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之书(荣获英语文学最高荣誉——布克奖!被《华盛顿邮报》誉为“可与《百年孤独》比肩的伟大小说”!)

分类: 图书,小说,社会,
作者: (英)拜雅特 著,于冬梅,宋瑛堂 译
出 版 社: 南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字数: 450000版次: 2页数: 580印刷时间: 2010-1-1开本: 大32开印次: 8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44245982包装: 平装最佳拍档


所罗门之歌(美...
隐之书(荣获英语文学最高荣誉——布克奖!...
与此1件拍档商品一同购买
总定价:¥54.80
总当当价:¥39.50

请至少保留一件商品。
编辑推荐
★荣获英语文学最高荣誉——布克奖
★“才情女王”A.S.拜雅特巅峰杰作
★被《华盛顿邮报》誉为可与《百年孤独》比肩的伟大小说
★《时代周刊》“世纪100本最佳英语小说”
★《纽约时报》“年度最有价值图书”
★《卫报》“生命中不可缺少的100本书”
★《泰晤士报》“20世纪最打动人心的10部杰作”
★尘间女人一生都无缘遇见的情书、足能以假乱真的“维多利亚诗歌”,以及克里斯塔贝尔沁入骨髓的孤独,生生令人万分惆怅。——猿渡静子(文学博士)
内容简介
9月某日,上午10时,文学研究助理罗兰静静地坐在伦敦图书馆里他最钟爱的小桌旁,桌上躺着一本“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诗人”艾许的藏书,一本布满尘埃的大书。厚实的封面早已弯曲开裂,一圈圈肮脏的白色布带缠在书上,布带尽头处打了一个匀称的蝴蝶结。罗兰打开图书,打开这本自纳入图书馆之后就再也不曾有人翻阅过的图书。
第300页,一沓对折起来的完整稿纸赫然露出。罗兰小心翼翼展开稿纸,是两封信。他一眼就认出,文字出自大诗人流畅的手笔。信开头写道:“亲爱的女士……”
罗兰猛然间揭开了一个埋藏百年的秘密,一场荡气回肠的人生际遇由此展开……
作者简介
A.S.拜雅特(A.S.Byatt),英国著名作家,以才情名满全球。 1936年8月24日出生于谢菲尔德。1957年从剑桥大学毕业,两年后赴伦敦大学教授英美文学。1983年辞去教职专事写作,同年成为英国皇家文学协会会员。1990年,获颁大英帝国司令勋章;1999年,获颁大英帝国女爵士勋章。主要有长篇史诗系列“弗雷德丽卡”四部曲、《传记作家的故事》、《天使与昆虫》等。 作品因处于大众阅读和严肃阅读之间,常常引起评论界和读者的剧烈争论。但因其文学功底的博大精深、作品架构的宏阔气魄,以及情节的奇绝、文字的精巧,常常令人惊叹之余纷纷放弃争论。 1990年,代表作《隐之书》横空出世。这部熔文化寻根、历史悬疑、学术计谋、凄美爱情于一炉的巨著,甫一出版立刻引起巨大轰动,一扫欧美文坛多年的沉寂与呆板,迅速在全球获得如潮好评:“一部完美的作品,从头到尾都是大师手笔。”“一个时代最激荡心灵的作品。”半年之后,荣获英语小说世界最高荣誉——布克奖。 《隐之书》故事从文学研究助理罗兰偶然发现夹于一部古旧图书中的两封情书开始,引领读者沿着维多利亚时代著名诗人”艾许断断续续的足迹,逐渐走进一个神话一般的虚构世界,以“荡气回肠的大师作品”的凝重深沉、悲伤惆怅的旖旎转合令全球读者无限沉醉……
目录
第一章 伦敦图书馆的发现
第二章 迟到者罗兰
第三章 线索
第四章 玻璃棺材
第五章 思尔庄园
第六章 我的青春年少
第七章 情人
第八章 再临思尔庄园
第九章 入口
第十章 往来书信
第十一章 史华莫丹
第十二章 告密者
第十三章 黑玉别针
第十四章 妖灵洞
第十五章 北方神秘之旅
第十六章 仙怪梅卢西娜
第十七章 嗅觉
第十八章 相遇
第十九章 布列塔尼的生活
第二十章 降灵会
第二十一章 妈妈着魔了吗
第二十二章 新欢
第二十三章 追逐和竞赛
第二十四章 白鹿酒吧
第二十五章 爱伦艾许的日记
第二十六章 孤独者罗兰
第二十七章 莫特雷克会议
第二十八章 禾德旭墓园
后记 一八六八年
媒体评论
★小说最大的魅力在于波澜壮阔的构思和澎湃无边的激情。——《卫报》
★一场令人目眩神迷的演出,一部可与《百年孤独》比肩的伟大小说。——《华盛顿邮报》
★带着英语文学最高荣誉,带着五彩缤纷的光环,拜雅特为美国读者开启了一场文学盛宴。——《时代周刊》
★一部完美的作品,充满智慧、慈悲和才情,从头到尾都是大师手笔。——《泰晤士报》
★可谓一个时代最激荡心灵的作品。——《环球报》
★代表了拜雅特文学技艺的最高峰。——《标准晚报》
