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网络
分享
 
 
 

中国民俗文化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中国民俗文化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文化,中国民俗,

作者: 王衍军编著

出 版 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版次: 1页数: 32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81135042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华大地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形成了“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钟敬文语)。它流传在老人们的口中,存活在孩子们的童年游戏中,反映在人们日常平凡而普通的生活中,体现着一个民族的远古、今朝和明天…… 本书是一本选修课教材,可供汉语水平达到中、高级程度的外国留学生学习中国民俗文化。在内容的编排上,全书按由总述到专题介绍的组织方式,分为中国民俗概述、交际礼仪习俗、人生礼仪习俗(包括诞生礼俗、成人礼俗、婚嫁习俗、丧葬习俗)、服饰习俗、饮食习俗、建筑与居住习俗、交通行运习俗、节日习俗等十二个章节,系统讲述中国民俗文化知识。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民俗概述

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中国民俗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 中国民间交际礼仪习俗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的交际礼仪习俗

第二节 汉族的交际礼仪习俗

第三节 交际礼仪习俗与语言

第三章 中国民间人生礼仪习俗

第一节 民间诞生礼俗

第二节 民间成人礼俗

第三节 民间婚嫁习俗

第四节 民间丧葬习俗

第五节 民间人生礼仪习俗与语言

第四章 中国民间服饰习俗

第一节 部分少数民族的服饰习俗

第二节 汉族的服饰习俗

第三节 服饰与时代

第四节 服饰与礼仪

第五节 服饰与民俗

第六节 服饰与语言

第五章 中国民间饮食习俗

第一节 中国部分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

第二节 汉族饮食习俗

第三节 汉族饮食文化的南北差异

第四节 民间饮食礼仪习俗

第五节 饮食中的信仰、禁忌习俗

第六节 民间饮食习俗与语言

第六章 中国民间建筑与居住习俗

第一节 部分少数民族的建筑与居住习俗

第二节 各地汉族的建筑与居住习俗

第三节 中国居住习俗中的风水信仰

第四节 中国各地居住习俗与语言

第七章 中国民间交通行运习俗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交通工具

第二节 中国民间的出行禁忌习俗

第三节 中国民间交通行运习俗与语言

第八章 中国民间商业习俗

第一节 民间商业贸易方式

第三节 民间商业禁忌习俗

第三节 民间商业习俗与语言

第九章 中国民间信仰习俗

第一节 部分少数民族的民间信仰习俗

第二节 汉族的民间信仰习俗

第三节 中国各地祈子习俗

第四节 中国民间信仰习俗与语言

第十章 中国岁时节日习俗

第一节 岁时节日习俗的由来和特点

第二节 部分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

第三节 各地汉族的岁时节日习俗

第四节 中国节日禁忌习俗

第十一章 中国民间姓氏习俗

第一节 姓氏的形成

第二节 汉族民间取名的传统习俗

第三节 部分少数民族的姓氏习俗

第十二章 中国民间艺术

第一节 中国民间文学

第二节 中国民间说唱艺术

第三节 中国民间竞技游戏习俗

第四节 中国民间美术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中国民俗概述

第一节 民俗的概念和分类

一、民俗

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沿袭的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袭成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民俗的内容包括:物质生活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仪礼、民间信仰、民间语言、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娱乐等。

民俗是一个从日语中借来的词语,在英语中被称为folklore,直译即“人民的知识”、“群众的智慧”,后来形成了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的重要学科。从概念上来看,可将其概括为“某个地域内某一民族或某一国家一般民众生活方式的总称”,其基本特征是“超越世代、绵延不绝的社会与文化传承”。每一个民族或者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民俗是一部社会生活的活教材。如果要了解和认识一个民族,最佳的途径就是先了解其民风民俗,看一看这个民族吃什么,住什么,穿什么,用什么;看一看这个民族如何种田,如何种树,如何饲养牲畜,如何做工,如何经商;看一看这个民族过些什么节日,信仰什么样的神明,等等。民俗不正像一部活教材,向世界各民族展示着自己民族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风姿吗?也正是因为各民族的风俗民情不同,所以我们要“入乡随俗”,要“入国而问禁,入境而随俗”。比如我们要到蒙古族聚居的地方去旅游,初次与蒙古族牧民相处或者进入蒙古包做客时,必须要了解、尊重他们的习俗。这些习俗大致可归纳如下:

