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拾瓦砾

分类: 图书,传记,文学家,
作者: 孙涛著
出 版 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 330000版次: 1页数: 446印刷时间: 2008/04/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095205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苏东坡备受历代文人推崇、深受广大百姓喜爱。该书以编年体形式,用诙谐幽默的笔调,评述了苏东坡曲折复杂的人生历程和诗文曲赋。同时讲述了与苏东坡相关的北宋近百年的历史事件和风云人物,将苏东坡的人生历程放到历史时代大背景中,既深刻剖析了苏东坡这一历史人物的精神内涵,又鲜明展现了北宋时期特殊的精神文化内涵。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林语堂
中国几千年间有几个像苏东坡那样可爱、高贵而有魅力的人呢?
——余秋雨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苏东坡
天才、渊博、洒脱、豪放、幽默、达观、超逸、多情……
谁能独享如此多的溢美之词?惟有苏东坡!集诗人、画家、政治家于一身,出世、入世于一体。学贯儒、道、佛、禅、古今第一人。
内容简介
源远流长、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苏东坡是一位备受历代文人雅士推崇、深受百姓喜爱的诗人和政治家。《苏东坡拾瓦砾:苏东坡这个人》以编年体形式、描绘了苏东坡66年曲折复杂的人生历程,同时对其诗文曲赋,以及与之同代的历史事件和风云人物进行评述。作者将个人的人生经历置于恢弘的历史背景中,展现了苏东坡这一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
作者文笔诙谐生动,既有正史中记载的翔实的史实资料,又有生动活泼的民间传说,二者巧妙融为一体,使苏东坡这一人物既不失真实,又形象饱满,读来妙趣横生,不忍释卷。
作者简介
孙涛:江苏徐州人,已出版和签约作品有《同一首诗》系列丛书、《青春版“希望罗马神话”》、《平生最识江湖味——随金庸谈诗说情》等。
目录
前言
引子
第一章 起名的学问
一 苏东坡的星座分析
二 苏东坡的长相: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唇边
三 苏东坡名字解析
第二章 苏洵是个“愤青”
一 苏东坡的老爸爸考不及格
二 一个小脏孩儿和《辨奸论》
第三章 求学与第一次婚姻
一 东坡童年二三事
二 苏东坡的一位小学同学修炼成了神仙
三 苏洵是个好教师
四 苏东坡结婚了
第四章 从“高考状元”到待业青年
一 张方平:苏东坡的第一位导师
二 欧阳修:苏东坡的第二位导师
三 刑赏忠厚之至论:高考作文玩“戏说”
四 从“高考状元”到待业青年
第五章 凤翔签判:苏东坡的第一份工作
一 夜雨对床,兄弟情深
二 苏东坡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三 《喜雨亭记》:看苏东坡如何开导山神和龙王
四 初入职场没多久,苏东坡和顶头上司干了一大架
五 章惇:苏东坡的克星
六 望乡心与雁南飞
第六章 丧妻丧父,然后二婚
一 苏东坡说:“谢谢领导栽培”
二 再次守孝三年,然后二婚
第七章 王安石变法
一 拒官、拒妾,安石美名天下扬
二 天意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力排众议向前冲
三 苏东坡:从商鞅到王安石,大刀阔斧变法的我都烦
四 熙宁四年初,连上四道折子,四月接到了离京调令
五 悲情王安石
第八章 人间天堂,任我遨翔
一 在镇江金山寺,苏东坡看到了UFO
二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三 不携名妓即名僧
四 苏东坡的前世今生
五 张先是大词人苏东坡的“启蒙”老师
六 在天堂大发牢骚,浑不知一只脚已经踏进了牢狱
第九章 在密州第一次当上了一把手
一 密州不产蜜,密密麻麻全是蝗虫
二 千古第一情词
三 永愧此邦人
第十章 奋战在徐州抗洪第一线
一 抗洪
二 结友
三 求雨
第十一章 乌台诗案
一 苏东坡被捕
二 带人犯苏东坡
三 东坡出狱
第十二章 黄州出了个苏东坡
一 河东狮吼
二 苏东坡的“酒囊饭袋”
三 终于学会“见啥人说啥话,到啥山唱啥歌”了
