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网络
分享
 
 
 

经济学家茶座(第37辑)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经济学家茶座(第37辑)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 ,其他经济学理论 ,

作者: 金明善 主编

出 版 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 160000版次: 1页数: 160印刷时间: 2008/10/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0904589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37辑《经济学家茶座》,内中具体收录了:《“范跑跑”现象的经济学》、《世界经济发展的转折点果真要来了吗?》、《亲历国际农业科研集群管理机制改革》、《如何避免对下属赏无可赏?——似曾国藩的故事为例》等文章。

目录

【卷首语】

剑桥与茶座

【生活中的经济学】

快乐应是人人与所有公共政策的终极目的

笑里藏着的经济学

空姐市场里的怪现象

“范跑跑”现象的经济学

【改革开放三十年】

影响改革进程的莫干山会议

改革开放三十年:一点回忆和感触

改革三十年:评价标准的演化

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一段往事——从一本作废的书谈起

革命家项南

【国是我见】

世界经济发展的转折点果真要来了吗?

刘少奇的合作社计划

企业发展的“政府成本”

【学界万象】

与伟人对话还是与俗人对话

经济学家与聪明人的区别

周守正先生与我人生的重大转折

湮没在历史深处

亲历国际农业科研集群管理机制改革

【经济随笔】

如何避免对下属赏无可赏?——似曾国藩的故事为例

理性与非理性之战

Y君的困惑

“冰糖葫芦”与“军用浮桥”——从海尔与美的的组织结构变革淡起

【经济评论】

公平的腐败

分享“舞台”带来的机会

认识、表述和学风——学术用语规范性杂谈

奥运会应彻底瘦身到只保留马拉松比赛

原油期货市场上的猫和老鼠

【经济学人】

我心目中和记忆中的骆耕漠伯伯

苏星和他的《新中国经济史》

【经济史话】

老股票的故事(6)——从老股票看50年代工业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他山之石】

发达国家如何帮助穷人圆住房梦

意大利自行车偷车市场的“萨伊定律”

海参崴,近耶?远耶?

书摘插图

【生活中的经济学】

快乐应是人人与所有公共政策的终极目的

快乐是绝大多数人(若不是全部人)的终极目的,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但对它的关心与研究很不足够,尤其是经济学者。不过,近十多年来,已经有许多经济学者研究快乐问题,也有许多研究快乐问题的文章在一流经济学期刊发表。对此,笔者感到很欣慰,因为笔者认为,快乐不但是人人的终极目的,也是唯一理性的终极目的。因此,快乐也应该是(但未必是)所有经济政策与所有其他公共政策的唯一终极目的。对这道理的认识与推广,有助于大量减少无谓的痛苦,有助于避免应该最终为快乐服务的道德、原则、法律、主义等被野心家与局部利益团体或个人所利用,从而违背大多数人的长期快乐。

笔者认为本文所述要义,是伦理哲学的最基本要点。伦理哲学家如果能够深入认识这要点,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与低层次的争论。

什么是快乐?

笔者是研究福祉经济学的,因此对快乐问题,尤其是与经济的关系,向来很感兴趣。福祉或幸福是比较正式的讲法,或多数指比较长期的快乐。给定同样的时期,不考虑讲法的正式与否,则快乐(happiness)、福祉(welfare)和幸福(subiective well being)都是完全的同义词。如果一个人终身大都很快乐,则他就有幸福的一生。

快乐是一种和痛苦相反的主观感受,包括感官上的享受与精神上的欣慰。大部分时间,一个人多数没有快乐的感受,也没有痛苦的感受,抉乐值等于零。当他因生病、受到伤害(肉体上或是感情上)而忧伤时,他的快乐就是负值。当他有感官上或是心灵上的享受时,他的快乐就是正的,而快乐或痛苦有不同的强度。如果以时间为横轴,以快乐的强度为纵轴,一个人的快乐(横轴或中性线以上)与痛苦(中性线以下)可以用一条曲线来表示。净快乐就是中性线以上的面积减去中性线以下的面积。于是,尽管存在不同类型的快乐方式,总的快乐却是一维的。

