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网络
分享
 
 
 

走进经济学(与张五常并称的著名经济散文学家熊秉元新著,看穿社会表象,提供另一种思考世界和生活的有效方式。)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走进经济学(与张五常并称的著名经济散文学家熊秉元新著,看穿社会表象,提供另一种思考世界和生活的有效方式。)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 ,其他经济学理论 ,

作者: 熊秉元 著

出 版 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 150000版次: 1页数: 253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0306115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每周新书金榜榜首、中国时报开卷一周好书榜榜首

与“巨侠”张五常并称的著名经济散文学家“顶侠”熊秉元新著

《走进经济学》是一本通过对各种具体的社会问题的分析来阐述经济学道理的经济学知识普及读物。熊秉元教授从讲故事来着手提炼出一个个有趣的且蕴含着经济道理的问题,然后结合故事的情节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来分析问题,循循善诱,将经济学的道理清晰地展示在人们面前,最后再通过小结性质的文字作出画龙点睛式的评论,以加深人们对经济学道理的进一步理解。我想,“故事——问题——分析——小结”这样一种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和叙述的方式,是应该有助于本书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经济学的。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史晋川

只要认字就读得懂。

看穿社会表象,提供另一种思考世界和生活的有效方式。联合报读书人每周新书金榜榜首,中国时报开卷一周好书榜榜首。

吃亏就是占便宜?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塞车也富含经济思维?去看电影或登山踏青,和效率有什么关系?得罪家人还是得罪朋友,竟然涉及成本问题?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经济现象,只用有趣的家常放写出来。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用家常话写出来的经济学入门书,是为非经济系的本科生和一般读者而写,希望读者能走进经济学,体会到这门学科的趣味。更重要的是,作者结合古今中外学说的精华,用经济学的视角,剖析政治、法律、社会等现象,使读者不只体会到经刘学的内涵,更可以活学活用;戴上经济分析这副眼镜,思考、解读各种社会现象,以及面对生活里的大小问题。

如果一个人可自由地纵情诗书琴画,从里面得到无与伦比的享受;为什么一个有钱人不可以在物质或其他方面为所欲为?

为什么一般人对朋友客气,对自己的家人却往往不假辞色、甚至声色严厉?因为需求定律——得罪朋友,后果昂贵;冒犯家人,后果便宜,因此多做些无妨!

传统农业社会里,一个要完成耕种的所有环节,才可享受温饱;现在,在快餐店里,一个人只要做好生产流程中的一个环节,就可有一份不受气候影响、稳定的收入。

作者简介

熊秉元:台湾大学经济系毕业,美国布朗大学经济学博士,台湾大学经济系暨研究所教授。曾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推翻经济学中最著名的“科斯定律”,一度受邀到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学府担任客座教授。

熊氏是经济学家,也是散文家,在台湾经济学界,他是“新四人帮”的得力战将;在华语散文界,他与著名的经济散文学家“巨侠”张五常并称,有“顶侠”之誉。

有人说“经济学家是把事情弄得很复杂并让大家自觉得很笨的那种人”, 熊氏正好相反,笔下常以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为发端,运用带有魔力的笔,把充满了数字与符号的经济学理论解释得清楚可亲,让人在享受阅读的趣味时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经济学的奇妙世界。也因此,其作品被国内知名文化评论家南方朔誉为“熊氏散文”,他的两篇文章被选为台湾高职国文的课文,在华人经济学界,仅有熊氏一人获此殊荣。

1993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寻找心中那把尺》,获选为“金鼎奖”推荐著作。接着,《熊秉元漫步法律》于2003年出版,获得金鼎奖社会科学类最佳著作。后来,他写作“经济学的故事”系列,2006年起连载于《印刻生活杂志》,也入围了金鼎奖最佳专栏写作。

2005年,熊氏被大陆主流经济类报刊联合评选为选为“两岸三地知名度最高的经济学者”之一。

目录

推荐序 走进乎?走出乎?◎史晋川

自序

上篇走进经济学

第1章你的房屋,我的房屋——导论

走近经济学

主流经济学

对理念的执著

门户之见

故事书里的故事

你的房屋,我的房屋

第2章只缘身在此山中?——初探体系和理论

双城记

体系的样貌

掀起体系的面纱

理论的空间

什么是好猫?

