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T教练式变革模式:中国企业持续成长之道

品牌: 成泉
基本信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码:265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111292425
·条形码:978711129242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MCT教练式变革模式:中国企业持续成长之道》的主题是用成长的逻辑诠释企业发展过程沉淀的三个步骤,分别是心态管理、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其目的是打造一个从战略到环境,从制度到心态,从团队到模式都相互动态匹配的,具有“管理生态特征”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最高的,人才和团队能力发挥是最高的。
这是一本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管理工具书,目标群体主要为企业家、MBA、职业经理人、企业教练、教练型领导、企业顾问及知识工作者,或者有志于上述领域发展的人。
作者简介成泉,全球塔目德犹太商道机构中华区总裁,首席顾问。
中国犹太商道第一人,中国企业永续经营模式——MCT创始人,中国企业成长391计划第一任导师,CTI企业顾问式训练提升模式创始人。
中国战略执行力专家,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成都等地,有百场以上讲课经历;中国银行、中国人寿、建设银行、中国钟表协会特聘管理专家。
北京市经济创新标兵;策划和操作过北京市特批项目;历任咨询公司总经理、实业公司副总经理、特许连锁经营总部经理等企业中高层职务。
致力于将MCT、4C和5F企业运营管理模式、企业战略规划、企业执行力打造、营销管理等管理技术与中国企业实践相结合。
编辑推荐《MCT教练式变革模式:中国企业持续成长之道》用教练技术一端连接着西方的管理模式,一端连接着中国传统的智慧,是中国企业持续成长之道,是企业家打造团队,带领企业突围的变革方法之一。
目录
前言
第1章 新世纪下中国企业管理的挑战与趋势/1
1.1 中国企业管理的四大挑战/2
1.1.1 企业的发展从机会型向节约型转型增长/2
1.1.2 企业组织管理从控制到授权转型/4
1.1.3 企业管理机制从遵守条文到遵守原则/6
1.1.4 企业人员管理从优秀“小我”到卓越“大我”/9
1.2 中国企业管理的四大趋势/11
1.2.1 企业日常管理日趋“生长”型变革常态/11
1.2.2 企业组织健康日趋“生态”型特征/14
1.2.3 企业管理机制日趋“自我管理”/19
1.2.4 对企业团队成员日趋“个性”的尊重/21
第2章 企业变革操作要点/24
2.1 企业变革概述/24
2.1.1 常见的企业变革形式/25
2.1.2 中外企业变革分析与比较/27
2.1.3 企业变革与文化的关系分析/29
2.2 企业变革第一推动者——变革者/31
2.2.1 企业变革者角色认知/31
2.2.2 企业变革者常见的十大错误/35
2.2.3 变革者实战操作的五项成功原则/41
2.3 企业变革基本框架和原则/43
2.3.1 企业变革的三大实战原理/43
2.3.2 企业变革常见阻力的原因分析/48
2.3.3 管理顾问咨询企业式变革框架和原则/51
第3章 教练式企业变革——MCT模式概论/57
3.1 企业管理中的三大传统文化弊习/58
3.1.1 “特殊”情结建立不起规范的现代组织管理制度/58
3.1.2 “野史”传播建立不起正确的组织评价体系/60
3.1.3 “权变”思想建立不起个人与组织的归属统一/62
3.2 企业管理的三大现代商业精神/64
3.2.1 商业信仰/65
3.2.2 价值交换/70
3.2.3 契约精神,73
3.3 教练式企业变革——MCT原理/78
3.3.1 心态训练基本原理M(mindset training) /79
3.3.2 文化建设基本原理C(culture building) /80
3.3.3 团队固化基本原理T(team soidification) /81
3.4 ”生态管理”突围企业三大困境/82
3.4.1 突围中西管理基础不相同之困境/83
3.4.2 突围自我信念与企业文化不对等之困境/84
3.4.3 突围战略规划与团队执行不到位之困境/85
第4章 团队心态训练(M)/88
