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开通一周“空地PK”影响显现 高铁载客量基本满意 整点车次票源俏
--

高铁的上座率基本满意,飞机的上座率下降低于预期。本报资料图记者 马骏 摄 制图 俞霞
京沪高铁正式运营已有一周,一周以来高铁与民航的“空地PK”也成为旅客、业内以及普通市民关注的焦点话题。京沪高铁开通后,民航航线受到的冲击到底有多大?京沪快线的票价、上座率有何变化?在给民航造成影响的同时,京沪高铁的准点率、上座率又如何?针对旅客关心的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详细调查。本报记者 刘春霞
》上座率比较
高铁整点车次基本满员非整点车次余票较多
京沪高铁开通以来,关于高铁的上座率问题一直是媒体和旅客关注的热点,而部分车次空荡荡的车厢也引发了外界的猜测:京沪高铁是否在“运凳子”?
连日来记者一直在观察京沪高铁的售票情况,记者发现,由于京沪高铁整点发车的车次基本都是一站直达或只停南京南和济南西两个站,全程运行时间不到5小时,因此这些车很受旅客的“追捧”,开车前车票基本会销售一空。
比如,记者昨日查询今日虹桥站始发高铁的余票情况,7点发车的G102只剩13张商务座和24张一等座,8点发车的G12只剩1张观光座和2张一等包座,9点发车的G2只剩6张观光座和1张二等座,10点发车的G14只剩2张一等包座,11点发车的G16和14点发车的G4则余票均为“0”。此外,4趟时速250公里的D字头列车车票也很紧俏。不过,与整点高铁和D车相比,非整点发车的高铁列车多数都有余票,比如G152、G156的二等座余票都在400张以上,G148次二等座甚至还余695张。
对于京沪高铁开通以来的上座率,铁路部门表示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不过,从上海地区每天的售票情况可以粗略判断。据介绍,目前在京沪高铁线上每天上海-北京的单向运力为43392个座位数,而上海地区京沪高铁的售票量每天近2万张,也就是说,每天的京沪高铁列车从虹桥站始发时上座率已近50%。
“火车的上座率不能只看始发时的数据,因为中途站还会有很多人上下车,火车席位是复用的,要看综合利用率。”铁路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尽管没有具体的上座率数据,但京沪高铁开通以来的总体上座率“还是可以的”,其中“一站直达”和“省际直达”的列车基本都是满员。
至于有些车次出现的车厢空荡荡的情况,铁路业内人士表示,这要客观地看待,“运力一下子增加那么多,不可能每趟车都是满的,有些时段客流是会比较少,这与公交车、地铁车厢有时空荡荡的道理是一样的。”
民航沪津微降、沪京稍降、沪济猛降
京沪高铁开通后,虽然全线共有24个车站,但由于很多小车站并没有机场或者航班量本来就不多,因此高铁与民航的正面PK还是集中在上海-北京、上海-天津、上海-济南等几条主要线路上。而由于距离不同、旅客构成也有所不同,面对高铁的冲击这三条航线的“抗压”能力也明显不同。
记者昨日从民航资源网拿到的统计数据显示,7月1日-5日,上海虹桥飞北京航班的平均客座率为83.4%,与去年同期88.8%的平均客座率相比小幅下降了5.4%;7月1日-5日,上海虹桥飞天津航班的平均客座率为76.4%,比去年同期的77.8%微降了1.4%;7月1日-5日,上海虹桥飞济南的航班平均客座率为57.4%,比去年同期的72.4%猛降了15%。
目前,在京沪航线上航班量最多的是东航,其每天运营的航班超过了总量的一半。而东航方面的数据也显示,京沪高铁开通一周以来,东航京沪快线的客座率由平时的86%-87%,下降至82%-83%,下降了4%-5%。
从实际统计数据来看,航线距离均超过1100公里的沪京、沪津航线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航线距离为852公里的沪济航线则受影响较大。其中,沪京、沪津航线所受的影响小于此前业内预计的15%-20%的旅客分流量。
记者了解到,与沪济航线的情况类似,京沪高铁开通后,航线距离为918公里的北京-南京航线和航线距离只有412公里的北京-济南客座率降幅更明显,分别达到了20%和30%。由于航班上座率下滑得厉害,7月6日国航南京飞北京的航班由8班减少至5班。
》准点率比较
高铁基本准点
与民航航班相比,高铁最大的优势就是准点。而开通一周以来,京沪高铁在这一点上也确实比较给力。铁路部门昨日表示,京沪高铁开通以来,列车基本都是准点运行,没有出现过大面积晚点的情况。记者了解到,运营一周以来,京沪高铁只是个别车次出现过晚点,比如7月2日受大雨影响曾有4趟高铁列车晚点,但均未超过1个小时。这样的延误情况,还是在旅客的承受范围之内的。
民航一周三遇雷雨准点率不乐观
在民航和铁路的“空地PK”中,目前民航最大的“短板”可能就是航班准点率了。尽管让受天气影响较大的民航与对天气相对不敏感的高铁比拼准点率有点不太公平,但准点率确实是眼下航空公司不容回避的问题。
京沪高铁开通一周以来,在准点率方面民航输得可谓有点惨,由于7月1日、7月5日、7月6日接连遭遇了雷雨和辐射雾,京沪之间的航班运行也受到不小影响,准点率并不乐观。据介绍,京沪快线的准点率基本在69.82%~83.7%之间。
业内人士介绍说,目前正值夏季雷雨高发季节,华东地区雷雨又比较频繁,因此航班受影响会比较大。
记者了解到,为了增强竞争力,民航方面已经在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航班准点率。比如,有的航班起飞时间延误后,会通过在空中“加速”,缩短飞行时间来减少延误时间。
》民航·票价
京沪航线票价下降15%左右
民航资源网的数据显示,6月29日-7月5日,京沪航线上海飞北京的最低票价基本徘徊在340元-400元之间,而去年同期上海飞北京的最低票价则在430-560元之间。记者昨日查询发现,7月中旬京沪线的最低票价基本维持在4折(450元)左右,这样的价格加上50元的机场建设费和140元的燃油附加费后,比京沪高铁555元的二等座略贵一点,但比935元的一等座要便宜不少。
这样的降价揽客措施在上海-济南、南京-北京等航线也非常明显,其中在南京-北京航线上南航率先推出了290元的机票,不少旅客甚至戏言:“看看何时跌破200元。”
一边是上座率下滑,一边又是票价下降,双重“打击”使得航空公司的盈利受到一定影响。据介绍,京沪航线的营收占东航营收比例的5%,高铁开通的一周,这一比例下降了1%,目前占到4%。不过,尽管收益受到影响,但作为国内最赚钱的黄金航线之一,航空公司在京沪航线上仍是赚钱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民航业内人士介绍说,现在航空旅客自费比例达到55%,对价格很敏感,因此一旦机票的价格高于高铁的价格,可能就会流失部分旅客。
》高铁·运力
京沪运力未来可能还会增加
7月1日实施新列车运行图后,上海至北京每天的单向运力也达到43392个座位,这几乎是以前8000个座位运力的5.42倍。而未来,京沪间的运力可能还会增加。
昨日有消息称,本月中旬起2对单组列车将改成16节车厢,这样一来每天上海-北京单向又将增加1000个座位的运力。对此,铁路部门昨日透露有这样的计划,“但还没最终确定。”
相关线路:上海旅游 北京旅游 南京旅游 济南旅游 天津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