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概论

分类: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政治理论,
作者: 毕霞,孙其昂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6-6-1字数:版次: 1页数: 21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1101355包装: 平装目录
导 论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及其现实的发展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第三节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向现实的转变
第二章 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
第一节 苏俄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斯大林模式
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误
第三章东欧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改革
第二节 匈牙利社会主义改革
第三节东欧剧变
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第五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第一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第二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来源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六章 其他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在革新开放中探索前进的越南社会主义
第二节 朝鲜式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继续迈向社会主义:老挝革新开放事业
第四节逐步改革中的古巴
第七章亚非拉社会主义
第一节 亚非拉社会主义的兴起及其基本特点
第二节 亚非拉社会主义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 亚非拉社会主义国家非执政的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
第八章 民主社会主义
第一节 民主社会主义溯源
第二节 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与政策
第三节 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实践类型
第九章 当代西方社会主义思潮
第一节欧洲共产主义
第二节西方马克思主义
第三节市场社会主义
第四节生态社会主义
书摘插图
导 论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
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科学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矛盾及其解决办法的认识的产物,是针对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有着人类理想追求、社会发展和无产阶级成长等客观与主观的条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人类历史上,追求幸福生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社会起初由于生产力异常低下,人们备受自然的奴役,因此,人们主要将注意力面向自然界,探索如何改造自然,改进工具,发展生产,丰衣足食,以实现从自然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有了剩余产品的阶段,就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出现了人对人的剥削和压迫,多数劳动人民尚未完全摆脱自然的奴役,又陷入了社会关系的奴役之中。这样,劳动人民又必然追求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生活。一些“先知先觉者”就从人民的生活感受和愿望出发,提出了反映劳动人民要求的社会理想。这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理想观,称之为古代的社会理想。如中国的“乐土”理想(《诗经》)、大同社会理想(孔子)、小国寡民理想(老子),欧洲的理想国(柏拉图)等。列宁讲过:“剥削的存在,永远会在剥削者本身和个别‘知识分子’代表中间产生一些与这一制度相反的理想。”“这些理想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①所以,这种古代的理想社会观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代代相传,经久不息,它不仅推动了劳动人民开展反抗剥削和压迫的斗争,而且成为近代社会主义思潮的历史文化渊源。如果说,古代的理想社会观是古代劳动人民追求幸福生活这一内在要求的观念表达,那么,空想社会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的劳动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成熟的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源于劳动人民的内在需要,它是指引劳动人民改变自己命运、获得社会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正确道路。
随着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人类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丰富起来,人类交往走出一地一国的范围,另一方面社会上出现了更加严重的不平等。对工业革命的反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大体有三种力量。一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用感悟的思维和直观的语言,天才地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预见到未来理想社会的某些景象。二是改良主义者,他们中有西方社会学创始人、古典经济学家、古典哲学家以及历史学家、法学家等,主要是站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上,看到并剖析了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提出了种种社会改革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