四 农妇、山泉,有点儿田:“苏东坡”是这样诞生的
五 从“东坡肉”到“东坡宴”
六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七 大江东去,千古之音
八 辞别黄州
第十三章 连升八级非可贺。一头扎进是非窝
一 第二次握手:从公已觉十年迟
二 马不停蹄地升官
三 著名笑星苏东坡
四 北宋政坛玩起了“四国大战”
第十四章 再赴杭州
一 柳堤而今尚姓苏
二 苏东坡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医院
三 故友新交
第十五章 颍州、扬州:吾公身在有西湖
一 吾公身在有西湖
二 “挖河”与“反挖河”
三 烟花三月下扬州
四 米芾
第十六章 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
一 大通终于”大通”了
二 佛印被剥成了”光猪”
三 佛印是苏东坡的”天敌”
四 佛印放了一个屁
第十七章 哲宗亲政,贬你没商量
一 苏东坡“严重”得罪了皇帝
二 当了大半年定州军区总司令
三 数月内连降三次,惠州安置
第十八章 惠州是个好地方
一 惠州就像苏东坡的第二故乡
二 苏东坡到惠州了,同志们冲啊
三 “狼”来了
四 朝云去世
五 新居落成,海南“有请”
第十九章 海南是个好地方
一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二 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
三 老友一生苦追寻
四 东坡书院
五 海南是我家
第二十章 北归谢幕
一 哭着降生,笑着离世,弟子秦观先走一步
二 吾生不恶,死必不堕
三 印象苏东坡
书摘插图
引子
苏味道一没有狐臭,二没有厨师证,三不好玩,所以历史证明这个人名不副实,“苏味道”并不是个很有“味道”的人。
苏味道是个古人,而且相对来说还比较古,他是唐朝人。
对于古人们来说,由于语言学和出版传媒业的发展都相当有限,无形中反而让他们占了个大便宜,那就是闭着眼随便说句话,都可能成为自己的专利而流传千古。虽然大多数人并不能凭着这知识产权获多少利,但至少可以在文学史或历史上留个名。
咱们现在使用的成语,第一次出现大多在唐朝以前的书中,像《史记》啦、《诗经》啦、《孟子》啦、《庄子》啦、《论语》啦等等。唐朝之后的书中当然也有,不过数量就急剧下降;到了宋朝以后,新出现的成语数量就少得可怜了。这说明该说的能说的易说的,都让那些多嘴多舌的前辈们说得差不多了。
苏味道紧赶慢赶也没赶上全民批量开发成语的黄金期。只搭上个造词儿的末班车,不过排列组合一番后,也给他发明了几个,比如“摸棱两可”。现在大家都把这个词写成“模棱两可”,那是因为不知道这真是苏味道。摸”出来的。
苏味道参加工作一段时间后,正赶上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上台当了国家最高领导,苏先生这时候既有响当当的文凭,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没有大男子主义,愿意在女同志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于是不停升官,最后当上了宰相。
成功人士,难免有些还不太成功的人士请苏味道介绍介绍成功经验。一般遇到这种情况,人家大都把“刻苦敬业,不断进取”之类的年终工作总结随便背背,苏味道那天也不知道是喝多了酒还是吃错了药,此人实话实说,真诚得一塌糊涂。
苏味道的发言中让不少人“受益非浅”的一句话是:“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他告诉下面瞪着大眼小眼,“求钱若渴”、“求官若渴”的听众们,甭管你是干啥的,想当官发财的话,都给我记住喽,遇事千万别整得太明白,一定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然万一出了错,一点退路都没有。至于正确的方法,打个形象的比方吧,就像用手摸床啊桌子啊的棱角一样,摸这端可以,摸那端也行,上下左右咋摸都一样。
苏氏“十八摸”迅速传开,从此以后“苏味道”这个名字基本上就成了过去时,这位老兄的新名号层出不穷,像什么“摸棱手”,“摸棱宰相”、“苏摸棱”等等都是。
武则天朝的另一位宰相狄仁杰很看不起这个“摸棱两可”的同行,说他是一个不足以成天下之务的“文吏”。唐朝文坛大腕杜甫的爷爷杜审言说起话来更不客气,看到“文吏”的鉴定报告后,老杜以每分钟约120次的频率摇着大脑袋说,什么“文吏”,我早就说过,苏味道文的也不行!
