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旅游局举办“当今旅游职业教育与旅游企业用人如何对接”专题研讨会
大力发展三产,特别是旅游业,是芜湖市经济发展的一大战略举措。但是记者近日了解到,一方面,包括芜湖各大酒店在内的旅游企业面临着人才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许多学校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不乐观。人才问题,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此,12月26日,芜湖市旅游局在奥顿酒店举办了“当今旅游职业教育与旅游企业用人如何对接”专题研讨会,并特别邀请了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张建业教授等知名专家出席。
李书勇是2005年毕业的旅游专业本科生,他如今却在一家商贸公司从事产品营销。辛苦学习了4年,为何不能学有所用进入大酒店工作呢?李书勇说:“毕业时跑了一圈,发现芜湖各大酒店招聘的大多是基层服务人员。想应聘管理层,普遍都要求有工作经验和社会关系。4年的本科学习,精力和财力的投入,总不能只干端盘子、打扫卫生的事情吧?可是想当管理人员又应聘不上,我只能放弃。实际上,毕业4年多了,我们班在旅游行业工作的同学寥寥无几。”
研讨会上,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和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宋彧介绍,李书勇的境遇并非个例。宋彧说,虽然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还可以,但是在旅游行业的就业率却普遍不高,能长期留在旅游行业的就更少了。是各大酒店不缺人才吗?答案是否定的。奥顿酒店常务副总经理张磊认为,问题出在毕业生的心态上。“随着芜湖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打造精品五星酒店的过程中,我们奥顿酒店对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对于前来应聘的大学生,出于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酒店往往要求他们到基层锻炼,根据其一线工作的成绩再进行培养和提拔。但是许多大学生很排斥基层服务工作,没有以平和心态把基本的服务工作坚持做好。一些好苗子往往干了几个月,就跳槽或者转行了。”
作为业界知名专家,张建业教授则介绍了一个更值得深思的现象:“目前,各高校旅游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的就业率,不如大专生。”据调查,不仅就业率高,专科毕业生的行业稳定率也达到60%以上,业内发展率达到62%以上,全都高于本科生、研究生。
显然,许多毕业生的职业心态与旅游企业的实际需要产生了矛盾。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在研讨会上,各方都提出了看法和意见。谷美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张家翠说:“在与大学毕业生的接触中,我感觉他们对一线工作没有兴趣,往往着眼于管理工作。但管理工作需要经验,他们却没有。为此,我们企业创新设立了服务师制度,对基层服务人员按‘服务师’的标准提出更严格要求,同时对他们的福利待遇进行提升,以此留住人才,同时更好地培养人才。”
芜湖市旅游协会相关负责人则认为,目前造成的人才浪费,企业也有责任。“让大学生当门童,但这明明是中专生就可以做的。企业应该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配置。比如企业可以明确规定,大学生在基层锻炼的具体年限,这样让他们有了盼头,也会减少人才流失。旅游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必须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
张建业教授则依据上海的先进经验介绍说:“学校应该更加重视第二课堂的教育,对毕业生职业心态进行教育。”芜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吕跃华表示,遏制旅游人才的浪费,需要学校招生更有计划;政府方面,则要通过制定鼓励政策、健全人才配置渠道、设置更多的职业指导师等方式,解决芜湖旅游产业发展的人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