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民法通则1

分类: 图书,法律,民法,民法学,
作者: 《应用型法律法规丛书》编写组编
出 版 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4-1字数:版次: 1页数: 366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80226082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以法说法,准确应用,检索方便,查找快捷,提示醒目,覆盖全面。
纠纷必备、办案必查,教学必读。
内容简介
本书是应用型法律法规丛书之一,以提高法律的应用性为宗旨,体现“应读者之所需,用心做好书”的理念。以民法为主线,针对民法通则适用过程中的问题,把民法通则法条文中的应用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然后以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回答和阐释。民法适用过程中的每个问题在目录主体法相应条文下列出,使读者能快速查找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是一本纠纷必备、办案必查、教学必读的法律参考书。
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一章 基本原则
第一条 〔立法目的〕
第二条 〔本法调整对象〕
第三条 〔平等原则〕
第四条 〔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第五条 〔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
第六条 〔合法原则〕
第七条 〔公序良俗原则〕
第八条 〔本法的空间效力〕
第二章 公民(自然人)
第一节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九条 〔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起止〕
(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如何认定出生时间?
(2)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的例外规定是什么?
第十条 〔公民民事权利能力平等〕
第十一条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如何认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第十二条 〔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1)如何认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进行的民事活动是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的?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哪些行为是有效的?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票据上的无效签章是否影响其他签章的效力?
第十三条 〔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1)如何认定精神病人、痴呆症人不能辨认或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
(2)如何判断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进行的民事活动是与其精神健康状态相适应的?
(3)如何确认当事人是否患有精神病?
第十四条 〔法定代理人〕
第十五条 〔公民的住所〕
(1)如何确定公民的“经常居住地”?
第二节 监 护
第十六条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1)如何认定监护人的监护能力?
(2)如何为患有精神病的未成年人设定监护人?
(3)对于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应如何处理?
……
第三章法人
第四章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第五章民事权利
第六章民事责任
第七章诉讼时效
第八章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
第九章附则
书摘插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7号公布)
目录
第一章 基本原则
第二章 公民(自然人)
第一节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节 监护
第三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第四节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第五节 个人合伙
第三章 法人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企业法人
第三节 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
第四节 联营
第四章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节 代理
第五章 民事权利
第一节 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
第二节 债权
第三节 知识产权
第四节 人身权
第六章 民事责任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第三节 侵权的民事责任
第四节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第七章 诉讼时效
第八章 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
第九章 附则
第一章 基本原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调整对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第三条〔平等原则〕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第四条〔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 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五条〔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 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