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分类: 图书,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理论,
作者: 董红卫,黄茜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6-1字数: 431000版次: 1页数: 270印刷时间: 2008/06/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6411157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7个项目,项目1为计算机基础知识;项目2为中英文输入法的使用;项目3为中文Windows 2000操作系统;项目4为Word 2000;项目5为Excel 2000;项目6为PowerPoint2000;项目7为因特网的应用。这些项目模拟了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和将要面对的工作环境,在学习本书过程中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内容实用性强、简单易学,可作为高职、中职在校学生计算机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初学者学习计算机使用。
目录
项目1 计算机基础知识
任务1.1 认识计算机
任务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任务1.3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任务1.4 数制与编码
任务1.5 计算机中字符的编码
任务1.6 指令和程序设计语言
任务1.7 多媒体技术简介
任务1.8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项目2 中英文输入法的使用
任务2.1 英文输入
任务2.2 中文输入
项目3 中文Windows 2000操作系统
任务3.1 认识Windows 2000
任务3.2 Windows 2000的资源管理系统
任务3.3 Windows 2000系统环境设置
项目4 Word 2000——个人自荐书的制作
任务4.1 文字处理——录入为先
任务4.2 求职自荐——编辑排版
任务4.3 个人简历——表格制作
任务4.4 封面设计——图文混排
任务4.5 精美出稿——打印修饰
项目5 Excel 2000——电子表格的处理
任务5.1 初识电子表格
任务5.2 美化表格
任务5.3 数据计算
任务5.4 数据管理
任务5.5 图表制作
项目6 PowerP0int 2000——演示文稿的设计
任务6.1 制作简易的演示文稿
任务6.2 演示文稿的格式化与修饰
任务6.3 动画和超级链接技术
项目7 因特网的应用
任务7.1 计算机网络概述
任务7.2 因特网初步知识
任务7.3 因特网的简单应用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项目1 计算机基础知识
任务1.1 认识计算机
活动1了解计算机发展史
计算工具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早在我国春秋时期就有竹筹计数的“筹算法”,唐朝末年算盘出现了,到了南宋时期已有算盘歌诀的记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计算日趋复杂,开始出现较先进的计算工具。1642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机械式计算机。1654年出现了计算尺,1887年制成了手摇计算机,以后又出现了电动机械计算机和电子模拟计算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计算量越来越大,计算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计算工具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取名为ENIAC(译作“埃尼克”),即“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的缩写,它是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用于美国陆军部的弹道研究室。这台计算机共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重量超过30吨,占地面积167平方米,每小时耗电140千瓦,计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或减法运算。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是一台耗资巨大、功能不完善而且笨重的庞然大物。然而,它的出现却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创造,它使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到现在短短的60多年中,计算机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经历了大型机阶段和微型机及网络阶段。对于传统的大型机,通常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不同而划分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四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