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教育思想的践行者

分类: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唐盛昌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版次: 1页数: 383印刷时间: 2008/05/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44417808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收入作者在教育改革与学校管理的探索中形成的理论与实践论述近50篇,报刊专访5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在教育管理与教育实践中遵循着“思想一实践一思想一实践”这一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认识论模式。校长每一次经历“思想一实践一思想一实践”的螺旋上升过程,就是自身专业发展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就是推进学校、学生、教师获得新的发展与提升的过程。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上海市上海中学唐盛昌校长在教育改革、教育探索与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学校教改与学校管理的论文50余篇,分教育思想、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专业发展等四篇,阐述了在国际化、信息化、多元文化背景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路径的理性思考与改革实践。唐盛昌用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与深厚的专业精神将“校长作为教育思想的践行者”这一主题诠释得生动而又具有可操作性,丰富了基础教育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发展的内涵,也在国际教育舞台上发出了中国的声音。本书同时反映了唐盛昌怎样从做一名好教师起步到成长为一名优秀校长的历程,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成长会有启迪。
作者简介
唐盛昌,1942年1月生,浙江镇海人。1962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1989年至今任上海市上海中学校长。为上海市特级校长与数学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育部外国人子女学校认证专家,并曾任国际文凭组织校长委员会、亚太地区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亚太地区校长委员会委员。在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引领上海中学成为“基础教育的领头羊”,并在全国首创“资优生德育”的有效实践,创办了国内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己管理的国际学校——上海中学国际部,在现代学校管理、数字化校园、学校课程建设与现代化实验室建设上均有所突破。历年来曾发表了《中国特级教师文库——中国教育的求索与超越》、《构建校长发展的基地实训新模式》、《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终生的准备与超越》以及《一位数学家的经历》、《校长治校的实践与探索》、《中学数学教学词典》(与人合著)等理论专著和教学读物30多套(本)。
目录
第一辑 教育思想篇
教育的创新视角
观念更新要贯串于教育改革的全过程
示范校更需教育创新
从创新人才的培养看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应为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奠基
优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研究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教育的国际化视角
我们与世界一流的差距在哪里
中国需要有世界著名的中学
国际大都市的基础教育改革
教育的现代化视角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几点思考
大力推进学校办学的现代化
教育的和谐发展视角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上海基础教育改革
创建世界一流、文明和谐的中国名校
第二辑 教育教学篇
立德树人
用正确的导向影响学生
深化“两纲教育”的几个视角庶谈
资优生德育: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课程改革
略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关于学校课程建设的思考
教学改革
“三学三高”教学模式的探索
现代教学的追求
双语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漫议“好课”的标准
数学教育
数学教学的质量观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学数学教育的中西比较
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创造能力
试析男女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差异
数字化教育
数字化环境下的教育创新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变革
第三辑 学校管理篇
办学活力
探索面向新世纪的中学领导与管理
教育管理也要冲破“怪圈”
公办学校活力激发的行动方案研究
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校长的重要使命
名校建构
新平台新高度新境界
促进现代名校发展的几点思考
数字校园
构建数字化学校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数字平台上的现代学校
第四辑 专业发展篇
成长历程
从做一名好教师起步
厚积薄发挑战自我
我在名校当校长
教师素养
新课程呼唤新一代名师
教师育德能力的两个维度
校长素养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呼唤创新型校长
学生的发展需要校长的大智慧
附录 专访报道篇
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向世界一流学校迈进
海纳百川兴校育人
唐盛昌:志在培育精英的校长
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教育理念
终生的准备与超越
做理念与思想的践行者(跋)
书摘插图
第一辑教育思想篇
教育是为了明天的社会培养人才的事业,每一个孩子都会经过今天的教育,去建设明天的社会,并从中找到自身的地位,演绎人生的意义。当今天的教育能够把准明天社会的脉搏,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一批批创造明日社会辉煌的人才,教育就摆脱了平庸而走向伟大。
基础教育若能为孩子明天的发展奠定扎实而有效的基础,使他们在明天的社会中体现出作为个体而特有的价值时,基础教育就从平凡走向了高远,并闪烁其深刻且长远的光芒。为了明天孩子的发展,基础教育的校长要具有前瞻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眼光,前瞻意味着我们的办学理念具有超前性;前瞻意味着我们的教育方式要着眼于学生发展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前瞻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内容要渗透现代科技的知识,以发展学生的现代素养为导向;前瞻意味着我们的教育策略要关注和谐校园的建设……
为了明天孩子的发展,今天的基础教育要具有国际意识。这种意识不仅表现在通过比较与交流来寻找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师培养、管理方略、教育研究等方面变革的突破口,也表现在让我们的教育优势与长处在更为宽广的范围内得到发扬;不仅表现在主动认识世界主流教育,也表现在国际视野下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为构建创新型国家与人力资源强国奠基,基础教育需要第一线的校长把握中国国情,把握时代特点,把握学校的实际,把握学生的特点,把握社会的需求,形成基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又得以在鲜活的学校教育沃土中得到不断修正、完善、提升,从而逐步为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大厦提供强大的动力。
本辑主要收录一些反映学校教育改革、基于国情与学校实践的若干教育思想的文章,以教育的创新视角、教育的国际化视角、教育的现代化视角、教育的和谐发展视角等四个主题进行阐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