(1)骑马或者坐车接近蒙古包时,一定要慢行,以表示对主人的尊敬。

(2)进入蒙古包之前,要把马鞭放在蒙古包外;如果拿着马鞭进入,就是对主人的不尊敬。

(3)不能用鞭子打主人的狗。

(4)不能向灶火里扔不干净的东西,不能在火旁砍东西。

(5)蒙古包门外左侧如果挂一条绳子,就说明主人不能待客,因为这表示蒙古包内有病人。

(6)进了蒙古包后,主人让年长者坐左侧上座,其余的人依次坐下;男主人一般在右侧上座处陪客,女主人在桌子上摆放果子、奶豆腐、奶茶敬客。

(7)一般由主人家年轻人敬酒,客人接酒后,以无名指蘸酒向空中弹指,表示敬天,接着向锅灶弹一次,表示敬“火神”,最后向桌子下方的地上弹一指,表示敬大地、敬祖先,然后方能饮下。

二、中国民俗的主要内容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族群众多,地域性的生活文化多有差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可以说,要学好汉语,就必须先学好中国文化;要学好中国文化,则必须了解中国的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是中国各族民众几千年来所创造的生活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世代沿袭的一种生活模式。其内容主要包括民间的风俗习惯、民间信仰和民间文艺三个大类。这些内容一代代传承下来,又不断随着生活的延续和社会的发展而变迁、丰富。

1.民间的风俗习惯

民间的风俗习惯包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喜庆仪式、人生礼仪、社会组织模式、家庭宗族等方面。比如在中原汉族有送“百家衣”、吃“百家饭”等生育习俗。

(1)送“百家衣”习俗。

“百家衣”是婴儿服的一种,由来自周边一百个家庭拿出的碎布片缝制而成,故名“百家衣”。送“百家衣”是中国传统的民间习俗,此习俗在中国流行甚广。

由于社会上的乞丐多穿百结鹑(chun)衣,因此人们认为,婴儿穿了“百家衣”就可像卑微的乞丐一样容易养育。所以每当婴儿出生后,当孩子的啼哭打破了家庭的沉寂,全家人为之惊喜万分之余,孩子的奶奶、爷爷就要向左邻右舍报告喜讯,并向百家近亲好友求要碎布片,特别是要向“刘”、“程”等姓氏的人家索要碎布片,因为“刘”、“程”谐音“留”、“成”,寓意“留住”、“长成”。这些谐音都是吉利之语,对于他们来说,这对于保佑孩子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这些人家的一小块布头或是一条旧布片,老人们也会郑重地保留下来。布块的大小、花色一般不太讲究,但以蓝色为最好。因“蓝”谐音“拦”,寓意“拦住妖魔鬼怪”。人们认为,只要有蓝色的布块,妖魔鬼怪就收不走孩子。

人们把百家的布片缝在一起,缝缀成一件衣服。这种衣服不能在胸前开口,要做成偏开口的大襟衫,也叫道袍衫,寓意着孩子今后将多福多寿。这种衣服往往不能做完,老人们常在底襟处留个口子,俗称“藏魂处”。待孩子满月后,由孩子的母亲将口子缝住,这就表明孩子的魂灵已留在了母亲的身边,再也不必为孩子的安全操心了。

(2)吃“百家饭”习俗。

也许穿衣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根本,除穿“百家衣”之外,民间保佑婴儿成长的习俗还有给孩子吃“百家饭”。凡是对孩子比较溺爱的人家,农历正月初一那天,爷爷就会抱着未满周岁的孙子,装扮成乞丐模样,手拿破碗,沿街讨饭。所讨要的人家以100家为宜。他们将讨来的馒头、菜、米煮在一起,煮成稀饭,让孩子吃下。据说这样孩子就可以受到百家的庇护,免除灾难。吃过“百家饭”后,孩子的奶奶要蒸l00个铜钱大小的馒头,用篮子装着,沿村庄或街道漫步,凡遇到小孩,就要送一个小馒头给他;这l00个小馒头要分给100个小孩。馒头发完,寓意着灾难让别人嚼完了,自己的孩子就会平安健康,长大成人,此俗称“嚼灾”。这种习俗在民间有一定的广泛性,不管认识与否,凡遇上求饭的祖孙,人们都会慷慨相助;凡碰上老人发馒头,人们也乐意收下。