这事在《唐才子传》中有记载:
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人惊问何故,曰:“彼见吾判,当羞死耳!”又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总结一下杜审言这段话的中心思想,大致就是。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码字儿的前三名是:杜审言!杜审言!!杜审言!!!
老杜大嘴一张说,论书法。自己随便刷两刷子,至少比王羲之强;码字儿就更不用提了,什么屈原啦宋玉啦。只配给自己打打下手当当书僮,像苏味道这样的,说是个“文学青年”都勉强。最多算个“文学爱好者”,自己这个“文圣”写的公文都比他的散文有文彩。看了能羞死他。
苏味道没羞死。活得好好的,他这么多年“摸棱两可”,“摸”到个天官侍郎相当于人事部副部长)的位子不容易。生命力绝对顽强,别说羞死了,人家脸皮都不红一红,扬着个大胖脸儿笑眯眯地鼓励老杜:“忽悠,接着忽悠!”遇到杜审言这样的,也就得这么治他,苏味道太清楚了,此人就是目空一切,瞅谁都不如自己好看,说话从来不怕风大闪了舌头的典型代表。
杜审言俩眼朝天狂了一辈子,他年老病危时,宋之问等人前来探病,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杜审言还是牙尖嘴利,一点也不善,他翻翻眼睛看看这一堆人,撇着嘴说了一句话:“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因大慰,但恨不见替人耳。”
杜审言说我就要死了,对你们这帮家伙来说可是件烧高香的大好事,可算是有了出头的机会了。唉,可惜的是这个圈子里一代不如一代,像我这样出类拔萃鹤立鸡群一枝独秀冰清玉洁的人物,以后再也见不到喽,只能在你们这些个瘸子里面选将军。
虽说杜审言没流传下来几首好诗,文章更别提了,不过人家孙子厉害,就算看在杜甫的面子上,大家也犯不上跟他较劲,所以也没人出来给苏味道、宋之问打抱不平。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宋朝那就不一样了,老杜家不行了,老苏家拔地而起再创辉煌,苏味道的后人中终于出现了一位真正有味道的人物,他就是一苏东坡!
第一章起名的学问
喜欢看演义小说或者是听评书的大都熟悉下面这段。
双方拉开架势要开战,一方出来位久经沙场的名将,另一方出来个“非著名小将”,于是名将就会大喝一声:“呔!来将通名,本帅刀下不死无名之鬼。”“非著名”的那位一般都会老老实实报上名来:“老匹夫,休得张狂,本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不知道这句话谁发明的,特逗),我姓啥叫那个小啥。”
名将不乐意了,一撇嘴:“哼哼,原来是个非著名小辈,杀了你会污了本帅的宝刀。本帅有好生之德,你回去,给我叫个著名的来。”“非著名”的这位一般不回去。一看人家不拿自个儿当盘菜,怒冲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上来。名将更快,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一招就干净利索地把他“扑嗤”或是“喀嚓”喽,对方这才派出个门当户对的。
举这个血淋淋的例子,是想说明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看看,名起得不好或者知名度不高的,人家连宰你的心情都没有。
苏东坡名“轼”,他爹苏洵给他起这个名字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在起名测字上,苏洵绝对是个超级大牛人,一个字就准确预料了儿子的一生。
一、苏东坡的星座分析
1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危,中宗李显复位,年号”神龙”。
新的国家领导班子一确定,接下来自然是秋后算账,该杀的杀该贬的贬,作为大周朝的高级领导干部,苏味道被贬为眉州刺史,后来就死在了眉州。
苏味道有四个儿子,老大、老三、老四都“子承父业”做了官,只有老二与众不同。这个老二叫作苏份,不知道是不是名字起得不吉利,据苏份自己说他一向视功名如粪土,不愿踏足肮脏的官场,而情愿在民间种田拉粪。