经济学的体系和理论

第3章脑海里的乐章——思考的艺术

尼采的话

第一部曲:人之初

第二部曲:李天命

第三部曲:行为理论

三种乐章之比

第4章经济分析的思维——应用篇

用经济学“说话”

事例一:SARS和萨达姆

事例二:特殊教育

事例三:三角关系

面对问题一二三

第5章鹦鹉学话——供给和需求

为什么是供给和需求

市场无所不在

市场的短长

均衡

需求法则

第6章大师的身影——经济学家的才情

走近经济学家

传教士史蒂格勒

哲学家布坎南

散文家科斯

三座参考坐标

第7章经济学的困窘

缘起

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的困窘

生活里的经济学

画地自限的正面意义

下篇经济学思维应用

第8章大家来摸象——文化的经济观察之一

盍兴乎来

象牙塔里的文化

象牙塔外的文化

文化的经济观察

第9章 SARS和中华文化——文化的经济观察之二

瞎子摸象法

香港的SARS和台湾的SARS

义和团现象

五伦之外

大象的容颜

第10章司法女神的容颜——经济学对法律的刻画

加入对话

法学摸象

经济分析

法学的智慧

第11章知难行易的社会行为——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对话

犹如鸡肋

为什么是弃婴?

是众口铄金吗?

社会学的智慧

社会学的方法

挥洒寇尔门

第12章政府于我何有哉?

政府存在的理由

政府真是仆人吗?

政治过程和市场机能的差异

政治过程和市场机能的结合

代后记 小朋友眼中的世界?!

附录 经济思维体操答案

书摘插图

第5章鹦鹉学话——供给和需求

差别待遇的曲折

最近到英国去开会,坐的是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由台北直飞阿姆斯特丹的班机。整个行程有十多个小时,所以我请荷航的服务人员帮忙,划一个前排的座位,可以舒展一些。他很乐意地答应帮忙。

上了飞机,发现座位就在机门旁边,另外一边是楼梯,是通往机舱上层的头等舱,而前面则是商务舱。所以,我的座位刚好是在头等舱、商务舱和我坐的经济舱之间。台湾到荷兰的路途虽然长,但是一路上空中小姐招呼得很周到,所以并不觉得特别累。倒是在阿姆斯特丹下机时,发生了一点有趣的事……

飞机还没完全停稳,已经有_些经济舱后面的旅客走到机门旁准备下机。但是,两位空中小姐很技巧地并排站在他们前面,好让头等舱和商务舱的旅客先下机。空中小姐后面是一对年轻的欧洲男女,牛仔装打扮;女孩子问为什么不往前走,男生用嘴向楼梯上呶了呶,然后说:“(等那些)有钱人!”站在周围听到的人都闻言而笑,空中小姐也勉强抑住脸上的笑容!

我离开荷航,要等着转机到伦敦:坐在宽敞的候机楼里,忍不住回想起刚才那一幕……

一般人大多不喜欢“有钱人”,尤其不喜欢在自己的生活经验里,直接看到有明显的差别待遇。可是,每一个人都知道,在超级市场里买洗发精或面纸时,不带香味、不重包装的“无印良品”价钱很便宜:但是,讲究的人可以付很高的价格去买香味特殊、包装精致,但在本质上差不多的产品。所以,市场上有不同的产品,定价不同,大家各取所需,并没有什么不好。

不同的洗发精或面纸当然不成问题,比较麻烦的是有些商品不只是质地和价格上的差别,还带有浓厚的炫耀性色彩。驾驶价值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台币的高级轿车,绝对不只是解决“行”的问题,品尝每人15000块的酒席也和“民生”问题没有直接的关系。这些极尽奢华的行为看在一般人眼里,多少会引起反感和排斥。不过,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如果一个人可以自由地纵情诗书琴画,从里面得到无与伦比的享受:为什么一个“有钱人”不可以在物质或其他方面为所欲为?买一支新台币1000万的手表又不犯法!

虽然这些作为不犯法,可是毕竟会对其他人造成影响。除了诱发别人“有为者亦若是”的情怀之外,可能还会促使社会风气骄奢浮华,甚至引发怨怼不满,而且见诸行动。所以,是不是值得采取某些做法来抑制过分奢华的举27然而,这还不是最麻烦的部分。开裕隆车和奔驰车同行,也许心里不是滋味,但勉强还能接受:如果开裕隆车的不能和开奔驰车的同行,那又如何?譬如,既然时间对每个人而言价值不同,当彼此有冲突时,就让愿意付最高价钱的人来运用:因此,在尖峰时段,只让愿意付出高额税款的人把车开上街。这么做既能增加税收,又能抑制交通流量,不是两全其美吗?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每个人都有行的权利:那么,商贾巨富就该和小老百姓一样地被堵在车阵里。仔细斟酌,这两种情形哪种比较合理呢?或者,如果要取其折衷,又应该定位在哪里呢?最近新加坡政府设计两种不同颜色的车牌,其中一种较便宜的只能在某些时段进入市区。这些车牌的价格目前相差有限;但是,可以相差到什么程度呢?

