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新闻调查》

分类: 图书,社会科学,新闻传播 出版 ,
作者: 余仁山著
出 版 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版次: 1页数: 24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1105687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是继《新浪之道》、《零点调查》、《DJ论道》、《图片报道》之后,“指南针传媒实践丛书”又一力作。得到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志,《新闻调查》制片人张洁,《人民日报》高级评论员、高级编辑李长虹,中国著名揭黑记者、《中国经济时报》高级记者王克勤,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任、传播学教授展江的强力推荐。 本书以《新闻调查》为经典案例,融入作者的亲身经历和体悟,结合优秀的调查性报道,剖析著名调查类栏目的运作技巧,揭示调查性报道的成功秘诀,展现作者多年来在调查性报道的道路上“摸爬打滚”得来的“独门秘笈”、“土法妙方”。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前四章,以《新闻调查》为经典案例,融入我的亲身体会,分析调查性报道的操作,比较平面媒体与电视媒体调查性报道的异同,从而揭示电视调查性报道栏目的运作技巧。之所以选择《新闻调查》,一是因为《新闻调查》自创办始便在调查性报道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历经多次痛苦的挣扎,最终走向成熟。而今,它堪称中国制作电视调查性报道的代表性栏目;二是因为在《新闻调查》任职期间,我为其规范运作、专业精神、独特个性、高贵气质所深深震撼。
后三章则侧重于调查性报道的具体操作。制作调查性报道,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其操作过程常常惊险交加,艰苦劳顿,而结果往往令人欣慰,甚至兴奋。这也许正是调查性报道的独特魅力所在吧。如何做出成功的调查性报道?如何策划选题?如何采访?如何叙事?等等。后三章将结合诸多优秀的调查性报道,与大家一起探讨这些问题。
作者简介
余仁山,生于20世纪70年代,豫南商城县人,毕业于山东财政学院,先后任职于《中华工商时报》、《中国经济时报》、《华夏时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新闻调查》、社会新闻部《法治在线》,历任中央电视台社会新闻部策划人、新闻采编部策划人至今。
天生活泼、生性率直,热情奔放,嫉恶如仇,追求人性之舒展,向住个性之张扬,游走神州大地,关注千业百行,鞭挞丑恶,会晤朋友,其乐陶陶,其趣融融。
业余爱好:旅游、交友、海侃、豪饮、集邮,收集全国县(市、区、旗)志。
目录
第一章 调查性报道的发展历程
1 调查性报道
什么是调查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在欧美的兴起和发展
调查性报道在中国的兴起
2 电视调查性报道
电视调查性报道概述
美国的电视调查性报道
英国的电视调查性报道
中国的电视调查性报道
电视调查性报道何去何从
3 《新闻调查》的发展历程
附录 调查性报道国际组织/相关机构
第二章 《新闻调查》的总体运作
1 《新闻调查》的运作机制
绩效评估体系
调查性报道的风险机制
记者中心制
借助外脑
2 《新闻调查》的节目生产
生产流程
人员分工、指责解析
3 从南丹矿难事件看不同媒体对同一选题的调查性报道
南丹矿难事件背景
平面媒体的调查性报道(以《华夏时报》为例)
平面媒体记者的调查总结
电视媒体的调查性报道(以《新闻调查》为例)
电视媒体记者的调查手记——南丹日记
电视媒体和平面媒体调查性报道的不同
第三章 《新闻调查》的选题与策划
1 《新闻调查》的选题遴选
选题意义
选题来源
选题要求
2 《新闻调查》的选题申报及前前期
选题申报
前前期
3《新闻调查》的策划案
策划案的内容
策划会
前期拍摄变动策划案
小练习:这个策划案你会怎么写?
附录1 《新闻调查》关注的内容
附录2 《村支书雇凶枪杀上访代表》前前期中止报告
附录3 《河流与村庄》策划案
第四章 《新闻调查》的采访与制作
1 《新闻调查》的采访
到位的采访
优秀调查记者的素质
2 《新闻调查》的制作
《新闻调查》关于制作的操作要求
实例解析:《西安体彩风波》
附录《新闻调查》职业标准
第五章 选题实战篇
1《新闻调查》栏目选题概说
选题发掘技巧
选题的分类
2 新闻层面的选题类型
新闻层面选题的意义
新闻层面选题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3 社会层面的选题类型
社会层面选题的意义
社会层面选题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4人文层面的选题类型
人文层面选题的意义
人文层面选题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附录 《河流与村庄》台本
第六章 采访技巧篇
1 事实与真相
什么是事实和真相
探寻真相的意义
真相探寻技巧
2 全面与平衡
全面性的新闻观念
平衡性的新闻观念
3 平等视角与人文关怀
平等视角
人文关怀
第七章 叙事技巧篇
1 叙事理念
真实理念
过程理念
情节化(故事化)理念
2 叙事形式
叙事结构
叙事视角
后记
媒体评论
我之所以能站在镜头前,全因为有余仁山们的存在。相信《解密(新闻调查)》这本书和余仁山们的存在一样有价值。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前出镜记者、《焦点访谈》主持人王志
书摘插图
第一章 调查性报道的发展历程
作为调查性报道的实践者,在和大家分享实际操作经验的一开始,先来关注一下调查性报道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外的先行者。但此章节不可能像学者们的著作那样全面地讲述历史。本书所希冀的,是以既往的历史和广阔的视野开篇,汇总调查性报道开创和发展的基本信息,多介绍一些国外的电视调查性报道栏目,给大家一个大致的印象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更顺利地进入中国电视调查性报道的选题、策划以及操作实践的探讨。
1调查性报道
什么是调查性报道
在屹立于潮头的报刊和广播电视新闻事业中,调查性报道是一个强有力的报道领域。调查性报道源于美国从未消亡的黑幕揭发传统。20世纪60年代,调查性报道开始在美国长盛不衰,并且影响了世界许多其他国家。目前,调查性报道与解释性报道、客观性报道鼎足而立,成为美国新闻界乃至整个西方新闻界的主流流派之一,受到公众的欢迎。20世纪80年代,调查性报道来到中国,几乎刚一出现就以自己特有的穿透力和影响力,成为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调查性报道,我们首先要在理论上进行一定的阐述。对于什么是调查性报道,国内外很多学者以及一些新闻媒体都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和判断,我们对此进行了搜集和整理。
(1)通过记者的调查,揭露某一社会集团企图掩盖的损害公共利益和行为隐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