几点说明。第一,快乐只包括正的或好的(快乐)与负的或不好的(痛苦)感受,不包括中性的、没有苦乐的感受,或把这种中性的感受算为零。例如,我现在可以看到墙壁是米色的,但如果我对这个视觉没有正的或好的,也没有负的或不好的感受,而且此外没有其他感受,则此时的快乐量为零。

第二,快乐包括所有正的或好的与负的或不好的感受,不论是肉体上或精神上的,不论是高级的或低级的,如果可以分高低的话。其实笔者认为快乐本身,除了不同的强度,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在一些另外的意义上,才有高低之分。例如,某种快乐感受,需要比较长时间的培养或训练,才能感受到,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比较高级的。

第三,快乐本身也没有什么好坏之分。为什么有些快乐或享乐方式被认为是好的,有些被认为是不好的呢?这是因为有些享乐方式会直接或间接地(例如通过对知识或健康的影响)增加自己将来或他者的快乐(不说“他人”,因为不排除动物的快乐),有些会减少自己将来或他者的快乐。如果没有影响,或有同样的影响,则不同的快乐只有强度的不同,没有好坏的不同。

当然,不同的快乐感受,有性质上的不同。欣赏音乐的快乐感受与吃冰淇淋的快乐感受,即使在时间与强度等方面都是一样的,他们之间有很大的主观感受上的性质上的差异,即哲学家所讲的不同的qualia。然而,不论是音乐还是冰淇淋,如果给予感受者同样程度的快乐,又没有对将来或他者的快乐有不同的影响,虽然感受不同的qualia,其快乐量是一样的。人们一般褒欣赏诗词与古典音乐或阅读的快乐感受,而贬吃冰淇淋的快乐感受,是有一些原因的。首先,前者一般上可以通过陶冶性情或增加知识而增加将来或他者的快乐,而后者一般会通过增加体重而减少将来的快乐。其次,吃冰淇淋的快乐感受不需要通过培养,人人知道,而欣赏诗词或阅读的快乐感受需要培养,很多人重视不够。

快乐是终极目的

国内研究快乐问题的先行者陈惠雄博士说,多年前他写快乐论时,有人批评说:“我们应该讲吃苦,不应该讲快乐!”尤其对年轻人,强调能吃苦的精神是对的。这种精神,也能减少困难所带来的痛苦。但是,最终而言,吃苦或是为了将来的快乐,或是为了他者的快乐,才有意义,才有价值。(不说“他人”,因为不排除动物甚至上帝的快乐。)若为吃苦而吃苦,何必呢?若人生一定永远痛苦大于陕乐,我宁可世界毁灭!

追求快乐并没有不好,损人利己才是不道德。有一首民歌说:“我们努力地工作,是为了幸福地生活。”什么是幸福生活呢?幸福的生活,就是快乐的生活!

快乐是一种主观感受,是我们直接感到好的,因而快乐是我们的终极目的。工作为了赚钱(也可以是为了他人的快乐),赚钱为了消费,消费为了快乐。快乐不为其他任何东西;快乐是终极目的。快乐也能使我们健康与工作得更好。但健康与更好地丁作,最终也是为了(自己或他者的)快乐。

快乐是唯一的理性终极目的

大多数人都要得到快乐,快乐是终极目的,这是无可争议的。但笔者进一步认为,快乐是唯一的理性终极目的,任何其他目的,终极而言,都应该是为了得到快乐。这是比较有争议的,但却是在伦理意义上正确的。

例如邓小平强调的人民利益、生产力与综合国力这三个标准,笔者是非常支持的。这三个标准非常实际、重要与有概括性。不过,我们可以进一步说,提高生产力是为了将来的人民生活与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为了确保人民生活,那人民生活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快乐。因此,终极而言,只有快乐一项。

可能有人会认为,除了快乐,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的东西,例如自由、民主、人权、主权、正义、爱情、自尊、自我实现等。甚至可以说,这些东西比快乐更加重要。这种看法,有正确的一面。为了短期的或个人的或少数人的快乐,而牺牲例如国家的主权,多数会减少多数人将来的快乐。在这个意义上说,国家的主权或其他的重要原则或事项比短期的快乐更加重要。不过,它们之所以更加重要,就在于增加多数人将来的快乐。因此,终极而言,事实上,就只有快乐一项而已。

