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饰--符号与象征

分类: 图书,文化,中国民俗,
作者: 杨(昌鸟)国著
出 版 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7-10-1字数: 222000版次: 1页数: 278印刷时间: 1997/10/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2104091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苗族服饰色彩纷呈,宏富多姿,常常被人们所注目。但其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和生活模式却又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本书作者独辟蹊径,在注意到许多民族文化中服饰退化到纯粹装饰的格局下,从文化人类学的开放框架中恢复苗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与象征的原貌,探寻苗族亚文化聚落中的服饰形态、功能结构、符号象征意义及其文化精神。本书首先将研究对象置于一个特定的文化体系中加以确认其文化价值,进而通过实证材料论述了服饰的缘起演变动因、服饰与人生礼仪、服饰与社会生活、服饰的纹样含义、服饰的视觉传达、服饰的风格特征、服饰的人类学价值、服饰的原始思维特点等诸问题。全书展示了一种新的服饰艺术观和文化观,是一本系统深入研究苗族服饰的专著。
目录
第一章背景方法目的:苗族服饰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形态结构质料:三大方言苗族亚文化聚落服饰个案述要
第一节主要个案点自然环境概况
第二节型制各异的服饰形态
第三节各型制服饰的结构特点
第四节各个案服饰与文献记载的关系
第三章种棉缫丝纺织:苗族服饰的制作
第一节 布料来源:以青曼、屯上两苗寨为个案
第二节衣裙加工:以施洞苗寨为个案
第三节装饰技艺之一:刺绣实例描述
第四节装饰技艺之二:银饰制作——以九摆苗寨为个案
第四章渊源传统嬗变:苗族服饰的历史
第一节源流动力发展:苗族服饰的缘起演变动因
第二节盛服胭脂椎髻:苗族服饰与楚国服饰的比较
第五章功利情感创造:苗族服饰与人生和社会
第一节诞生成年死亡:苗族服饰与人生礼仪
第二节生活习俗观念:苗族服饰与社会生活
第六章族源战争迁徙: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之一
第一节怀乡与恋祖:乡土情结式图案述要
第二节纹样与叙事:服饰的文字语言功用
第七章神话传说故事: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之二
第一节“同与禽兽居”:服饰得促于自然崇拜
第二节“族与万物并”:服饰受惠于万物有灵
第八章“礼失求诸野”:苗族服饰主题纹样的含义阐释
第九章天地鬼神巫术:苗族服饰的精神特性
第十章刺绣银饰蜡染:苗族服饰艺术与现代人类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背景方法目的:苗族服饰研究的意义
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父权制、家长制为核心的男权文化,它造就的女人不是人而是供男人寻欢作乐和传宗接代酌工具,所以传统文化中没有女性文化,并因此而发出了重建中国女性文化的呼吁与倡仪。1995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更是将建设全球女性文化提到了议事日程。
其实,在中国范围内,女性文化作为独立的主体存在,古来有之。它主要表现在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圈中。如果我们承认中国文化的大厦为各民族所共同构筑,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去注意和研究女性文化。
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苗族总人数为730多万,是仅次于壮族和回族的第三大少数民族;其中贵州省最多,共有3686900人,占全国苗族总人数的一半以上。苗族女性文化,作为苗家女性生存活动的方式及其创造的积淀,不仅在苗族传统的乡村社会中始终存在,而且在整个中国社会迈入现代化的进程和背景中,亦以人类的自然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追求而不断吐故纳新……
苗族女性文化做为苗族大文化圈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当然会渗透在其大文化的每一层面里,但它本身具有的层次性,是建立在鲜明的主体性、群体性和开放性基础上的。与儒家文化规范下,汉民族传统的女性文化表现出来的那种依附性、封闭性、非个性等畸形层面形成明显对照。这是由于汉民族传统的男权文化,封建宗法思想抹煞了其女性的主体资格,而苗族女性长期生活在一个真正男女平等的平权社会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