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红皮书.全程复习卷地理(2009年版)(供一轮复习)

分类: 图书,中小学教辅,高考,地理,
作者: 夏洪军主编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 200000版次: 6页数: 145印刷时间: 2008/03/01开本: 8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106281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高考红皮书本着“巩固基础,突破重点,逐步提高”的理念,安排了以下八期试卷,由基础巩固到能力提升,一环紧扣一环,形成一个完整的总复习备考体系,与高考的各个复习阶段相对应,涵盖总复习的整个过程,全面指导考生的备考。
全程卷:夯实基础,以教材为本,通过全面、系统的训练梳理基础知识,通晓教材内容。
全析卷:荟萃真题,汇集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以精辟的解析,帮助考生全面了解高考,指导考生的高考复习。
专题卷:突破重点,以专题复习的形式,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强化训练,总结解题规律,分析解题思路。
标准卷:指导备考,严格以2008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为标准命题,让学生了解2008年高考题型,指导2009年高考备考。
冲刺卷:切磋交流,邀请全国各地名校名师编写最新冲刺试题,供广大师生了解全国教考动态,相互学习备考经验。
信息卷:提供信息,解读最新《考试大纲》,提供权威备考信息,及时传递高考动态。
预测卷:预测参考,密切关注各地高考备考动态,收集全国各地高考备考的新题活题,让学生充分体验高考实战的氛围。
押题卷:考前押题:在复习备考最后阶段,特邀全国各地名校名师合命题,为考生提供一期命中率极高的押题卷。
内容简介
高考红皮书系列试卷围绕着“掌握基础,突破重点,稳步提高”这一理念自2001年开始出版以来。经过不断完善与发展,如今形成《全国名校全程复习卷》(简称:全程卷)、《全国名校专题复习卷》(简称:专题卷)、《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题全析卷》(简称:高考卷)、《全国名校新编标准卷》(简称:标准卷)、《全国名校大联考冲刺卷》(简称:冲刺卷)、《全国名校特快信息卷》(简称:信息卷)、《全国名校权威预测卷》(简称:预测卷)、《全国名校考前押题卷》(简称:押题卷)共八期试卷,按照由基础到能力的顺序,对应高考复习的各个阶段,一环紧扣一环,形成一个完整的总复习体系,涵盖了高考复习的整个过程。丛书凭借优异的质量,快捷准确的信息,新颖的题型题材赢得了广大考生的厚爱,成为全国高考总复习的著名品牌试卷。
高考红皮书《全国名校全程复习卷》以最新考试大纲为依据,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为蓝本编写,供高考第一轮总复习使用。丛书由黄冈中学、北大附中、哈尔滨三中、湖南师大附中、太原五中、河南省实验中学、石家庄二中、江西师大附中、西北工业大学附中等十几所全国著名重点中学近百位一线资深教师、专家联手打造。丛书根据高三第一轮复习的要求,编排了语文、数学、英语(配听力磁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九个分册,每册以能力测试为重点,按单元(专题)精心编写,试题题型多样、题材新颖、设问巧妙、解答透彻,切中高考要点,传递高考信息,点拨应试技巧,各分册活页装汀,考练两便,使您的学习更加轻松、高效!
丛书中英语、数学、物理、政治、历史、地理分册由单元同步卷与高考链接卷两部分组成,语文分册由专题测试卷组成,化学、生物分册由单元同步卷组成。
单元同步卷:试卷与高三总复习教材同步,基本按照第一册、第二册……的顺序将每册内容划分为几个单元,位置相邻的小单元、非重点单元或知识点相近的、内在联系较紧的单元合并成一个大单元来编写。既注重了高考重点难点知识、热点内容的考查,同时又对相关知识进行了适当的延伸和拓展。
专题测试卷:根据语文学科特点,以专题形式系统考查各专题学生的复习情况,内容较多的专题和特别重点的专题则分解成几个小专题来编写(如文言文、阅读等)。
高考链接卷:综合各学科高中每册知识,全面考查学生高中各个阶段的复习情况,牢固掌握各阶段知识要点。试卷根据高考各学科特点命题,其中英语、数学150分,物理120分,政治、历史、地理100分。
目录
一 地球和地图
二 宇宙中的地球
三 大气
四 陆地和海洋(一)
五 陆地和海洋(二)
六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七 自然地理高考链接
八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九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城市的地域结构
十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十一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十二 人口与环境、文化景观、旅游活动
十三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十四 人文地理高考链接
十五 世界地理概况
十六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十七 西亚和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十八 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
十九 北美和拉丁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二十 世界地理高考链接
二十一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
二十二 中国的自然资源、农业、工业、交通、商业和旅游业
二十三 中国区域地理(一)
二十四 中国区域地理(二)
二十五 中国地理高考链接
二十六 中国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
二十七 三类灾害区的治理、三在农业区的开发和治理
二十八 交通运输的建设、海岛和海域的开发、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城市新区的发展
二十九 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国土整治高考链接
参考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