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史

分类: 图书,历史,中国史,通史,
作者: (法)谢和耐著,黄建华,黄迅余译
出 版 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版次: 1页数: 644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1404945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在数千年的和不停顿的发展中,在历史上的每个时代,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法律、技术、经济和文化生活都互相影响。中国以幅员和气候的差异性而独自形成一个世界。 本书是法国一代汉学巨擎谢和耐先生的名著,获1972年的圣杜尔奖(法国最高学术奖),是美英等国大学最通行的中国文明史教材之一。分十一章分别论述了从上古时代、军人帝国时代,一直到毛泽东逝世的这段漫长的历史。视野开阔、举重若轻、持论公允,书写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
内容简介
这部通史性的作品,是法国一代汉学巨擘谢和耐先生的名著,荣获1972年圣杜尔奖(法国最高学术奖),为英美等国大学最通行的中国文明史教材之一。早已被译成了除中文以外的几乎所有主要语种。本书共十一卷,从远古一直写到毛泽东主席去世。它视野开阔、举重若轻、持论允当、一气呵成,充分显示出了大史学家的应有神采。
目录
译者的话
序言
地域与居民
汉族
非汉族之少数民族
生活方式与文化
以从事发达农业为主的定居居民
草原地带的游牧居民
喜马拉雅山系及其交接地区的山地居民
华南与东南亚之混合文化
定居居民文化与中亚绿洲商人
欧亚大陆通道
华夏世界历史演变梗概
一、古代
二、武士帝国
三、1644年之前的官吏帝国
四、近代中国
五、当代中国
华夏文明的一般特点
文字
第一卷 从古老王国至中央集权国家
第一章 古老王国
一、新石器时代前期
夏朝
二、古老王国
青铜时期第一个朝代:商或殷
占卜与祭祀
第二章 列国时代
一、古老王国的衰落
周代前期
传统年表
二、从诸侯至列国
公元前9-前7世纪的贵族社会
贵族制度的衰落
第三章 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一、变化加速
政治权力的变迁
战争性质变化
经济发展与技术革新
社会剧变
二、国家革命
建立中央集权同家
新国家的重大特点
第四章 古代遗产
一、公元前10—前6世纪的传统典籍
经典著作
传统经典的相对晚期性
二、伦常观念与政治思想的觉醒
孔子:儒家学派之宗
墨子:宣道社团的奠基人
三、公元前4—前3世纪的思想潮流
闻家论者
道家:从宗教仪式到哲学
孟子
荀子
诡辩家与“五行”家
文学
第二卷 中央集权国家的兴起、发展与衰落
第一章 征服者皇朝
第二章 扩张的原因与后果
第三章 豪强势力上升与政治制度危机
第三卷 中世纪
第一章 胡人与贵族
第二章 中世纪文明
第四卷 从中世纪至近代
第一章 贵族皇朝
第二章 向近代过渡
第三章 从对世界开放到回溯经典传统之源
第五卷 中国的“文艺复兴”
第一章 新世界
第二章 中国“勃兴”的文明
第六卷 从汉化诸皇朝到蒙古人进占
第一章 诸汉化皇朝
第二章 蒙古入侵与进占
第七卷 独裁君主与宦官之治
第一章 重建与扩张
第二章 政治、社会、经济的变化
第三章 近代中国的开端与明末危机
第四章 明代精神生活
第八卷 独裁家长制
第一章 满洲政权进占与立国
第二章 开明君主
第三章 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的精神生活
第九卷 从衰落到外侮
第一章 大衰退
第二章 社会大动荡及其后果
第三章 现代化失败与外国进一步入侵
第四章 19世纪的各种思潮
第十卷 苦难的中国
第一章传统经济与社会的解体
第二章 20世纪前半叶的政治演变
第三章 哲学与文学的发展
第十一卷 历史新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章 与苏联的关系从同盟至决裂
第二章 与苏联决裂至毛泽东去世
跋
附录
一、参考书目
期刊
通史著作
断代史著作
二、历史纪年表
中国历代王朝大事年表
中国历史和文明大事纪年表
三、谢和耐教授主要汉学著作目录
专著
论文
译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古老王国
一、新石器时代前期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各地区及边境地域均有大量的考古发现,大大增长了我们对这段最古老历史的认识,而且往往证实文字的依据,这也深刻改变了有关华夏文明起源的传统形象。华夏文明看来是多种文化的产物。
公元前8000年左右,一种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农业经济代替了仅仅以狩猎、采集和捕鱼为生计的经济。大家对这个时代的认识尚浅。但是关于随后几千年的状况,出土的证物并不缺乏:在渭水流域(现今陕西省)及黄河中游,公元前6500-前5000年的遗迹数量众多,表明当时的农业已相当发达(种植黍粟,饲养猪狗,也许还养鸡),还使用各种石制工具和骨制工具。陶器虽仍相当粗糙,但式样与图案已明显地随地区不同而异。不过发现最古老的陶片是在华南地区,大部分都饰以心形花纹。这许许多多的遗迹为我们证实:伟大的南方新石器传统早于公元前5000年就已存在,过去是料想不到的。
关于在此之后的时代,新近的出土文物表明:有好几支不同的大文化分布于广阔的地段上。
1.仰韶文化,以其几百处遗址而为世人所知(同位素碳14测定遗址的年份是公元前5150-前2960年之间),它从甘肃延伸至中原,包括山西与河北的南部地区。这一带是黄土地带,无疑是更新世时期积下的细尘,至今中国西北还留有其厚层。这支文化远非整齐划一,总的来说它具有如下特点:农业经济占重要地位,但仍结合狩猎、捕鱼、采集;运用石锄、石铲、石刀、石磨等工具;养猪、养狗,或许还养牛。陶器在制造技艺以及着色或心形装饰方面均呈现出不同地区的重大特点。最精美的陶器饰有几何图形,有时还带上程式化的鱼图,着黑色或红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