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障社会工作

分类: 图书,社会科学,社会学,社会学理论,
作者: 马洪路 主编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9-1字数:版次: 1页数: 36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4020557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全面介绍了我国残障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相关理论、价值观、基本模式、措施流程、工作技巧、各类残障者的社会工作实务、发展趋势,以及残障者的社会支持体系。本书注重社会工作实务和案例分析,在借鉴西方和我国港台地区社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强调“本土化”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对残疾人事业迅速发展新形势下的残障社会工作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特别是对社会工作如何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作出了积极探索。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以作为社会学、社会医学、伦理学等专业的参考书,同时适宜各种福利机构和城乡基层社区的实际工作者、非营利组织工作者和对社会工作、残疾人事业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残障社会工作的含义
第二节 残障社会工作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残障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残障社会工作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 残障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国外残疾人福利政策和残障社会工作
第二节 中国残疾人社会政策
第三节 残障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残障社会工作理论
第一节 残障的发生理论
第二节 残障的预防理论
第三节 残障的社会参与理论
第四节 残障的扶助理论
第四章 残障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第一节 价值观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残障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第三节 残障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应用
第五章 残障者的社会支持体系
第一节 社会支持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残障者的社会支持网络
第三节 残障者扶助的政策和法规
第六章 残障社会工作的基本模式
第一节 基本模式概说
第二节 单位制康复和家庭康复模式
第三节 机构康复模式
第四节 社区康复模式
第七章 残障社会工作的主要措施
第一节 残障社会工作措施概述
第二节 社会康复
第三节 职业康复
第四节 教育康复
第八章 残障社会工作的流程
第九章 残障社会工作技巧
第十章 各类残障者的社会工作实务
第十一章 残障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附录二 残障者职业康复和就业公约
附录三 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摘要)
附录四 新世纪残疾人权利北京宣言
附录五 残疾人教育条例
附录六 残疾人权利公约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导论
1998年秋天,湖北省某县的农村女孩李某,在一次车祸中受伤,脊柱骨折,脊髓损伤而致下肢瘫痪,成为残疾人。她在母亲的护理下辗转千里到北京求医。在北京治疗和康复期间,请求康复机构的社会工作者给予帮助。
社会工作者能够给这个不幸的残疾女孩帮助吗?怎样帮助她呢?帮助,并很快制定了社会康复方案。在工作中,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1)和有关部门协商,发动社会性募损活动,为这个贫困的残疾女孩筹集了部分医疗费用,(2)积极与医护人员协调,确定了节省费用时间的定期门诊康复治疗的计划,(3)与康复工程技术人员协调,为她安装了经济实用的辅助器具和配置了轮椅,(4)在家乡遗遇洪水和泥石流的灾害而她又无力返乡时,帮助她的父母在北京到临时的职业谋生,以保证她的继续康复,(5)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及医院附近的某中学联系,帮助她免费在学就被初中,由同学组织助残小组照料她的生活,(6)尽可能安排李某参加各种社会交往活动,增强她的参与社会能力,减少孤独感和自卑心理,(7)利用假期安排地的职业康复训练,学习电脑基础知识等,(8)保持与教育主管部门和其他部联系,帮助她考八高中和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