除了这些明显的曲折之外,更微妙的是间接的、潜在的差别待遇:城市里的子弟接受教育的环境里有比较丰富的资源,乡间郊区的子弟们要相形见绌。结果,几年积累之后,“有钱人”的子弟能进好大学的机会事实上要超过比较“没有钱人”的子弟。再经过几年大学的熏陶,毕业之后一生的际遇都大受影响。可是,要调整和校正这种差别待遇,可就要困难得多……

当那个牛仔装打扮的年轻人语带调侃地说:“(等那些)有钱人!”时,我在旁边也忍俊不禁。可是,当我在候机楼里联想到这许多时。我觉得自己当初笑得天真了一些……

均衡

一般人的生活经验和日常用语里,很少用到“均衡”(equilibrium)这个词;比较常碰到的,是“平衡”(balance)这个词。这两个词很接近,意义上也有一点类似,但是彼此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别。

平衡,像是跷跷板两边等重,成为水平;工作和休闲、家庭和事业、蔬菜和肉类、精神和物质等等,要有适当的比重,这是平衡。把乒乓球随手放在一个大碗里,滚动之后停留在碗底不动;这是均衡,不是平衡。

币场均衡

一般人的生活里,不常用均衡这个字眼;不过,对于“谷贱伤农”、“一日三市”的说法,大都耳熟能详。谷贱伤农,是粮食产量供过于求;一日三市,是商品供不应求。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都是市场没有达到均衡的状态。

当市场达到均衡时,供给等于需求。民众所看到的,是价格很稳定;今天明天后天,价格都是如此。价格停在某一个水平,上下相去不远。因此,虽然大家都看不到数量——牛奶面包的交易量到底有多少,没有人知道——但是,只要价格稳定,市场就是处于一种均衡的状态。就像乒乓球停在碗底,动也不动;上一秒钟是如此,下一秒钟还是如此。当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会上升;当供过于求的时候,价格会下滑。当供给等于需求的时候,价格没有变化的驱动力。价格,就像寒暑表里的温度,会随着环境里的条件而升降;当价格不变时,市场就是处于均衡。

不过,同一种商品,可能同时有不同的价格;譬如,一罐可口可乐,在便利商店、在百货公司、在大卖场、在西餐厅,有不同的价格。这时候,可口可乐是处在不同的市场里:而在这些大小和性质不同的市场里,有不同的均衡价格。

当不均衡出现时,价格的升降会带来数量上的调整。供过于求时,价格会下降;一旦价格下降,表示东西便宜了,需求量会增加。另一方面,价格下降,表示商人的收入减少:因此,会减少这种商品的生产,转向生产其他商品。一增一减,会缩小供过于求的差距;如果供需之间还有差距,会有下一波的调整;直到供给等于需求,市场达到均衡。当供不应求时,调整的过程刚好相反。

因此,在市场里,价格是重要的“信号”(signal);生意人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就是要盯紧市场,找到有利可图的空间。诺贝尔奖得主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对印度饥荒的研究。他发现,印度历史上,粮食歉收的年份,未必会发生饥荒;事实上,有些死伤惨重的饥荒,是发生在粮食产量充裕的岁月。关键所在,就是信息能不能自由流通。当粮食歉收时,某些区域的粮价会飞涨。如果信息自由,就有商人会设法运粮食过来图利;因而纾解粮食供不足的压力,避免饥荒发生。

那一只看不见的手,确实奇妙无比。

看得见的手

市场机能,只是一种工具;让供给碰上需求,希望双方能互蒙其利。但是,市场不是万灵丹,这种工具也有失灵的时候。一旦市场出了问题,一般人求救的对象,就是政府。

对于政府,经济学者通常持保留的态度。他们普遍认为,政府最好像个守夜人(nightwarch);只要维持基本的法律和秩序(aawandorder),其余的都交给市场。这种观点,有历史背景。在农业社会或工业革命之前,知识的累积相对有限。政府拥有的信息,和一般民众相去不远;市场里出现的商品,也没有特殊的信息。但是,现代社会里,商品复杂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一般人的生活经验——只要想想药品和电子产品,就知道需要有人替消费者把关,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科技社会里,政府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其实有以致之。

