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皇都风貌

分类: 图书,旅游,北京/山东/天津/河北 ,
作者: 曲小月 主编,曲小月 编著
出 版 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 188000版次: 1页数: 276印刷时间: 2008/05/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4021974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带你回到旧时帝都,一起串胡同,数城门,逛老街,游戏园,泡茶馆,观牌坊……细数北京有趣的地儿,城里城外玩遍全北京!
内容简介
不同年代的建筑就恰如一座城市的年轮,把世代的历史痕迹保留下来,让后人细读与欣赏。几百年的帝王梦须臾成过眼云烟,唯逝去的年代依旧金碧辉煌,韶华极盛。漫游于北京古京古城中,凝神间仍觉得时空在城垣街巷与红墙瓦间勾留,余韵犹存!
目录
第一章街道深处有人家——胡同与四合院
北京胡同的形成过程
北京胡同的布局脉络
四合院——胡同的完美结合
北京胡同的轶事趣谈
第二章通衢巷陌尽繁华——城门与城墙
北京城市的布局构造
北京城门的历史功能
北京角楼
北京城墙
北京沪城河
北京城垣述古
第三章岁月沉浮几度秋——商业街与老字号
内城商业街
外城商业街
商品单一的商业街
走进餐饮老字号
流连小吃老字号
品品副食老字号
看看药店老字号
徜徉服饰老字号
领略文化老字号
第四章舞榭歌台夜闻声——戏楼与茶馆
第五章雕栏玉砌置帝都——北京牌楼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街道深处有人家——胡同与四合院
北京胡同的形成过程
百年风雨沧桑
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是我国唯一幸存的帝王时代的民居建筑,蕴藏着深厚的市井文化,其珍贵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像承载帝王文化的故宫、天坛、颐和园一样巨大,浓缩为古老中国的另一面镜子,那就是逝去的斑驳的百姓生活画卷。走进北京曲曲折折的胡同,如同走进悠久的深邃历史,走进灿烂的中国文化。
北京胡同是中国独有的建筑形式,也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壮丽的文化奇观之一。
初接触北京的胡同,人们看到的是灰墙灰瓦、整齐划一的一个模样,但只要你串上几条胡同,再和那儿的老住户聊上一阵子就会发现,每条胡同都有个说头儿,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着传奇般的经历,里面的历史掌故和趣闻逸事都能使你对这不起眼的巷子肃然起敬。
走进这些胡同,你在感叹沧桑历史的同时,更会对它的人文景观、建筑艺术叹为观止。不少胡同中的一块砖、一片瓦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更别说它的历史内涵、风土人情等深层次的东西对人们思想的冲击。从史籍中看,光是“胡同”一词的写法从元朝到清朝就有衡通、火弄、火疃、火巷、火衡、胡洞、衙衙、衙衙、忽洞、湖洞等十多种。因此,深入探究胡同的演变过程,挖掘胡同的文化内涵,对于我们认识北京、了解北京,乃至于研究中国的发展历史,都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北京胡同是随着北京城的形成而变化、发展、演进的。
公元前1045年,北京是奴隶制的古燕国的都城,叫蓟城,当时的城墙是用土夯筑成的。到了战国时期,据《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
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可见那时已非常注重城建制度了,就连城中街道布局都作了明文规定。
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从秦、汉开始,无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还是隋、唐、五代和宋朝,这块地界儿一直都是北方的重镇。
公元10世纪初,辽建国,把这儿当成了陪都,改称南京,又称燕京。
公元12世纪,金建国,在此建都,称为中都。中都城里出现了坊、街、道、巷,这些可算作是“胡同”的最早雏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