当然喽,也有人说苏份是当不了官才这么说,咱们国家的古书上大把人都这么玩高雅。总之具体原因不详,苏味道死后,苏份就在眉山县娶妻生子,“自是眉州始有苏氏”。
苏味道原籍赵郡栾城,眉山苏氏皆以此为祖籍。苏东坡父子对祖籍有感情,题名时,常在前面加上“赵郡”二字,苏辙的文集更是取名(栾城集》。
四川有四大名胜——“夔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其中峨眉山是大智普贤菩萨的道场,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并称‘佛教四大名山”。青城山也不含糊,自东汉张道陵没坛布道以来,就成了道教圣地,与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并称”道教四大名山”。传说当年黄帝曾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更是一下子把青城山拔到了老太爷的地位上。
眉山县在峨眉山和青城山之间,成都之南50公里,乐山大佛之北60公里。这是个古老而安宁的小城,大街小巷铺满了青石板,道路两旁槐柳成荫,池塘里开满了莲花。
与峨眉、青城相比,眉山就显得太普通了,既不高也不险。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眉山历史上没听说出过啥著名大仙儿,又偏偏连个“名龙”的传说都没有,所以长期以来,夹在这一佛一道、一幽一秀两座名山之间默默无闻。直到苏东坡横空出世。
如果苏味道泉下有知,我想他肯定会喜欢。扬眉吐气”这个词,他死了三百多年后,在眉山这块土地上,老苏家出了个集千年灵气于一身,气贯长虹的苏东坡。
2
根据咱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名人个个是怪胎,从小蝌蚪成形到出生这段时间。家里多多少少必有些”异象”,要么香气四溢,要么红光满屋,要么电闪雷鸣,要么蛟龙盘旋。比如李白的妈怀孕时,曾梦见长庚星入怀,长庚星就是俗称的太白金星,所以他爹给儿子起名李白,字太白。
说到这里要插一句话,咱们国家的古人特讲究男女授受不亲,一般异性摸摸袖子拉拉手都不行,性子烈的女孩子一旦出了意外被摸了,往往一刀下去,别管是袖子还是手,有“指纹”的全砍掉!
不过,这是在当事双方都是“人”的前提下,如果一方是像太白金星这样的神仙,那就大不一样了,别管他是“人怀”,还是干脆风流一把,事主的老公一点儿都不觉得丢人,反而超自豪。能写书的,一定要把这事添油加醋记录下来传播给后代,不识字的,,临死前也要拉着儿子的手,哆哆嗦嗦告诉他:“孩子啊,你妈……是你的亲妈,我……不是你的亲爹……你爹其实是条……龙!”
总之不交待清楚了,你就算用手掐住他的脖子五分钟,他也绝不闭眼。
这类故事看多了,整体来说感觉就跟现在一些人有了涉外婚姻(主要是涉美涉英,涉日的也凑合,涉非的不行)一样趾高气扬,啥年龄身高伦理道德都可以放到一边。
这些喜欢搞”跨界”外遇的神仙中,龙精占了大多数,比如据《史记》等书披露,汉高祖刘邦就是“龙的种”,如假包换的龙王三太子。
和刘老三比起来。苏东坡出生时就太没有戏剧性了,既没香气也没龙王,跟普通小孩一样。好在苏东坡的妈及时补上了这个遗憾,她老人家说生产时梦到了一个只有一只眼,长得又干又瘦的和尚到自己床前来。
苏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中有业内人士,一听这话,眼睛跟动画片一样弹出去有两米远,半天才回到工作岗位,然后惊呼道:“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要不是看到现场有位喜欢烤田鸡吃的亲戚给“哇”得口水都出来了,这位还得“哇”一会儿。“哇”完了把眼睛往眼眶里塞了塞,这位半仙说列位看官,这个孩子可了不得啊。你们有所不知,这个独眼龙就是送子罗汉,他老人家的职业虽然是“送子”。不过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动动嘴指导指导,具体工作交给手下的办事人员。非得有大人物降生,罗汉才会亲自出马,直接护送到目的地。
听了半仙的话,苏洵乐得嘴都合不上了,他觉得这个孩子何止是罗汉亲自送来的?简直就是罗汉自己下凡!
