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

分类: 图书,管理,会计,会计理论,
作者: 梁丽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 488000版次: 1页数: 306印刷时间: 2008/06/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411228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会计学的入门教材,以会计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会计工作实践为主线,分别从理论方面介绍会计对象、会计核算基础和复式借贷记账法等,从实践环节方面介绍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的规范。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学习完本书后,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理论与实践体系。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会计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总论
1.1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2 会计的涵义
1.3 会计方法
1.4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
第2章 会计对象
2.1 资金运动
2.2 会计要素
2.3 会计科目
2.4 会计账户
第3章 会计核算基础
3.1 会计假设
3.2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3.3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第4章 复式记账
4.1 复式记账原理
4.2 借贷记账法
4.3 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
第5章 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及成本计算
5.1 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内容及成本计算内容
5.2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5.3 生产准备业务的核算及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
5.4 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及生产成本的计算
5.5 产品销售业务的核算及销售成本的计算
5.6 财产清查结果的核算
5.7 财务成果的形成与分配业务的核算
第6章 会计凭证
6.1 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6.2 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6.3 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6.4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第7章 会计账簿
7.1 会计账簿的作用和种类
7.2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7.3 会计账簿的使用规则
7.4 对账和结账
第8章 内部控制与财产清查
8.1 内部控制
8.2 财产清查
第9章 财务报告
9.1 财务报告概述
9.2 资产负债表
9.3 利润表
9.4 现金流量表
9.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9.6 报表附注
第10章 会计核算形式
10.1 会计核算形式概述
10.2 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10.3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10.4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10.5 日记总账核算形式
第11章 会计工作组织与管理
11.1 会计工作组织与管理的基本内容
11.2 会计工作组织方式
11.3 会计机构
11.4 会计人员
11.5 会计职业道德
11.6 会计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1章 总论
1.1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1.1会计的产生
1)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
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拥有一定的物质资料并能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会发生劳动耗费,取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实践中人们要记录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劳动耗费和形成的劳动成果,并进行观察、计量和比较,其目的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生产出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判断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否有经济效益,继续生产是否有意义。在对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进行计量、记录和比较的过程中,便产生了最早的会计。在原始社会,会计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专门委托有关当事人从事记录的独立的职能。所以,会计是为适应社会生产实践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2)生产活动发展的产物
随着生产的发展,复杂劳动逐渐代替简单劳动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地位。当社会出现产品剩余时,劳动耗费(所费)与劳动成果(所得)的数量增加,对其记录的原始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时,便产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费与所得的真正意义上的会计活动。会计活动是对产品生产的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进行计量、计算和记录的活动,会计也因此而进入了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奴隶社会漫长的过程。因此,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