2.民间信仰

中国民间信仰的对象纷繁复杂,涉及万事万物,不仅有自然物、动植物等具体可感的事物,还有完全属于人们想象中的事物,比如神。这些神,有的来自宗教,比如观音、如来佛祖、太上老君等;有的来自古代神话传说,比如传说中的“灶神”、“门神”;有的来自古之圣贤,比如商家供奉的“财神”有三国时的名将关羽和秦代的赵公明;有的来自自家祖先。祖先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最受重视的。在很多地方,过春节时要把历代祖先请进家中一起过年,过完春节后还要恭恭敬敬地将祖先送走;在清明节时,人们一般去扫墓、祭拜祖先,很多地方都有隆重的祭祖习俗。

人们认为自己是祖先的后代和继承人,是祖先最爱的人,因此祖先会尽最大的努力保护自己,于是把祖先看作是最可靠、最有力的精神寄托,是最值得供奉的对象,在宗祠里都会供奉自己家族历代祖先的牌位。中国南方一带所沿袭的“鬼节”习俗,就直接体现了人们对祖先的敬仰和归依感。

农历七月十四,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俗称“鬼节”。这一天,在中国南方的许多地方,比如广西的南宁,大街小巷到处飘着糍粑、烧鸭、卤鸡等食品的香味。人们买好过节的用品,如糍粑、烧鸭、纸钱、香烛等,在七月十四中午,燃上香烛,摆上鸭肉、饭、水果等食品祭过祖先后,一家人便围坐在一起,共享节日午餐。“鬼节”是中国民间的一种文化现象,由佛教的盂兰节和道教的中元节融合而成,从汉武帝时起就有。“鬼节”和佛教、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佛教把七月十五定为盂兰节,认为盂兰节这天所有的鬼魂都出来寻找食物,于是老百姓便摆出祭品,让自己的祖先享用。而道教则把七月十五定为中元节,这一天,道士日夜念经,超度亡灵。而在广西、广东等中国南方地区,过“鬼节”的时间提前了一天,定在七月十四,人们以过“鬼节”来寄托对亲人的哀思,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自七月初十开始,家家户户便要将厅堂打扫干净,在神龛前置香案和祖先牌位,备酒肴馔品连日供奉,以迎故祖。到了七月十三,焚烧冥衣、冥钱,在灵屋祭奠新逝的长者;七月十四是“送祖日”,用冥纸写上祖先的名讳在户外焚烧以祭奠故祖。烧纸钱不能只烧给自己的亡亲,也要给无后人的亡灵烧一点儿,以免他们在阴间为难自家故祖,于是这便有了七月十五晚为孤鬼“烧孤衣”的传统。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些人认为原来的仅烧纸钱的做法太“土”,满足不了阴间的生活需要,现在烧的一般是百元冥钞,纸制的金戒指、金元宝、手机、电视机、电冰箱、别墅、小轿车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变化。时代变迁,习俗也跟随着变迁,连人们历朝历代的祖先也充分享受到了现代的气息。

过“鬼节”祭奠祖先,为什么一定要用鸭子作为祭品呢?据说人死后都要过奈河,鸭子会游泳,祭拜祖先时所用的纸钱、衣物是要靠鸭子驮过奈河桥的,所以过“鬼节”时一定要吃鸭子。据广西师范学院民俗史专家韦坚平教授介绍,“鬼节”其实是一种灵魂崇拜——在这一天,人们烧香祭祀祖先,祈求家人健康平安,家人也趁此机会得以团聚。而在这一天吃鸭子是因为在广西农村种稻谷前,每户人家都会买上约十只鸭子回来养;在割完稻谷后,鸭子可以吃掉田里的谷子和蚯蚓,从而降低成本。在种第二季稻谷的时候,农民们为了犒劳自己,开始杀鸭子过节。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习惯在这天吃鸭子了。