不过,即使各种管制的出发点,都是在保护消费者;最后的结果,却未必令人满意。譬如,很多社会里,汽车是现代生活里不可缺的一环。科技进展,使车速越来越快,造成的意外伤亡也越来越多。因此,在民意的支持之下,美国政府订出规定,要求出厂的汽车,必须符合更严格的安全标准,以保障驾驶人的安全。

结果,车壳加厚、防撞钢板、安全气囊等装置,纷纷出笼;出厂的汽车,确实比以前更安全。然而,当汽车更安全时,驾驶人自然而然更不小心驾驶,车祸和意外反而增加。根据研究,各种安全设施,增加了汽车的成本(售价):车祸和意外增加,但是驾驶人伤亡人数大致不变,因为车子变得更安全了。不过,行人的伤亡率却明显上升!

安全管制是福是祸、是好是坏,政府和市场的适当关系到底如何,显然都需要做广泛的评估。

非市场的均衡

市场,当然不只是牛奶面包、电视冰箱的市场而已:在交换和交往的关系里,以及其他许多领域里。都可以由市场的角度来认知和分析。不过。牛奶面包的市场里,有具体的牛奶面包,还有明确的价格;其他的市场里,要怎么看供给、需求、价格和均衡呢?

以“亲情”为例,可约略看出非市场的均衡。每一个家庭里,父母子女之间、手足之间,都有情感上的互动。有些浓厚紧密,有些恬淡松散,各家不同;不过,同一个屋檐之下,亲疏的程度却通常很稳定;这时候,亲疏的程度,就有一点像价格的高低。稳定、日复一日重复出现,反映的就是一种“均衡”。这种均衡,是诸多条件支持下形成:一旦条件改变,旧的均衡消失,新的均衡会逐渐成形。子女年幼、求学、就业、离家独立门户,每一个阶段的变化,都影响了亲情的形式和内容:也就是,均衡的状态和性质,可能都有微妙的变化。

亲情的特质,也反映在其他的人际关系上;和同事朋友的交往,会大致维持一种稳定的亲疏远近。当环境里的条件改变时,均衡也就受到影响。简单的例子:平常和同事碰面,通常会停下来闲聊两句;但是,台风来袭时,有各自的事要处理,招呼一下了事。同样的,当SARS肆虐时,同事朋友之间碰面,彼此之间的距离,明显地增加。

当支持均衡的条件变化时,均衡会自然而然地递嬗。换一个角度看。条件改变而均衡不变,是很特殊的例外;乱世识忠贞、时穷节乃现、雪中送炭少等等,都是描述客观环境转换,而原先均衡不变的少数特殊情况。

由稳定、重复出现的角度看,生活里许多事物都是处于“均衡”的状态。一个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做事情认真的程度、对服饰的讲究与否、三餐饮食的多少、花钱的大方与否等等,都可以由均衡的角度来解读。当然,重要的是辨认出支持每一种均衡的条件,以及评估条件变化时,均衡调整的方向。

需求法则

市场里,完成一桩交易,一定有供给也有需求;非市场的交往和交换里,也有对应的供给和需求。不过,需求法则(Law of Demand),是经济学者奉为正朔的精髓;相形之下,对应的供给法则却似乎无足轻重。 对需求法则的偏爱,事出有因。对于自己的需求,每个人自己最清楚;需求满足与否,也是由自己的感官亲身体验。对牛奶面包的需求是如此,对爱情名利的需求也不例外。可是,关于供给,却不是如此。自己所提供的商品劳务、亲情友谊,是由别人来接受;自己感官上隔了一层,自然不容易有明确的体会。事实上,这种现象,也正是需求法则的反映:对于容易掌握的事,人们会掌握得较好;对于不容易掌握的事,人们会掌握得较差。这种说法,似乎是循环论证、是废话;其实,不然。

价量的反向关系

需求法则(或需求定律),是经济学的精髓之一,反映了人行为上的规律性;而且,经济学者们相信,这个定律普遍成立,放诸四海而皆准。

由一些俯首可拾的例子里,可以感觉出这个定律无所不在:父母让子女愈难亲近自己,子女就和父母愈疏远;上司越是不让员工讲真话,员工就越不敢说真话;值勤的警察愈多,交通违规的人就愈少。当某一种“价格”上升时,受到影响行为的“数量”会减少。价格和数量,朝相反的方向变动。