鉴于苏东坡在文学上的巨大贡献,还有种说法认为苏东坡不是罗汉下凡,而是奎星下凡。这个奎星是二十八宿之一,又称“魁星”,也就是俗称的“文曲星”,他主管天宫神仙们的文化考试,也兼管人间的文运兴衰,文人们被他的朱笔点中,才能“夺魁”。
政和元年,苏东坡去世十年后,笃信道教的宋徽宗于宝篆宫设醮祈禳。有个道士伏地做法,好半天才起来。对这套流程特熟悉的徽宗觉得奇怪,就问他为什么这么久才完工?道士说自己刚才到了玉皇大帝的灵霄宝殿,正好碰到奎星在奏事,只好在旁边先等着,等他奏完才轮到自己。
徽宗随口问了句:“奎星何神?”道士说:“就是本朝的苏轼。”徽宗大惊,怪不得这个苏东坡诗词曲赋无所不能,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原来是文曲星君下凡啊,马上下旨追认他为龙图阁待制。
3
苏东坡出生的那天,家里虽然没啥异象,外面动静可不小。附近彭老山的花草树木,一夜间全部枯死。故事传来传去,必然要和苏东坡扯上点儿关系,流传最广的版本说,苏东坡夺尽了彭老山的灵气。
苏辙出生后,当地人把他和苏洵也算了进来,眉山流行起了一句话,“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
六十六年后,苏东坡去世的这一年,把“灵气”又还了回来,光秃秃的彭老山上重新长出了草。倘此说属实的话,苏东坡可谓是有史以来年龄最小、毁坏力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破坏绿化嫌疑人。
苏东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早晨,阴历是1036年12月19日卯时,阳历是1037年1月8日,他的干支是“丙子、辛丑、癸亥、乙卯”,生辰属摩羯宫。按照传统的星相说法,当此宫者一生磨难,元人尹迁高《挽尹晓山》诗中就有“清苦一生摩羯命,凄凉千古耒阳坟”的句子。“时落卯时,命宫摩羯,主所至多被谤诬”,韩愈也是摩羯宫,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说:“退之诗云‘我生之辰,月宿南斗’,乃知退之摩羯为身宫,而仆亦以摩羯为命,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
苏东坡一生大起大落、大风大浪、大悲大喜、大彻大悟,还真符合摩羯宫的特征。
“诗人例穷苦,天意遣奔逃”,另据苏东坡临终前一年回忆,除了生辰八字,自己这一生马不停蹄地奔波,和面相也有关系。当年初至京城时他曾找人相面,看相人说他“一双学士眼,半个配军头”,日后成为文化界的名人绝对没问题,东跑西颠也免不了。
苏东坡这样的奇才,随便遇到个相面的亦皆奇人。
二、苏东坡的长相: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唇边
1
民间故事中苏东坡有个聪明博学的才女妹妹苏小妹,苏小妹长得不错,就是额头有点往外凸,眼睛有点向里凹。这天,大苏闲得无聊,拿他妹妹的长相开玩笑,一看苏小妹来了,他开始大声吟诗: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女孩子都爱漂亮,最讨厌别人取笑自己,苏小妹一听哥哥无聊透顶,哪壶不开专提哪壶,心说你也忒损了点吧,人还在院子里,额头先到院外了,我这额头有那么高吗?噢,敢情你就看到我的“大奔”头了,怎么不说说你那张驴脸?你不说我帮你说!
苏小妹也作首诗:
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唇边。
老脸直下三千尺,双眉高耸冲霄汉,苏东坡好大的“面子”啊。苏小妹这“报料”也够狠,说哥哥去年年初流了滴相思泪,都今年年底了一看——好家伙,才刚刚流到嘴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