4.1 心态训练基本技术——教练技术/89
4.1.1 什么是企业教练/89
4.1.2 企业教练的四大步骤/92
4.1.3 企业教练的四大能力/100
4.1.4 企业教练的两大核心能力/106
4.2 企业九点执行力——个人层面/108
4.2.1 自我责任/110
4.2.2 交换实现/116
4.2.3 超值原理/120
4.2.4 行动改变/123
4.3 企业九点执行力——组织层面/125
4.3.1 归属“大我”/127
4.3.2 开放统一/129
4.3.3 基因输出/135
4.3.4 系统制胜/138
4.4 企业九点执行力——进化共生/141
4.4.1 进化:个人与组织生存的优化方式/141
4.4.2 共生:个人与组织绩效的最高境界/142
第5章 企业文化建设(C)/148
5.1 企业文化建设基本原理/148
5.1.1 企业文化的核心:我是谁?我属于哪里?/148
5.1.2 企业文化的“两潜”规律:潜规则定律与潜意识定律/150
5.1.3 企业文化的三大核心要素:核心价值观、使命与愿景/154
5.2 企业文化四大核心系统/160
5.2.1 环境系统/161
5.2.2 语言系统/164
5.2.3 英雄系统/166
5.2.4 网络系统/170
5.3 企业文化重塑三大步骤/1 81
5.3.1 文化植入:催眠式接受/181
5.3.2 文化传播:病毒式传播/186
5.3.3 文化输出:基因式固化/190
第6章 企业团队固化(T)/198
6.1 团队固化基本原理/199
6.1.1 信仰目标固化:公司战略/205
6.1.2 协同模式固化:组织结构/211
6.1.3 操作结构固化:流程管理/215
6.1.4 运营机制固化:运营平台/219
6.2 企业团队固化5+1高绩效运营模式/229
6.2.1 战略规划定目标/231
6.2.2 组织设计定责任/234
6.2.3 目标分解定措施/237
6.2.4 过程检查定节点/239
6.2.5 激励行为定标准/244
6.2.6 教练重复化能力/250
6.3 团队固化下的企业特征:管理生态型/253
6.3.1 企业战略规划与外界环境相统一/254
6.3.2 企业战略目标与健康运营相统一/255
6.3.3 企业模式与团队能力相统一/255
6.3.4 企业超越与个人进化相统一/257
结语 写给中国企业成长模式的探索者们/258
参考文献/264
……[看更多目录]
序言本书是我做企业咨询过程的一个沉淀,其中更多的是讲实战操作的组合与运用。我试图用“成长”的方式来解决中国成长型企业所遇到的管理与持续发展的问题,书中的方法就是我开展咨询的框架和思路,这是实践和理论结合的一个沉淀。以“管理生态”为指导原则,“教练技术”和“管理技术”为手段,目的在于建立一个能持续发展的、高绩效的智慧型企业。为了方便大家使用本书,特将本书的四个核心基本点分享给大家。
其一,我信奉企业不是赚钱的机器;而是由“人”组成的智慧型组织——这是本书努力的终极目的。因为,目前企业领导的员工与管理学起源时代的20世纪初时已经有了本质的不同,我们必须相信知识全球化的员工、信息化的手段和专业化的分工发展,已经让传统管理学的基础假设有了改变,从而,对企业这个商业组织的理解也要发生质的变化。
其二,企业管理是动态的,企业的管理应该是以成长的逻辑来看,而不是一个个分析模型——企业要不发展,要不倒退;要不生机勃勃,要不节节败退。所以,静态的分析工具不是最合适企业管理的方式,要更符合企业的现状,就要用动态的眼光去思考,用“成长”的逻辑去管理,这样才能真正地管理好企业。本书提出了一个企业成长的模型——MCT,这不是一个静态的管理工具,而是一个动态的企业成长方式,特别适合于中国成长型企业,这个历程是中国企业逐步走向国际化,成为世界级公司的成长之道。
其三,企业变革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必然路径,而变革最核心的难点就是企业文化的突破——在企业管理学习过程中,企业家通常的感受就是西方管理没有用,自己的企业很独特。企业的独特性在哪里?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中国的员工有自己的文化属性,照搬西方管理技术是发挥不出来效果的。形神兼备的企业变革才是管理企业的健康、长寿之道。
其四,“管理生态”平衡发展的企业才能持续高效的成长。这里借用了一个词——“生态”,是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理解企业在战略上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在内部机制上要适合员工的发挥,从而将企业的战略与环境、战略与运营、模式与能力、个人与组织动态统一起来。