直觉上,需求定律合情合理;可是,要由人的行为里归纳出这个法则,还是需要经过一个推论的过程。追根究底,人和大自然里的其他生物一样,趋利避害、趋吉避凶。这种生物上的本能(以求生存繁衍),加上人认知的能力,就会在行为上呈现价量反向变化的现象。譬如,公司里犯了错,面临两种选择:向上司报告或是不向上司报告。如果诚实报告,一种情形是上司体谅、并且指引迷津;另一种情形,是上司痛斥、并且处分过失。既然人是趋吉避凶,所以在第一种情形里,会主动报告;在第二种情形里,就宁愿守口如瓶。因此,当诚实的价格比较高、比较贵时,就少诚实一些、少买点诚实。

相反的,“抢购” 的现象——东西愈贵、买的人愈多——似乎违反需求定律。这时候,要稍稍区分出“现在”的价格和“未来”的价格。如果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将来的价格会更高;相形之下,现在的价格较低,当然现在行动较好。只要有很多人预期价格会持续上扬,就会继续有人加入。当政治明星逐渐成气候时,身边依附的人渐渐增加,本质上也是如此。

因此,西瓜贵时,少买点西瓜;这是价量反向变动,是需求定律。在非市场、非经济的活动里,需求定律也无所不在。

启示

需求定律简单明确,而且应用范围很广。此外,这个经济学的核心智能,还含有一些重要的启示。首先,价格和数量反方向变化,隐含着人的行为是有规律、有意义、可以分析的。即使看起来一些情绪性的举动,其实背后都有脉络可循。为什么一般人对朋友客气、对自己的家人却往往不假辞色、甚至声色俱厉?因为需求定律——得罪朋友,后果昂贵,因此少得罪些;冒犯家人,后果便宜,因此多做些无妨!

其次,日常用语里,无论中外,“代价”(price)通常不限于金钱或货币;道德、良知、美丑、善恶等等价值,都可以成为“代价”。同样的,需求法则里,价量的反向关系,也不单指金钱或货币上的价格。第一次和男女朋友约会时,遣词用字小心翼翼;第十次约会,从心所欲,大放厥辞。这也是需求定律:第一次犯错的代价高,所以要小心不犯错。因此,任何价值,只要有增减、而且变动的幅度够大,就会引发行为上的因应。金钱,只不过是众多价值之一而已。

再其次,对于公共政策,需求定律也有明确的启示。如果公共政策设计得当,民众守法容易(代价低),就会多守法;如果设计繁琐,民众守法困难(代价高),就会少守法。譬如,地面上和街口的交通号志清楚,驾驶人就会少违规;所得税申报的表格繁复,纳税义务人就不容易精确的申报。老子的《道德经》里,有一段话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由需求法则的角度解读,就是提醒规划公共政策时,要由民众的立场着眼;让民众配合的代价低,民众就会顺其自然地配合政策,而且认为理所当然。

综而言之,需求定律这种“ 道”,确实符合人性——道,不远人!

这一章里,探讨了几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供给、需求、市场、均衡。对经济学者而言,最重要的分析性概念.大概是“均衡”。对一般人而言,“市场”可能和“均衡”一样重要;市场,不单指牛奶面包的市场.而可以是其他很多有形无形的物质流动会面的所在。

当然,对鹦鹉经济学家来说,供给和需求最重要——只要能适时地援用这两个概念.就可以一语道尽很多社会现象的底蕴。

1.美国著名法官波斯纳(Judge Richard Posner)曾经建议:大陆计划生育政策之下.可以发给每对夫妻一张生育许可券(birth permit);然后,容许自由交易,希望市场能够出现,让供给和需求相会。这个建议,当然引发很多争议;可是,波斯纳也不是无的放矢.这个建议有哪些潜在的优点?还有,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行吗?

2.当一般人刚到新的环境(新公司、新学校、新宿舍、新公寓)里,总要一段时间之后才能适应。一旦适应,生活作息或工作往往变成正常稳定:那么。是哪些条件支持了这种正常稳定所隐含的“均衡”?

走进经济学(与张五常并称的著名经济散文学家熊秉元新著,看穿社会表象,提供另一种思考世界和生活的有效方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返回首页<<
推荐阅读
 
 
频道精选
 
更多商品
贸易打造的世界(顶尖学者、超级教授写给大众经济学通俗读物)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魔术师的传奇9
亚森.罗宾全集.名探罗宾10
亚森.罗宾全集.黄金三角
真假共和(上册)--1912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
管理大师阿代尔系列/人际沟通
管理大师阿代尔系列/正确决策
阅读莎士比亚喜剧经典/雅典的泰门
青少年古典必读精选丛书/济公传
青少年古典必读精选丛书/儿女英雄传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