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行为病中医论治.诠释志意辨证

分类: 图书,医学,精神病 心理病学,
作者: 阎兆君著
出 版 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 282000版次: 1页数: 346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911412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分3篇18章。上篇共4章,主要探讨了精神行为病志意辨证理论形成的文化基础、学说源流、理论框架的构建及志意辨证方药理论;中篇共10章,主要介绍了常见精神行为病如抽动症、强迫症、恐怖症、孤独症、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焦虑症、退缩行为、抑郁症、睡眠障碍、进食障碍的志意辨证论治;下篇共4章,主要对精神行为病中医常用类方、类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类、辑录和整理。本书学术观点新颖,临床实用性强,适于相关专业的中西医医师、中医院校师生、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供患者及家属阅读参考。
目录
上篇 精神行为病志意辨证理论
第1章 中医学志意辨证理论形成的文化基础
第一节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是中医学相关志意理论滋生的文化基础
第二节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中的魂魄观
第2章精神行为病志意辨证理论学说源流
第一节 《黄帝内经》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节 《神农本草经》萌芽药治雏形
第三节 南北朝、唐、朱,发展理论致于实用
第四节 金明以后,志意辨证理论渐已丢失
第3章精神行为病志意辨证理论体系框架
第一节 中医学精神动作行为理论特点
第二节 志意辨证是精神行为病的相宜选择
第三节 志意辨证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中医志意辨证路径与架构
第五节 中医魂魄辨证路径与架构
第六节 中医精神与君相辨证理论体系框架
第4章精神行为病志意辨证方药理论
第一节 《神农本草经》初具类分精、神、魂、魄、志、意药物雏形
第二节 《名医别录》扩展了精、神、魂、魄,志、意相关药物
第三节 《千金翼方》丰富了精、神、魂、魄、意、志相关药物
第四节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明确志、意、魂、魄、精、神证治药用理论
第五节 《志意辨证论裁》初步修复并确立志、意、魂、魄、精、神证治方药体系
中篇 常见精神行为病证治
第5章抽动症
第6章强迫症
第7章恐怖症
第8章孤独症
第9章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
第10章焦虑症
第11章退缩行为
第12章抑郁症
第13章睡眠障碍
第14章进食障碍
下篇 精神行为病常用方药
第15章精神行为病常用中药
第一节 志证治类药
第二节 神证治类药
第三节 精证治类药
……
第16章精神行为病治常用中药文献
第17章精神行为病证治常用方剂
第18章精神行为病证治常方剂文献
书摘插图
第1章中医学志意辨证理论
形成的文化基础
思维方法的不同,形成了中医、西医及其他的医学系别。中医学是在中国文化基础上,形成的面对生命现象的合理方法和科学思维。中医学方法即集时代文明成果,多学科科学文化的结合来面对和研究生命现象。精神动作行为病症是躯体、功能、社会心理行为改变的复合体,更重要的是以精神动作行为状态的异常为核心,而不是形体结构损害为主。面对生命体精神动作行为异常状态,我们曾经使用或正在探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方法和思维是什么?中国心理思想文化宝典中和中医学文献中,是否存在过与精神动作行为异常状态相宜的更多辨证论治方法和思想?
第一节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是中医学
相关志意理论滋生的文化基础
一、中国古代心理思想中的志意观
“综合整个中国古代心理思想史来看,可以整理出一个普通心理结构体系,这就是:基本观点(心身观、心物观)、知虑心理思想、情欲心理思想、志意心理思想、智能心理思想、性习心理思想。”“中国古代心理思想属于历史的东西。凡是历史的东西,都不能简单地判断它是好是坏,而应当考察它的三个方面的价值。这就是历史的价值,科学的价值,现实的价值。”“历史地考察,科学地分析,现实地判断,自觉地选择,积极地建构”(燕国材《明清心理思想研究》)。对早期形成的古代心理思想的理解和重建,需要“合理”地剥去一些不经的成分,寻求出“可靠”的科学事实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中医是研究的起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