可能有人认为,像自由、民主、人权等重大原则,是有超越快乐的内在重要性的,对它们的坚持,即使减少快乐,也是值得的。这种看法,也有正确的一面。个人或集体,往往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重大原则,对所有人长期而言,往往是得不偿失的。为了避免这种失误,而在实际或政治层面强调重大原则的重要性与绝对性,应该是有需要的。然而,在伦理哲学或道德的终极层面,所有的原则,终极而言,应该是为快乐服务的。

“一女不事二夫”的贞操观

为了看清上述伦理真谛,考虑中国古代对“一女不事二夫”的贞操观。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即使丈夫去世,甚至只是拜了堂而还未圆房,也不应该再嫁。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这种贞操原则,是有超越快乐的内在重要性的,对它们的坚持,即使减少长期快乐,即使造成重大痛苦,也是值得的。这种贞操观,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真的造成难以估计的重大痛苦。因而,经过长期的苦难之后,这种贞操观,逐渐被人们抛弃。在这方面的贡献,包括许多小说家对这种贞操观的批判。

不要以为,像“一女不事二夫”的贞操观对快乐所造成的重大危害,只是古代人们的愚蠢所造成,现代是不会出现这种事情的。实际上,即使是现代,即使是现在,甚至是将来,许多重大原则(包括民族主义)经常被人们利用来从事对大多数人造成重大危害的勾当。

生命是绝对神圣的?

举一个例子,考虑向来人们所认为的“生命是神圣的”这观点。以笔者所知,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尤其是信基督教的人们,及修读医科的学生,特别强烈。笔者并不认为,“生命是神圣的”观点,没有其正确的一面,其错误在于把这原则绝对化,以及与快乐分裂开来。

多年前,笔者曾经与一位正在修读医科的学生讨论及生命的神圣性的问题。他斩钉截铁地说:“生命是绝对神圣的。当一个人有生命的危险时,我们必须不计任何牺牲,竭尽可能挽救她的生命。”笔者说:“如果资源有限,例如你只有一千颗药丸,而今天有一个重病垂亡者,吃完所有这一千颗药丸才能确保其性命。然而,明天将会有一千个初患者,每人吃一颗药丸,就能挽救性命。那你是要在今天救这个重病垂亡者,还是等明天救一千个人呢?”他还是斩钉截铁地说:“今天就必须救这个重病垂亡者,因为生命是绝对神圣的!”

对医科学生强调生命的神圣性,有其正面作用,可以增加医生对治病救人的重视,减少草菅人命的不负责任行为。然而,生命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能使人们享受快乐。你害死一个人,就使他不能享受快乐。如果我活着,肯定是在受苦,也不能对他者的快乐有所贡献,那么我宁可死亡,或未曾出生。

盲目强调生命的绝对神圣性,不但可能会,而是已经造成,并且将继续造成大量的苦难。有许多患了绝症的病人,已经几乎完全没有希望,却在经受巨大的痛苦。有些甚至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然而,由于几乎所有国家的法律都禁止安乐死,医生与亲友也不能帮助他们早日脱离苦海。

笔者的一个目击经验

笔者在这方面有一个目击的经验。我的前同事杨小凯,对分工的经济理论有特殊的贡献,不幸于2001年9月被诊断为晚期肺癌,并于2004年7月7日逝世。在他逝世前约两个星期,我到他家看他时,他三次对我说,最大愿望是尽早去见上帝,因为非常痛苦。(小凯约于2002年皈依基督教。)老实说,我也是受了生命神圣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影响,不然当时应该劝小凯说,既然非常痛苦,又已经没有希望救治,对家人也是一个重大负担,为何不服食安眠药,早日脱离苦海,早日去见上帝呢?敢于这样劝其朋友的人,我会非常敬重他!

