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十大民间工艺*

分类: 图书,艺术,民间艺术,
作者: 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编
出 版 社: 岭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版次: 1页数: 172印刷时间: 2008/03/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铜版纸I S B N : 978753623803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潮州木雕,用樟木雕刻,极能发挥樟木的柔韧性、可雕性,宜凿刻多层镂空的雕刻艺术精品,让观者惊叹是鬼斧神工之瑰宝,特别是经过髹漆贴金之后,又达到金碧辉煌、瑰丽精美、至高无上而精彩纷呈之艺术境地。是可作为华侨巨商显赫人生的展示载体。在雕刻技艺方面,潮州木雕以镂通雕为特色,在浮雕的运用上,较为少见;在镂通雕刻技艺中,尤以人物题材,特别是吸取潮州戏曲人物故事的题材和反映当地民间故事的题材,更显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作者简介
杨坚平,高级工艺美术师。1932年出生于广东潮州。1948年毕业于潮州义安艺术学校。1952年起连续几年从事民间剪纸搜集、研究与创作。1959年起,连续31年在汕头地区工作美术研究所、潮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刺绣研究所任设计、副所长、所长等职务。1980~1982年潮州市成立潮州开元寺修建筹委会,被市政府聘为委员并负责雕塑工艺组组长,佛像、小雕、潮绣的总工艺师。1990年初定居泰国,主持新建曼谷最大中国式佛寺“紫真阁”的木雕设计和佛洞装饰工程。1993年初,受意大利DIDA设计师之托,在汕头特区组建时装饰品制作所至今,从事通花、饰品工艺创新设计。2004年任汕头潮汕民间工艺美术研究院首任院长。
1956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华南分会。
1986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后改称: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
2006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
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专家组成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
《广东十大民间工艺丛书》执行主编
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
广东省民间工艺美术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著作:
1、创作粤绣《九龙屏》(合作),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
2、主编《潮州刺绣》和执行主编《广东工艺》期刊。
3、编蒋、出版《潮州民间美术全集》木雕卷、剪纸卷、陶瓷卷和潮绣抽纱卷以及《潮州木雕研究》、《最新时装饰品》、《潮汕工艺美术》、《近现代潮汕工艺美术》、《杨坚平设计作品选》等。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潮州历史与社会文化
第二章 潮州木雕的发展概况
一、古代潮州木雕述略
二、明、清时代潮州木雕的蓬勃发展
三、近半个世纪以来潮州木雕的继承与发扬
第三章 潮州木雕精品赏析
第四章 潮州木雕艺术家与木雕艺人
第五章 潮州木雕艺术发展的诸多因素
第六章 潮州(潮汕)传统民居、祠堂与潮州木雕
一、潮州传统民居样式
二、潮州传统民居、寺庙的建筑特征与价值
三、祠堂中的“拜亭”与宅第中的厅堂是潮州木雕最集中、最精华的地方
四、潮汕民居、祠堂建筑与我国南方各地作比较
五、潮汕遗存十大古建筑的传统装饰
第七章 潮州木雕的艺术特色
一、繁多的品类与用项
二、题材的选择和艺术的处理
三、传统样式
四、构图布局(“径路”安排)
五、装饰手法
六、潮州木雕与石雕相得益彰
七、潮州木雕与潮州金漆面的完美结合
第八章 潮州木雕的雕刻技法
一、木材的性能和运用
二、刀具的种类和选择
三、精雕细刻
四、典型作品制作分析
第九章 著名美术家、学者评论潮州木雕
一、规律不是清规成律——评镂雕/蔡若虹
二、谈潮州木雕/傅天仇
三、民间的雕塑/黄苗子
四、俄国木雕与中国小雕材料的芹异/穆希娜
五、宋代闽中已盛行木雕贴金神像/张鹤云
六、潮州小雕/陈少丰
七、潮州木雕/简滨
八、潮州木雌/陈少丰迟轲
九、潮州民间木雕/王奔腾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潮汕的风俗,对于游神赛会的活动,是从农历正月初五日起,连续_每日必有一村或数村同时游神活动,游神的神器,包括:神亭、神轿、神牌、神台、馔盒、宣炉罩、锣鼓架、茶担等木雕制品。
潮州l木雕神亭,形似宫殿,形体高人,例如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藏之潮州金漆木雕《封神榜》大神亭,高210厘米,分上、中、下三层,每层均有缠罩、龙柱、座围,并以黑漆饰金,显得金碧辉煌,级有气势。加上上下均精雕细刻,饰以龙虾、螃蟹、松鼠、菩提纹样,在中肚主要部位雕制《封神榜》等故事场面,姜予牙、黄飞虎、李靖等人物神态各异,显示了潮洲木埘作蜊造人物之形神兼备。其构图分割明析,黑漆的线条,像画框一样,将画面衬托得片,
块分明,变化万千,达到整体宏伟,而局部装饰玲珑剔透的独特风格。神轿,是游神H寸,供木雕神像或泥菩萨端坐之位。潮汕神轿现存达数以百计,仅揭西郭氏大楼后座停放就达l0座。神轿‘般不盖顶,形似罔椅。潮州市博物馆馆藏的一件清代神轿精品,轿高ll0厘米,宽80厘米,由近百块金漆木雕小件构成。交椅正巾用浅浮雕《博古图》构成,两边以通雕《水族图》雕饰,中间显眼位置饰以人物故事,左右椅同以扶手为主体,采取镂通雕民间故事((水淹金山寺》、 《八仙过海》题材,构思巧妙,人物神态飞动传神,脚踏云朵或水波,很像是舞台上的舞蹈表演,活泼可爱,优美动人。在近葡+块木雕饰件中,构图采用分割处理,有大有小,横直相间,错落有致,巧妙安排,并不感到多而紊乱,基座粗犷纹饰,与轿围精工雕刻,形成对比。艺人独具匠心,轿座之下,饰以红色梅花浅浮雕装饰,与轿围的镂通雕刻成为对比,达到粗中有细、精粗结合、主次分明的艺术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