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评论(第7卷,第3辑)总第15期

分类: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 ,其他经济学理论 ,
作者: 臧旭恒 主编
出 版 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字数: 150000版次: 1页数: 134印刷时间: 2008/08/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587540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产业经济评论》是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开放性产业经济专业学术刊物。本刊以推进中国产业经济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进一步推动中国产业经济理论的发展,加强产业经济领域中海内外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宗旨。每年两期,上半年、下半年各出一期。本刊为《产业经济评论》第7卷第3辑。
目录
论文
自由职业的规制与竞争政策:欧盟和中国的发展
债务融资、公司绩效与国有银行改革
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R & D补贴:一个博弈
人力资本型员工的创业行为与产业集聚生成机制
“转型时期消费需求升级与产业发展研究”专题
消费需求升级背景下的产业融合研究——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
转型时期我国城乡居民居住消费收入弹性研究
品质升级的衡量与评价——基于对转型时期我国耐用品的实证分析
转型时期中国产业发展动力的SDA分析
书摘插图
论文
自由职业的规制与竞争政策:欧盟和中国的发展
(二)私人利益论
私人利益论产生于公共选择理论、捕获理论和“芝加哥”规制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所有这些理论都或多或少地强调利益集团在规制形成中的作用。私人利益论的基本观点是,为了为其自身寻租,利益集团不断地影响政治决策,从社会福利的观点来看,这通常是不利的。毕竟,资源被用来获取从消费者向生产者的财富转移。利益集团对政治家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其争取规制失灵的努力偏离了’公共利益。相对于整个公众来说,专业协会一般很小,是单问题导向的,并且组织较好,尤其是在(指出寻租的有害效果的)信息成本对整个公众较大时,这些正是使利益集团在游说活动中易于成功的标准。
根据斯蒂格勒(Stigler,1971)的观点,规制由行、№获得.其设计和操作完全是为了其自身利益。他指出,有足够能力这样做的每一个行业都会游说政府,设立强制培训或学徒、产品要求、税收、进口配额等等进入壁垒。自然地,这些规则有利于市场巾的内部人。类似地,禁止做广告会导致市场不太透明,与不禁止做广告的市场相比,索取的价格较高。贝克尔(Bec—ker,l983)后来指fH,规制可能是多个不同利益集刚之问对政治影响进行竞争的结果,他统一了政府为了偏袒政治上强大的利益集刚而纠正市场失灵的观点。在贝克尔的模型巾,(政府想要纠正市场失灵和政府偏袒政治上强大的利益集团)这两种观点都是由对政治偏袒的竞争而产生的。
为了能够分析存多大程度上对某种特定行业的规制是服务于私人利益而不是公共利益,需要开展数量(实证)分析。尽管在大多数以美国为基础的实证文献中有一些支持私人利益论及其寻租假说的迹象,关于行业寻租行为的实际范围和后果,文献中并没有真正的共识。相对于理论文献的数量,看来仍然缺少实证结果。通常,由于缺少数据(特别是关于收入以及价格和成本的时间序列数据),无法采用统计和计量经济模型来评估限制性规制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