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与制度环境

分类: 图书,管理,一般管理学,经营管理,
作者: 许崇正等著
出 版 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 320000版次: 1页数: 408印刷时间: 2008/04/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175224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民营经济发展要争取的不是特殊政策倾斜,而是一个平等竞争、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法制的市场经济环境。制度环境对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民营经济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间及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合力作用,真正为民营经济创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本书对民营经济发展与制度环境的关系和趋势展开了具体论述,观点鲜明,内容丰富。
作者简介
许崇正,1952年10月生,安徽省庐汪县人。经济学博士、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跨世纪学科学术带头人、省国际金融经济学会会长、中国金融学常务理事,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兼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商学院名誉院长。1992年7月-1995年7月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5年2月前后-1995年8月在福建兴业银行总行信贷部任副总经理;1995年9月-1997年7月在吉林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做首届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其间在广东发展银行总行规划部挂职实习6个月);1997年7月-1998年4月在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分行资金计划处工作;1998年4月-1998年7月任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兼金融系主任、教授;1998年8月-2002年12月任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兼金融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12月底-2003年7月任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兼商学院名誉院长、金融系主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8月至今任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兼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商学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已公开出版金融学和经济学学术专著18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国家重点权威学术期刊、国家级核心学术刊物以及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发表的论文曾多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刊物、著作转载引用。1991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863”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九五”科研重点项目、省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省科委项目等近20项,目前在研项目(正在完成的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项目)6项。先后获得重大优秀科研成果奖8项:其中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吉林大学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1项。
目录
第一章 民营经济与制度环境
第一节 民营经济的范围的探讨
一、目前关于“民营经济”概念的认识问题和具有代表性的民营经济的阐释
二、各种观点总结归类比较和我们的观点
第二节 制度环境内涵的探讨
一、关于制度的认识
二、关于制度环境的看法
三、对我国民营企业现行制度环境的简略考察
第三节 民营经济与制度环境之间应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一、关于系统与环境认识之所见
二、对民营经济与制度环境的互动关系的看法
第二章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章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非正式制度约束
第四章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制度环境研究
第五章民营经济融资制度环境研究
第六章民营经济的财税支持体系
第七章民营经济的法律保障体系研究
第八章我国传统文化与民营经济
第九章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和制度环境研究
第十章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
第十一章我过商会的完善发展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民营经济与制度环境
第一节 民营经济的范围的探讨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东到西逐步放开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各种所有制的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目前,已经呈现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其他性质的经济三足鼎立的局面。民营经济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在数量,已经超过了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从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是民营经济。
虽然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上升,所作的贡献日益突出,但是国家各级行政主管机关在各种统计资料中仍然未就民营经济的概念作出一个明确的解释,甚至在更多的统计数据中,根本就没有民营经济一栏。在目前国家统计局经济发展统计数据中,经济成分主要包括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个体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股份制经济等经济形态。而且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官方文件从来没有对“民营经济”这一概念作出准确的描述。以2005年GDP为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中仍没有“民营经济”一栏。说明当前“民营经济”一词从统计学角度仍然没有成为主流正统的说法,也就是没有官方统一认定的说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