,单纯讨论领导力的概念毫无价值,领导学的真正价值在于研究领导力从何而来。如果领导者打算具备建设性的力量,那么,抱负、能力和诚信便是支撑领导力的三个主要支柱。拥有抱负,领导者才能够领导大家进行组织愿景规划,才能够从内心深处激发全体成员的工作激情;没有能力,领导者如何让大家信服?这里的能力应该从效率上进行评估,领导者只有做得比他人出色才能够赢得尊重;诚信是领导的基石,没有诚信,领导者根本无从领导,也无法获得他人的认同。
拥有了抱负、能力和诚信,便拥有了领导组织发展的潜力,也就具备了一定的领导能力。
做领导者,而不是管理者
我们时常在讨论领导力,但是谁也无法说出领导力的由来。本尼斯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可悲的是尽管最终本尼斯将领导力的来源界定为三个方面,但是真正理解并在实践中信奉这三点的领导者却很少。尤其是在抱负和诚信方面。
试想一下,我们身边有多少领导者是拥有远大抱负的?又有多少是值得他人信任的?
近年来中国企业界流传着一种观念:生存第一,发展第二。这种生存论正从另外一个侧面证实了领导者们缺乏抱负,他们追求的只是能够活下去,因此,他们强化企业内部的规范化管理,并不断梳理工作流程。他们正是本尼斯笔下的管理者,而非领导者。
而作为领导者,追求的则与之相反,他们信奉“发展第一,生存第二”,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不能够发展就不能够生存。而发展需要什么?愿景。没有愿景就没有发展的方向,而愿景来自于领导者的抱负。
目前,领导者的诚信度也下滑到有史以来的最低限度。我曾经组织过一次领导者诚信度调研,结果令人震惊。几乎是在所有员工的心目中,领导者都是不值得信任和依赖的。但是,大多数领导者不曾感觉到半点恐慌,依然一如既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