人们信仰某种神灵,在潜意识中是希望自己所敬奉的神能给自己带来帮助,带来利益。例如人们敬奉“财神”,是希望自己财源滚滚;敬奉“福、禄、寿”三神,是希望自己福运常在、升官发财、寿命长久。人们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的命运是由众多神灵在暗中控制的,应该去敬神、供神;如果不这样做,就会遭受某种意想不到的损失。久而久之,就产生了禁忌习俗。因此,民间信仰习俗的另一个层面是禁忌习俗,包括饮食禁忌、语言禁忌、服饰禁忌、居住禁忌、经商禁忌、节日禁忌等。‘禁忌习俗的本质是“告诫人们不要做什么,否则就会产生不良后果”。某一禁忌习俗的形成与某一崇拜密切相关。例如在中国民间,人们敬奉“谷神”和“水神”,认为二神可以保佑人们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没有洪涝灾害。与此相应的,在人们的潜意识中甚至产生了对“粮食”和“水”的敬畏心理。民间禁忌糟蹋、撒泼粮食,污染水源。如在明末清初的小说《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四回中,就记载了撒泼米面的尤厨子被“雷神”击死的故事,告诫人们要爱惜粮食,禁忌撒泼米面,糟蹋粮食。

3.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民间艺术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代表着民众的审美理想。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类繁复,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民间艺术的形态和形式包容了各种艺术门类,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说唱、民间戏曲、民间杂技与绝技、民间手艺等。下面我们以剪纸为例来加以说明。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发现,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其大概因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受到普遍欢迎,而且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其既可用于宗教仪式,又可美化生活。

中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众多的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蕴涵着民族的深层社会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现在,剪纸更多的是用于装饰。它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

第二节 中国民俗的主要特征

民俗文化是民众的生活文化,与民众所处的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紧密相关。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农耕生产为主的社会,因而围绕着农耕生活累积形成的中国民俗具有一种大农业的特点。从岁时节日到人生礼仪的众多民俗事象无不或隐或显地具有这一特点。中国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仅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民族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而且时至今日,境内还生活着56个民族。这样中国民俗又具有独特的民族气质。所以,从整体来看,中国民俗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多元性

中国自立国之始,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原夏族与东部夷人、南部的三苗、西北的羌戎成为华夏共同体的最早成员。此后,以中原政权为核心的民族国家不断地吸纳着异民族的生命机体与文化成分,各民族杂居共处,逐步形成今天56个民族共处的统一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传统与文化习俗,在中华民族的不断融合中,民族习俗被吸纳到中华文化体系之中,但程度不一地保存着各自的民俗特性,形成了“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钟敬文语)。中国民俗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多元性特点。

比如在婚礼习俗方面,汉族沿袭着“议婚一订婚一嫁娶”的婚俗模式,而一些少数民族的婚俗模式则别有情趣,如土家族的“哭嫁”习俗、傣族的“抢夺婚”习俗、纳西族的“走婚”习俗等。这些少数民族的婚俗大多没有烦琐的礼节仪式,也很少有礼法限制,行歌坐月、对歌择偶,表现了他们异于汉族礼俗的民族特性。

华夏族的祖先在与异民族杂居共处、互相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吸收着其他民族的文化因子,使中国民俗体系内多种成分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交流与融汇。比如“我国的朝鲜、达斡尔、鄂伦春等24个民族既过本民族的节日,也过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这么多民族过汉族的传统节日,这显然是民俗融合的结果”。中国民俗文化还吸收其他异域文化的因素。比如佛教传入中国后,汉族改变了某些旧有的习俗,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习俗。如汉族的“送灯”习俗,俗云此灯是送子观音送来的。盼望生子的家庭如果求到这盏灯,必定全家欣喜。

“送灯”之习,是汉族的生育习俗, “灯”谐音“丁”(男丁),“送灯”谐音“送丁”,即“送子”。这一习俗本来是汉族所特有的,却融进了异域文化——佛教的内容。又如汉族节日民俗中的“浴佛会”、“佛诞日”,都是受佛教影响而新增的习俗。总之,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复合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质。“海纳百川”,方显其浩荡;中国民俗将多元文化融为一体,方显其多姿多彩,博大精深。

……

中国民俗文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返回首页<<
推荐阅读
 
 
频道精选
 
更多商品
瑜伽五术
广播生态与节日创新研究
制度变迁与新时期广东报业发展研究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国际贸易实务(第二版 赠光盘)
国际商务英语函电练习册及参考答案(第二版)
电视节日制作(第三版)
洛神赋·秋兴赋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上、下册 随书赠送手册)
夏徛荣英语阅读理解新题型(2009)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