通常我们会鼓励人们,即使有重大困难,要勇敢地活下去。托尔斯泰也叫人们要热爱生活,即使是在受苦的时候。一般这是对的,因为这种精神能够减少痛苦,而且希望能够克服困难,将来会得到快乐,或对他人(包括在科技、艺术、社会、亲情等方面)作出贡献。然而,像小凯的情形,已经是万无一望,何必多受几个月的巨大痛苦呢?像这种情形,很多很有理性的人们,为何不能选择提早结束生命的理性途径呢?

预期效用/快乐

第一,由于进化上的原因,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度怕死的基因。适当程度的怕死,不但减少无谓的死亡风险,也增加预期效用/快乐,因而是符合理性的。当有不确定性时,理性的行为或偏好是把预期效用极大化。如果肯定会下雨,带雨伞是理性的;如果肯定不会下雨,不带雨伞是理性的。如果不肯定,应该把预期效用极大化。假定各种情况的效用有如下述:

像上述情形,如果不下雨,带伞(比起不带伞)所造成的效用损失(带伞的累赘)等于1;如果下雨,不带伞(比起带伞)所造成的效用损失等于9。因此,只要有超过一成(百分之十)的下雨机会,带伞就比不带伞好。例如下雨的机会是二成;不下雨的机会是八成,则带伞的预期效用是:(11×0.2)+(12×0.8)=11.8;不带伞的预期效用是:(2×0.2)+(13×0.8)=10.8。带伞的预期效用比不带伞的预期效用高。

什么是效用?一个人的效用反映或代表他的偏好达致的程度。既然快乐是终极目的,如果不考虑对他者的影响,也不考虑信息不足够的情形,则理性的偏好应该就是把快乐极大化。在这简单的情形,效用与快乐就可以通用。

当有不确定性时,理性的行为或偏好是把预期快乐(或福祉)极大化。(详见笔者Ng在Social(Choice and Welfare 1984的文章。)因此,所谓过度的怕死,就是怕死到减少预期效用/快乐的程度。例如,冒一点危险就能大量增加快乐,也不敢冒险,则是过度的怕死。为什么人们有这种过度的怕死的偏好呢?

一个人的偏好,既受先天遗传因素(基因)的影响,也受后天教化的影响。这就是所谓nature与nurture。过度的怕死的倾向,主要大概是先天的作用。遗传因素是靠自然选择而自然演化而来的。有助于生存与传宗接代的因素被保存下来。因此,基因所极大化的是生存与传宗接代上的适应性(fitness),而非预期效用或快乐。过度的怕死的偏好(如果不是太过度),有助于生存。因此,虽然过度怕死的倾向会减少预期快乐,但也会被传播。(详见笔者在:Biology and Philosophy 1995的文章。)

帮助脱离苦海,胜造三级浮屠

不能否认,有些情形,例如当一个人面对重大困扰,或心情非常忧郁时,可能会不恰当地选择自杀。由于死了就不能复生,我们应该劝人们不要轻易选择结束生命,而要设法克服困难。然而,如果面对像不治之症的不可克服的困难,预期快乐肯定是巨大的负数,选择结束生命是理性的。而且,由于多数人有过度的怕死倾向,当一个人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冷静思考后,决定结束生命时,绝大多数情形是继续生存的预期快乐是非常大的负数,也就是继续生存将会经受大量的痛苦。像这种情形,十有八九是应该选择结束生命而没有这么选择,很少是不应该选择结束生命而选择自杀。

当一个人理性地选择结束生命,而求死不能时,帮助她脱离苦海,至少胜造三级浮屠。当然,我们必须有适当的法律,防止居心不良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例如遗产),而使他人早日归天。不过,笔者肯定,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法律,在处理安乐死的问题上,绝对失之太严,使许多应该早日安乐死的人们,继续经受巨大的痛苦。笔者认为,当今各国关于安乐死的法律,及人们关于生命的绝对神圣性的道德观,造成许多无谓的痛苦,比起古代“一女不事二夫”的贞操观所造成的苦难,不遑多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经济学家茶座(第37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返回首页<<
推荐阅读
 
 
频道精选
 
更多商品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 广东绘画
西方文学的人文印象
最新公文写作(修订版)
最新版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题型练习与全真模拟
宏观税负税收弹性企业负担相关性实证研究
电影学论纲
教师口语训练教程
影视作品分析
文艺常识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