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百退出百货业理由受质疑 股东拟投反对票
金鹰系入主南京新百所产生的各种利益矛盾再次陆续爆发出来。据记者了解,已经有很多股东在私下征集投票权拟在股东大会上对该方案投反对票,并呼吁南京国资委站出来投反对票。
昨日记者在多家网站都看到了有关征集南京新百投票权的帖子。据知情人士表示,一些南京新百股东表现激烈,主要是因为此次重组方案不仅将使得南京新百失去一块稳定的业务,而且还将承担未来极大的债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但是对金鹰系来说却可以实现一箭双雕:一方面通过增发拿到控股权,将垂涎已久的南京新百优质资产纳入麾下,另一方面却将负债严重、效益差的商业地产转让给南京新百,让所有股东承担。
从历年数据来看,百货业不仅是南京新百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来源,也是南京新百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因此南京新百退出百货业无异于“自废武功”。
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南京新百的经营业绩连年大幅增长,2005年至2008年前三季度南京新百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3084.10万元、4123.48万元、6144.24万元、7381.23万元。也就是说自2005年以来,南京新百的盈利能力持续保持了30%以上的增幅。从盈利的构成来看,2008年前三季度归属于南京新百母公司的净利润为6273.13万元,占南京新百全部净利润的近9成,也就是说南京新百为其母公司贡献了近9成的净利润。
然而在3月23日的公告中,金鹰系却极力贬低南京新百的百货业发展状况,认为南京新百“现有百货经营模式呈现增长乏力的局面,其位置优越、人气集中的商业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错过了百货连锁发展、低成本扩张的时机,公司百货业的后续增长潜力明显不足”。
从公开的数据来看,“增长乏力”的南京新百最近两年的百货业务规模一直远远超过金鹰商贸,而非公告中所说的金鹰商贸拥有“远高于南京新百的百货经营规模”。
据上述公告,在南京、苏州、西安、南通、扬州等地经营13家连锁百货商店的金鹰商贸2007年全年的营业额为11.08亿元,只占南京新百的70%;截至2008年6月30日,金鹰商贸的营业额为6.84亿元,也要低南京新百10%以上。
据熟悉情况的人士透露,除了位于南京新街口的店面经营状况良好外,金鹰商贸位于其他地方的店面的经营状况处于一般水平。以金鹰上海购物中心为例,自2006年以来该购物中心一直未能产生盈利,还导致金鹰集团在上海的商业物业公司上海富得世纪投资有限公司一直没有营业收入。该物业正是此次金鹰集团准备高溢价注入南京新百的商业物业之一。
记者也实地考察了金鹰商贸在南京的另一个店面——位于珠江壹号的金鹰天地。记者发现,尽管装饰很时尚,但是店里的消费者却屈指可数,里面商品的档次也并不比同城的其他商场高档、特别。南京当地人士告诉记者,这个店的生意一直不好。除了是新开张的缘故外,主要是这里距离南京新街口商圈太远,长久以来一直没有商业氛围,周围也以普通居民居多,很难形成足够的人气。而这个物业也是金鹰集团准备转入南京新百的商业物业之一。
南京新百退出百货业的理由并不充分。有股东向记者表示,金鹰系以解决同业竞争、解决南京新百长期发展方向为借口而推出的资产重组完全是一个幌子,背后的目的是实现金鹰系的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