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简史(石观海主编)

分类: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石观海 主编
出 版 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1字数: 547000版次: 1页数: 633印刷时间: 2007/07/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705502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以史为经,以作者群或文学流派为纬,文学流变的叙说与精品个案的阐释相结合,以期给人留下清晰的历史脉络和深刻的审美印象。
学习古代优秀作家的代表作品,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乃是作为『社会人』文化修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诗词曲赋,美不胜收。小说戏剧,各领风骚。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鸟瞰中国文学走过的历史轨迹,了解中国文学主要样式的兴衰荣枯。
内容简介
本书将先秦至明清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分作诗骚序曲、大汉文学、魏晋诗赋、南北朝诗文、三唐诗国、两宋词坛、金元苑曲、明清小说林等八个部分来阐述。突出的是每个时代最有成就的文体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以史为经,以作者群或文学流派为纬,把对文学流变的叙说和精品个案的阐释相结合,脉络清晰、语言流畅,是一本具有特色的中国文学简史教材。
在如此多元悠久的古老文明之中,作为文学的古老样式一的神话与诗歌早就翱翔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上空,只是无法原汁原味地流传下来。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由于人们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思想沟通工具的文字的诞生与成熟,以及物质生产的相对发达,人际交流的日渐频繁,文学渐渐从起初文史哲混沌不分的状态中独立出来,成为意识形态领域中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以后经过历代文人作家与是间艺人的共同努力,文学样式愈来愈多,作品的悠久传统的汉文学史。
目录
绪言
第一章诗骚序曲
概说
第一节诗三百:无名诗人的歌吟
第二节楚辞:南国荆楚的新诗体
第三节辞的余波:赋
第二章大汉文学
概说
第一节汉赋:文学样式的创新
第二节散文:去学术化的倾向
第三节歌诗:花样翻新,五言独秀
第四节历史故事化:传记文学的巨星——《史记》
第三章魏晋诗赋
概说
第一节曹魏君臣
第二节竹林名士:正始文人集团
第三节“二十四友”:西晋文人集团
第四节陶渊明:东晋大家
第四章南北朝诗文
概说
第一节诗:去玄言化
第二节赋:骈俪化
第三节乐府民歌的南北风貌
第四节笔记小说的精品:《世说新语》
第五章三唐诗国
概说
第一节古典诗歌的律化与定型
第二节盛唐气象
第三节中唐风景
第四节晚唐烟霞
第六章两宋词坛
概说
第一节诗余:词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婉约派:词调蕴藉
第三节豪放派:气象恢弘
第四节格律派:醇雅协律
第七章金元曲苑
概说
第一节词余:元代文坛的新诗体
第二节诸宫调:元杂剧的先驱
第三节散曲:豪放派与清丽派
第四节杂剧:中国最早的成熟戏曲
第八章明清小说林
概说
第一节从“小说”到小说
第二节讲史小说“《三国演义》
第三节豪侠小说:《水浒转》
第四节神怪小说:《西游记》
第五节人情小说:《红楼梦》
第六节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
结语
书摘插图
第一章诗骚序曲
概说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漫长时期,史称“先秦”。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前文学史时期。
自公元年2070年起中国历史进入到夏朝;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桀,建立了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纣,建立了周朝;公元前770年,西周亡于太戎之手,周平王迁都雒邑,历史进入了东周时代。但是,周天子自此以后失去了对诸侯的驾驭能力,春秋诸假纷争与战国群雄争霸构成了东周的主要内容。因此,人们习惯上把周平王东迁半个世纪后的鲁隐公元年(前722)至《春秋》记事的终年鲁哀公十四年(前221)为“战国”时代。
在夏、商、西周三代中,甲骨文字的成熟对中国古代文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正因为有了文字这样的载体,才使得先民所创造的文明得以著之竹帛,才使得我们这些炎黄的子孙至今有幸目睹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
春秋末至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高度繁荣的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即发生于这个时期。春秋末年,土阶层的出现与活跃是最值得注目的历史现象。士人作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初的杰出代表,以自己富于创造性的文化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古代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兴盛。他们为了推销自己的治世方略,创立了不少学派,撰述了大量的著作,诸如《老子》、《论语》、《孟子》、《庄子》以及《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这些著作虽然是陈述为人处世、兴邦立业的论文或记录兴衰更替、改朝换代的历史,但其思想和文笔都给予文学以很大的影响。不过,就本质而言,它们仍是思想家、哲学家或历史学家的著作,与我们称之为“文学”的作品毕竟有着相当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