要实现从动态到统一的“管理生态”,其方法是将“人”的教练技术和管理“组织”的管理技术相结合;管理模式更多的是解决组织发展的问题,但个人如何积极地去面对、迎合或者领导组织的发展,就要通过教练技术重塑其信念、价值观和心态。教练技术是解决人的能力与模式动态统一的方法,你可能看到过教练技术运用在沟通、领导、营销等个别管理职能上,而本书则第一次提出了教练技术在组织成长上的实践。
这是一本实践与理论结合的管理工具书,目标群体主要是企业家、MBA、职业经理人、企业教练、教练型领导、企业顾问及知识工作者,或者有志于上述领域发展的人。
最后,能出这本书要感谢那些在我人生中、成长中帮助过我的导师、智者、家人和朋友,特别要感谢的是:
我的爱人和我的女儿,我利用了很多要和她们一起的时光在写书和整理书稿;还有我远在千里的父母兄弟亲人们,你们是我的最爱。
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侯光明教授。
感谢我的事业伙伴,亚洲互联网模式第一人——曹耀群;清华大学郭音。
感谢我的同学——缪立进、刘哲、郑宝林、陈诗勇,是他们一直的鼓励和支持,才让本书能顺利早日和读者见面。
其中要特别感谢山西新发展的李润平董事长、红谷皮具牟德彬董事长、广东信宇陈明董事长、顺德纺织集团潘志刚总经理、金百合集团卢彬董事长、钟表协会马晓干副主席等企业界的朋友,很多结论与实践都是与你们的合作交流中收获的。
还有很多没有一一提到名字的贵人,以及共同在MCT模式中探索的伙伴们,在此衷心地感谢你们!本书定有不少不妥之处,也请大家多多指正,我将不胜感激。
现在,就请你翻开本书与我一起开启这次企业变革实战之旅吧!
成泉写于北京
2009年7月29日
文摘3.1.3 “权变”思想建立不起个人与组织的归属统一
要说做事情要成果,中华民族是最重视成果的民族,甚至太过的强调结果,强调到为获得结果而不管过程,不管是从事前的设定目标,还是从事中的行为方式,或是事情完成结束的评价,你都会发现结果在前的观点,但这些观点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那就是“权变”。
中国上千年历史中循环着三句话:第一句,“帝王将相,宁有种呼?”这句话鼓励了一批批的人不断与封建的“天子”传统作斗争,也就迫使了中国在一代代的制造枭雄或伟人,而没有制造出信仰。我在华南做了近5年的咨询,经常会用到一个工具,叫个人战略,也就是给企业家和企业团队做个人战略。其中有个很重要的个人问题——未来5年你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统计结论是:90%的人说将来要做老板。这就是我们设定目标的逻辑。大胆的人说:你行我也行,既然你能做老板,那我也能;中等胆的人说:你行,我要有条件我也行;胆小的人说:你行你的,我有我行的。所以,在企业中谈职业化,谈“忠诚”,就成了很多人的生存技巧,它总是在等待时机,“帝王将相,宁有种乎”。这也就是为什么唐骏从微软跳槽到盛大,我曾写文章表示中立态度,甚至提出这不是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榜样,我说不出5年他会离开盛大,事后证明确实如此;李开复从谷歌公司出来创业,我也写文章表示对中国职业经理人生存状态表示中立。不是我认为职业经理人不要跳出自己的天花板,而是说如果每个职业经理人,从不知名的小卒做到明星职业经理人后,就说“我也要做老板!”——这绝对不是榜样,因为你背离了你成功的机制和土壤。
而这样的“权变”基因对我们出现大型的世界级企业是非常不利的,是我们中国企业做不大的“怪圈”,当微软为中国培养了两名明星职业经理人后,他们的归属一个是做自己的“打工皇帝”,一个是圈钱做起了“投资人”。让我们想想,是美国的机制缔造了微软,是微软的机制缔造了唐骏和李开复,但中国的文化机制却缔造不出世界级的职业经理人。
第二句,“卧薪尝胆,百二越甲终灭吴”。我们面对很多问题的处理方式是选择面对面的低头,而不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主张,就使我们长期建立不起个人与组织的统一。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张,你要他表达内心真正的想法是需要特殊前提的,这样组织效率就很低。而真正的想法没有在过程中表达,甚至尝试,直到最后一刻才真正表达出来,这样不利于组织及时了解到个人的真实想法,而将组织远景和做法与个人的需求和志向结合起来。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