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哲学/宗教,宗教,宗教理论,

作者: 刘明翰主编,刘新利,陈志强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版次: 1页数: 43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1006327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欧洲文艺复兴发轫于14世纪意大利、波及全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自然科学以及政治学、历史学、教育学等领域开展的一场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恩格斯称之为“人类以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次最伟大、进步的变革”。研究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更深地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以及西方科学技术的迅速兴起和繁荣的根本原因,也有助于我们在分析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内容简介

提起文艺复兴,人们会想到思想解放,想到欧洲人对于中世纪教会的忤逆……然而,人们却很难理解,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新的形式和途径空前地张扬了基督教文化。作者叙述并分析了这段历史:为了重振基督教的声威,罗马教会鼓励文艺复兴的文化创作,接受人文主义;而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兴趄的基督教会则借助千古典文化的再生,革除旧教陋弊,使对耶稣基督的信仰纳入欧洲民族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与此同时,在古典文化的发源地,东正教的信仰却随着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而结束了与古典文化的接轨。犹太人,作为当时欧洲唯一不信基督的异教徒,虽然得到某些人文主义者的同情,却遭到了历史上最残酷的驱逐。“人文主义兴起”与“基督教复兴”这一“悖论”在本书中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作者简介

刘新利,1956年生于山东,2004年于德国美因兹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著有《基督教与德意志民族》、《基督教与西方文化》;翻译《神圣罗马帝国文化史》、《从德意志帝国到德志联邦》,并撰写有关基督教历史与德国文化史的论文数十篇。

目录

总序

导论

第一章 虔信与痴迷:文艺复兴以前的基督教会

第一节 从权力顶峰跌落下来的教皇

一、巅峰教皇:英诺森三世

二、阿维农之囚

三、教会大分裂

四、教会的腐败

五、主教、教士和修士

第二节 平信徒痴迷的宗教生活

一、弥撒

二、圣徒、圣物崇拜

三、自我约束

四、兄弟会组织

第三节 宗教改革运动的先驱

一、威克里夫和英国农民起义

二、胡斯和波希米亚宗教改革

第二章 人本与神恩:人文主义宗教观

第一节 人文主义宗教观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人文主义宗教观的内容

第三节 人文主义宗教观的实质

第四节 人文主义宗教观的主要特点

第五节 人文主义宗教观的历史影响

第三章 超然与世俗:罗马教会与文艺复兴运动

第一节 罗马教会文艺复兴的历史阶段及其特征

第二节 西门主义和尼古拉主义

一、西门主义表现

二、尼古拉主义表现

第三节 罗马教会文艺复兴历史要点

一、教会改革

二、教皇领地建设

三、十字军东征

第四节 “文艺复兴的教皇时代”

一、文艺复兴教会文化的基本神学依据

二、圣母崇拜与圣母像

三、教皇利奥十世与画家拉斐尔

第四章 正统与异端:宗教改革运动

第一节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人的解放

一、德国宗教改革的背景

二、天主教会在德国的情况

三、马丁路德其人

四、德国宗教改革运动

五、路德宗的思想理论

六、路德宗的改革主张

七、马丁路德的历史贡献

第二节 加尔文主义对社会和人的改造

一、法国宗教改革的背景

二、加尔文思想的形成

三、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实践

四、加尔文主义与资本主义

五、加尔文主义对西欧社会进行的观念更新

六、加尔文宗的历史影响及评价

第五章 拯救与复活:罗马教会与宗教改革运动

第一节 信仰的权威之争

第二节 罗马教廷的运动对抗措施,禁书目录

一、耶稣会、神圣法庭和特兰托宗教会议

二、禁书目录

……

第六章 复兴与改革:两大运动之间

第七章 传统与屈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东正教

第八章 善待与驱逐:文艺复兴时期的犹太人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虔信与痴迷:文艺复兴以前的基督教会

教皇权在英诺森三世时期达到鼎盛.并牢牢控制中世纪西欧人的精神和思想。但是存在了数百年之久的基督教统一世界的力量在发展,新的社会因素在聚集,它们成为瓦解基督教统一帝国的潜在力量。虽然,罗马教会在经历了全盛时期以后,无可挽回地走向了穷途末路。然而,它对于普通民众的巨大影响并不会很快消失,长期积淀于人们思想中的罗马教会的影响、教皇一统天下的意识和笃信神秘力量的心理仍在作祟。中世纪末期的西欧人仍未摆脱虔信与痴迷的宗教生活。

第一节从权力顶峰跌落下来的教皇

巅峰教皇:英诺森三世

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担任教皇期间,教皇权达到了顶峰。英诺森三世原名塞格尼的洛泰尔,出生于一个罗马贵族之家,曾任教会法官,37岁即被拥戴为教皇,称英诺森三世,因而成为基督教会史上最年轻的教皇之一。更重要的是,被冠以“所罗门三世”绰号的英诺森是中世纪教会史上最杰出、最具权威的教皇。在任职的18年间,他不仅继承了前任诸教皇积极扩大教廷权力的成果,而且充分发挥自己卓越的才干,活跃于教俗两界。在世俗事务上,他利用各方矛盾,纵横捭阖,巧妙斡旋,坐收渔利;在教会事务上,他整饬风纪,规范信仰教条,统一教会,讨伐异端,从而使基督教会发展成为西欧最强大的政治势力;罗马教廷成为欧洲万流归宗的信仰中心。英诺森三世本人则是盘踞于权力顶峰的至高无上的教皇。

从彼得与保罗时代开始到12世纪末,基督教会逐渐形成一整套具有家族性、学院性、社会性与国际性教条、秩序及道德的体系。它不仅牢牢控制了欧洲人的精神生活,也对国际政治事务施加了重大影响。因此,教会触动世俗权力是不可避免的。由此,教俗两界的最高首脑——教皇和国王争夺权力的斗争一直是12世纪和13世纪西方基督教世界政治生活的主旋律。英诺森三世在与西欧主要国家君主的几番较量中,锋芒尽显,最终大获全胜。

……

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