★那些足可与维多利亚诗歌比肩的优美诗篇,显示了作家的的无限才情。——《星期天泰晤士报》
★拜雅特以不可思议的魔力创造了这些超越时空、值得高声朗诵的优美文字,令人激赏不已!——《波士顿环球报》
★拜亚特理性、率直,同时细腻敏感。她犀利地洞见人性本色,不相信乌托邦,却不吝对此投入最大的兴趣和热情。她生命中最重要最幸福的事情,一是家人,一是写作。——《悉尼晨报》
★“如今尽头将至,我再度想起你,心中带有清澈的爱意……”不知为何,总会一遍一遍想起这类句子,总会。——张苓(文学博士)
★尘间女人一生都无缘遇见的情书、足能以假乱真的“维多利亚诗歌”,以及克里斯塔贝尔沁入骨髓的孤独,生生令人万分惆怅。——猿渡静子(文学博士)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伦敦图书馆的发现
一切如故。花园、绿树
盘根其上之蛇、金澄的果实
枝丛荫网下的女子
奔流之水、碧绿之方
一切如故、自始如旧。古老世界的边缘
海丝佩拉蒂姐妹的金苹果园,果实
闪亮在永恒的枝桠上,在此
守护之龙拉登,卷起珠宝头冠
刮抓金色龙爪,磨尖白银龙牙
打盹小睡,历经久远的守候
直到狡黠的英雄,海克力士
前来强夺、盗取金果
——鲁道夫亨利艾许:《冥后普罗赛比娜的花园》(一八六一)
这本书沉甸甸、黑糊糊的,上头满是尘埃。厚实的封面早已弯曲开裂,想当年,它就被蹂躏得面貌不堪了。书背持续脱落,应该说——是夹立在书页当中,宛如一只鼓凸厚重的书签。一圈圈肮脏的白色布带缠在书上,尽头还打了个匀称的蝴蝶结。图书馆馆员将这本书交给正在伦敦图书馆阅览室内苦等的罗兰米歇尔,他是在上锁的五号保险柜那里找着这本书的,平常,这本书就放立在《普里阿普斯的恶作剧》与《希腊式爱情》之间。此刻,是一九八六年九月某日上午十点,罗兰坐在图书馆里他最钟爱的一张单人小桌旁。桌子虽凑在一根四角方柱后头,但他仍可以清楚完整地看到壁炉上的挂钟。他右手边是一扇镶满阳光的高窗,往窗外看去,还可以看到圣詹姆士广场上昂扬的绿叶。
伦敦图书馆是罗兰最喜爱的地方。建筑虽然陈旧,但不乏高尚儒雅之风。古趣盎然的建筑物,也是现世诗人或思想家乐于栖息流连之处。他们经常蹲在书柜边金属接合的地板上,有时则在楼梯转角处欣然地辩论互诘。卡莱尔来过这里,乔治艾略特也曾在书架之间逡巡。罗兰仿佛看见她身着一袭黑丝长裙,摇曳着丝绒裙摆,翩翩然穿梭于教堂神父之间。他听到她沉稳的脚步声,蹀踱在日耳曼诗人当中。鲁道夫亨利艾许也来过这里,在历史和地理学中,搜索着少有人注意的细枝末节,满足他聪慧的心智和记忆;要不就是依照英文字母井然有序的排列,逐条钻研各种科学或相关研究——如舞蹈(Dancing)、聋哑(Deaf and Dumb)、死亡(Death)、牙科(Dentistry)、邪魔与鬼神学(Devil and Demonology)、分布(Distri-bution)、狗(Dogs)、佣人(Domestic Servants)、梦(Dreams)。在他那个时代,进化论方面的研究向来都是编列在“前亚当时期人类”之下。最近,罗兰才发现伦敦图书馆里竟然还收藏了维科的《新科学》,那可是艾许当年的藏书。艾许的藏书散落欧美各处,这是最让人遗憾的。截至目前,收藏艾许藏书最丰富的地方,当然是美国新墨西哥州罗伯特戴尔欧文大学里的史坦特收藏中心,而穆尔特默克拉波尔就在那里,孜孜矻矻地编纂他的旷世巨作——《鲁道夫亨利艾许书信全集》。毫无疑问,现今,书本就和光影声音一样无远弗届,不过,在艾许收藏的维科里,说不定还是有哪个角落上的小批注,就连孜孜不倦的克拉波尔都没发现。罗兰寻找的是艾许《冥后普罗赛比娜的花园》一诗的出处,此外,一想到艾许曾以手指抚触、以双眼审视这些句子,阅读起来又自有另一番乐趣。
罗兰很快就发现,这本书已经很久没有人动过,说不定在归入图书馆之后,就再也不曾有人翻阅。图书馆员拿了一块花格子干布,拂去了书上的积尘,一层又黑又厚、顽强固执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灰尘,一层积聚了烟与雾、来自《空气清洁法案》颁布之前的灰尘。罗兰解开书上的系带,才一摊开,书本立刻像个盒子似的,褪色的纸张一片紧接一片地自里头哗然散开,有蓝,有奶油白,有灰,上头布满锈褐色的字迹,那是鹅毛笔尖留下的棕色刮痕。罗兰惊喜交加地认出了这些笔迹,这些写在书籍账单和信件背面的文字,显然是艾许阅读维科时所作的注记。图书馆员表示,这些纸张看起来应该是没有人碰过,每张纸的边角和外缘都如煤炭一般的黑,乍一看,就像是讣告上的黑色框框。它们恰恰精准地扣在现在的位置上,即纸页的边缘与污迹的边缘……
书摘与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