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艺复兴史:哲学卷

分类: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世界哲学 ,
作者: 刘朝翰 主编,孟广林 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版次: 1页数: 32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10058948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在西方艺术史中,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以“文艺复兴风格”为标志而载入史册。这一风格的许多艺术作品以其震撼的艺术魅力成为人类历史上具象艺术的巅峰之作。不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就谈不上理解文艺复兴运动本身。本书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作品介绍的书籍,作者从艺术社会史的角度考察了文艺复兴艺术的发生和发展环境——城市和宫廷,也着重分析了当时的历史大环境——古典艺术的源流、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土壤,加上新科技的种子。本书不仅研究了意大利在这一时期的巨大艺术成就,而且还对尼德兰、德国、法国、西班牙和英国的文艺复兴艺术也作了介绍。对这一时期的园林艺术、花园式建筑、工艺美术、音乐和戏剧的赏析更是独具匠心。
作者简介
孟广林,1955年生,江苏滨海人,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西欧中世纪政治史、欧洲文艺复兴史的研究以及中西历史的比较研究,著有《英国封建王权论稿》、《查理曼》等专著,并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中国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以及台湾《辅仁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曾到英国杜伦大学、牛津大学和约克大学及美国的罗彻斯特大学访学与讲学。
目录
插图目录
总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文艺复兴艺术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独立的城市与富强的宫廷:有利于文艺复兴艺术的两种社会环境
第三节古典艺术与文艺复兴
第四节人文主义与现实主义
第五节新艺术和科技的联盟
第二章 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
第一节文艺复兴艺术的起源
第二节乔托艺术的伟大成就
第三节锡埃纳画派
第四节15世纪初期佛罗伦萨新艺术的高涨
第五节15世纪后期新艺术的繁荣
第三章 意大利的盛期文艺复兴(16世纪初)和后期文艺复兴(16—17世纪)
第一节超前艺术大师——列奥纳多达芬奇
第二节“巨人”的创造者——米开朗基罗
第三节画圣——拉斐尔
第四节威尼斯画派的鼎盛
第五节盛期文艺复兴的建筑大师及其成就
第六节意大利的后期文艺复兴艺术的样式主义和巴洛克风格
第四章 尼德兰文艺复兴艺术
第一节尼德兰文艺复兴新艺术的萌芽
第二节15世纪的南方画派和北方画派的大师们
第三节16世纪尼德兰文艺复兴画家们的独特风格
第四节17世纪的尼德兰文艺复兴的艺术大师们
第五章 德国与法国的文艺复兴美术
第一节德国文艺复兴新艺术的萌芽与成长
第二节16世纪的德国文艺复兴绘画大师们
第三节法国文艺复兴艺术的兴起
第四节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的成就
第五节17世纪的法国文艺复兴的艺术风格
第六章西班牙和英国的文艺复兴艺术
第一节西班牙的文艺复兴绘画大师及其成就
第二节西班牙的文艺复兴建筑与雕刻
第三节西班牙的巴洛克艺术
第四节英国的文艺复兴绘画特征
第五节英国的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第七章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艺术和花园式建筑
第一节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台地园
第二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风格的园林
第三节法国文艺复兴园林艺术的风格
第四节法国的古典主义园林艺术的成就
第五节荷兰、德国和英国园林艺术的特征
第八章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金银工艺
第二节陶器与玻璃工艺
第三节玉石与织物工艺
第四节家具工艺
第九章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音乐流派与类型
第三节音乐的舞台
第四节音乐人的生活
第五节器乐和乐器的发展
第六节歌剧的产生
第十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
第一节文艺复兴戏剧的渊源
第二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
第三节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
第四节文艺复兴时期的西班牙戏剧
第五节16和17世纪的法国戏剧
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的基本范畴与时代特征
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④。文艺复兴是西方近代早期的启蒙运动,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是近代西方早期启蒙思想文化的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欧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历史转型时期。在此期间,随着新兴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早期资产阶级的产生,封建自然经济与等级依附制度IEl益衰落,整个社会的阶级结构、政治体制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开始发生深刻的变革。不过,这一变革也只是在旧的社会母体内孕育起新的社会的胚胎,lIEl的社会政治制度框架与神学传统文化的影响不仅没有消失,而且仍然发挥潜在的制度和思想的制约效应。这样的社会演进态势,使得此时西欧思想文化的变动不可能出现大跨度的直线飞跃和新、IEt之间的截然分野与对立,而只能体现为一种新旧交织、递进折回的演进特征。正因为如此,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哲学,也处于一个从中世纪神学向近代哲学的转换阶段,换言之,是处于“近代早期启蒙”的新IEl“交替”的状态。梁启超在论及明末清初思想文化的“启蒙”时曾以欧洲文艺复兴为比喻而指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