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庚评传

分类: 图书,传记,文学家,
作者: 马嘶 著
出 版 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 244000版次: 1页数: 394印刷时间: 2008/05/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217217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林庚先生是二十世纪著名的诗人、学者,他的新诗创作及关于新诗格律的理论探讨,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又是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在中国文学史、楚辞、唐诗及古典小说等领域,有深刻、系统、独到的见述。 本书是对其生平事迹及学术成就的评述专著。
内容简介
林庚先生是二十世纪著名的诗人、学者,他的新诗创作及关于新诗格律的理论探讨,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又是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在中国文学史、楚辞、唐诗及古典小说等领域,有深刻、系统、独到的见述。本书对林庚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学术成就,作了公允而客观的评说。作者曾亲炙林先生门下,与他有着几十年的交谊,因而能亲身感受并领悟其道德文章,所著文笔生动、内容充实,融学术性与可读性子一体,是关于林庚先生的第一部有较高水平的传记著作。
作者简介
马嘶,原名马守代,河北唐山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为林庚先生受业弟子。在林先生晚年,常去燕南园62号问学聆教。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曾任唐山市文联主席。长期从事文学创作、文学评论和研究工作,近年来致力于现代文化史、教育史、学术史研究和著述。已出版的著作有《紫骝斋文学论评》、《燕园师友记》、《负笈燕园》、《学人往事》、《百年冷曉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生活状况》、《1937年中国知识界》、《一代宗师魏建功》、《往事堪回首:百年文化旧案新解》等十佘部。
目录
是为序
序言
第一章 早期教育:家学与文化环境的濡染
一、家学与文化环境
二、童年、少年和早期教育
第二章 清华园里萌发青春诗情
一、由物理系转到中国文学系
二、水木清华 青春诗情
(一)名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及人格魅力的影响
(二)清华园的毓秀钟灵之气润育出无尽诗情
(三)清华大图书馆是林庚人生道路的一座桥梁
(四)清华的校园文化召唤他跃上文坛
(五)林庚在清华园里的早期诗作:从旧体诗到新诗
三、第一部诗集《夜》
第三章 在路上:从自由诗到格律诗
一、走出清华园
二、探索之路:从自由诗到格律诗
三、《北平情歌》和《冬眠曲及其他》
四、林庚的诗探索引起的反响
第四章 厦大十年
一、离平前五年间
二、在厦大研治中国文学史
(一)讲课的魅力源于对文学史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二)倾注诗心诗情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三)厦大版《中国文学史》
(四)林著《中国文学史》的特色
三、抗战期间的诗文
第五章 燕大五年
一、幽居燕南园购藏旧图籍
二、“一场愁梦酒醒时”——治学与创作
(一)新诗创作
(二)探讨诗艺的几篇论文
第六章 北大名师
一、在院系调整后的北大中文系
二、“传道、授业、解惑”的高超艺术和独特魅力
三、几部学术论著
(一)《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二)《诗人李白》
(三)《中国文学简史》上卷
四、五六十年代的诗文
第七章 沉默与爆发
一、在大批判的湍流中艰难泅渡
二、从沉默到爆发
第八章 “埋葬”与“突破”
一、“生命从来就不怕埋葬”
二、“一切新生的正在突破”
三、最后一课
第九章 晚年辉煌
一、博大精深的《唐诗综论》
二、《(西游记)漫话》——古代小说研究的一枝奇葩
三、难能可贵的《中国文学简史》全壁
四、诗论集《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
五、《空间的驰想》——“原始的陌生的思维”“若有所思的短语”
六、并非全集的《林庚诗文集》
七、无言之美——晚年生活点滴
第十章 结语:林庚的意义
书摘插图
第一章早期教育:家学与文化环境的濡染
林庚,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清宣统二年正月十三(1910年2月22日)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门第家中。
作为现代新诗坛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独特风格并且终生不懈地探索诗艺的诗人,林庚曾不止一次地表白“我写新诗,恐怕还真不是家学”。但考察林庚的深厚学养和创新精神时,我们却自然要把探寻的目光射向他的家学和他生长其间的文化环境。否则,就如我们在观赏一株根粗叶茂、繁花盛放的高大植物时,却忘掉了它是由深厚的土壤、充足的水分、阳光照射以及园丁的辛勤培育才长得这样鲜美的。具体的说,父亲林宰平的博学多才和学术活动的影响以及有清一代宣南文化的浸染,是林庚的深厚学养和创造才华的根基。
一、家学与文化环境
林庚的父亲林志钧字宰平(1879—1960),早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帝国大学攻读法政、经济学,与沈钧儒、陈宗蕃(莼衷)同科,并常住同屋。光绪三十三年(1907)来到北京,长期在宣南一带居住。二三十年代,兼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和经济系讲师,讲授“民法要论”等课程,1927年受聘清华国学研究院,授“人生哲学”、“中国政治思想史”等课程,1932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讲师,讲授“中国哲学问题”等课。
林宰平学养深湛,多才多艺,他不仅精通他所学的法律学,也精于国学、哲学、佛学、诗词、书画。但他并非囿于书斋里的学者,而是对社会、对诸多文化领域都有广泛的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