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书信书法辨伪

分类: 图书,艺术,书法 篆刻,字帖,
作者: 王戎笙著
出 版 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4-1字数: 357000版次: 1页数: 412印刷时间: 2005/04/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1102544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辨伪的书,主要是对郭沫若的书信和书法作品进行鉴别。在书中,你可以看到市场上层出不穷的赝品伪作,其花样之翻新,手段之众多,伎俩之丰富,堪称前无古人。作者主要揭示了陈明远对郭老作品的伪造,他造了什么假、假在何处,以及他如何造假与为何造假,言之成理,论点有物为证。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郭沫若给陈明远的第一封回信
一 郭沫若给陈明远第一封回信的前前后后
二 何以证明郭沫若写给陈明远的第一封信是在1956年而不是1953年
三 1956年以前的14封信全是伪造的
第二章 伪造和篡改从何时开始?
一 “君子可欺以其方”
二 1963年前的伪造和篡改
三 《访谈纪要》和“书面证词”
第三章 郭沫若“手谕”的前前后后
一 改变了努力方向使郭沫若的态度由热变冷
二 一再提出难以满足的要求
三 令人生厌的庸俗
四 陈明远当时怎样解读“手谕”?
五 关于退还“附件”及亲笔信
六 1963年以后的17封信全是陈明远伪造的
七 此后陈明远来信来稿全由秘书处理
第四章 得手后更大胆地伪造和篡改
一 在福建旅途
二 “我的《百花齐放》是一场大失败”
三 早年留学日本的诗
四 关于生曰礼物
五 关于古史分期问题
第五章 为《新潮》的署名权对簿公堂
一 庭外调解的努力
二 胜败的关键是一封信的真伪
三 陈明远举出的物证不足采信
四 1964年lO月信是伪造的
五 被称为围棋中的两个“活眼”的证词
六 一审判决,不服上诉和撤回上诉
七 终审裁定之后的翻案文章
第六章 新天方夜谭“忘年交”
一 六岁就结识郭沫若的故事
二 童年就向郭沫若学诗的故事
三 到上海码头迎接郭沫若的故事
四 第一次到郭沫若家里的故事
五 暑假到郭老家中讨论诗学的故事
六 “先进事迹”的故事
第七章 从笔墨官司看学术规范
第八章 浅议郭沫若书法作品的真伪
第九章 郭沫若书法赝品举例
参考书刊
书摘插图
第一章 郭沫若给陈明远的第一封回信
郭沫若给陈明远写的第一封回信是在什么时候?这个问题至关重要。按陈明远的说法是1953年7月12日,这不符合事实,事实应该是1956年9月14日。在此以前的所谓郭沫若给陈明远的回信,全是陈明远伪造的,共14封,约占陈明远现已公布的伪造信总数的约四分之一。陈明远伪造这14封书信的时间,也可以考证出来。
据我的考证,这一批信大致是在“文革”结束之后至1992年之间伪造出来的。这14封信不见于1963年陈明远抄给文汇报记者周尊攘先生那一批,也不见于陈明远所说1963年抄给叶以群先生的那一批。在郭沫若逝世之后四年,陈明远写了一篇文章,题为《追念郭老师》。在这篇文章中,陈明远首次提到郭沫若第一次回信的时间是1954年。他在文章中说:“从1954年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整整十二年间,郭老师经常写信给我,见面时跟我亲切交谈……”此文说的开始通信时间是1954年,而不是1953年,已经出现了漏洞。在这篇文章中,使用了不少伪造的郭沫若书信和虚构的郭沫若谈话,但没有涉及14封信中的任何一封,这就说明直到1982年的6月,这14封信还没有伪造出来。这14封伪造的信是分两次推出的。首次亮相,是在1988年6月由知识出版社出版《劫后诗存——陈明远诗选》。其中只推出了4封,即1953年7月12日、1953年9月10日、1954年12月19日、1955年3月1日。另外10封赝品,抄给黄淳浩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