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西藏路:赴约梦境中的至死不逾(二)[组图]
5月20日,进藏第二天。
下午来到大昭寺门前,门是紧闭的,好遗憾自己错过了开门的时间,查的攻略里倒是有各寺院的开门时间,但都打印出来放在背包里了,象我这种出门也不带脑子得人,难怪家人和朋友都不放心。 门外好多带着干粮来磕等身长头的藏民,我忘了不开门的遗憾,痴痴的看了起来。磕拜的人群中有个矮矮的老太太,还不到1.5米,衣服脏兮兮油奈奈,脸上的沟沟壑壑里写满沧桑,但是面容一点也不悲苦。看别人都有一个垫子之类的垫着,她却没有,不知道是因为贫穷还是因为年龄太大携带不便。动作颤颤巍巍,缓慢却虔诚的一遍遍的跪地磕头。 进藏始,我第一次感动得泪湿了。都说藏民是最富的,也是最穷的,因为他们只要有钱都会捐献给佛祖。 看着这个小老太太,不知道她向佛祖乞求的是什么,想帮助她些什么,给钱,怕唐突了她,别的又不知道做什么才合适,只得作罢~

大昭寺前的转经轮,很大个儿~~~~



这个小姑娘是藏民,衣着很特别,靠在大昭寺门外的廊柱边对着壁画凝视,不知道在祈祷还是在发呆,站了好久。朝拜前,她把华服都褪去了,是出于对佛祖的尊重吧。 还有她旁边这个身姿卓越的姑娘,仿佛也被笼罩在圣洁的光晕里。
大昭寺的大红门,看见几个老太太轮流趴在这里,等她们走后我也凑了过去,以为可以看到里面,却发现门上没有缝也没有洞,也许人家还是在在拜佛,只是想离佛更近一些,觉得自己可老冒儿。
在门前逗留够了,准备先逛逛八角街,无意中发现大昭寺的侧门开着,游客都是从侧门买票进入的,哦,卖糕的~~~还好还好,离关门还有段时间。
大昭寺侧门院内,白墙黑窗,窗口开满了小花~~
主殿入口处的廊柱和青石地面,象本厚重的历史书~~
主殿大门两侧的壁画,惟妙惟肖,色彩艳丽柔和~~
过了主殿的这道门槛,就不允许拍照了。看到门框上的金片片吗,进去后更震撼啊,寺内保存有大量珍贵文物,所有物件上都镶嵌有绿松石、珊瑚石、天珠、金子、珍珠。。。。。。我类个天啊,这要是我家堂屋多好啊~~ 佛祖表跟我计较,我只是动了一小下贪念,不敢亵渎不敢亵渎。
可郁闷,我去的头一天,就没见蓝天白云,所有的照片里都是灰蒙蒙的,偶尔还飘雨,空气冷冷的,幸好宾馆四周都是购物广场,买了身最厚的保暖内衣,在咱们这儿冬天也没穿过这么厚,把自己裹的象个大笨熊。 大昭寺的主殿很昏暗、却瑰丽,神秘又神圣,那里的气息让我有归属感,闪念间竟萌生出家的念头,想永远的留在这殿堂里,伴古寺青灯,百禅皆净。
“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这是大昭寺里著名的喇嘛尼玛次仁的话,也是我西藏游之后的最深切地感受。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的,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历代的达赖或班禅的受戒仪式就在这里举行。 里边有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听说此像是释迦牟尼在世时,按照释迦牟尼本人形象塑造的。等像塑好后,那些弟子有幸请佛祖释迦牟尼自己给自己的佛像开光加持。藏族人认为它珍贵,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最重要的是认为见到这个佛和见到2500年前的佛祖没有区别。佛祖身上嵌满了宝物,前面供的长明灯,全都是纯金的。
原来在影视作品里看到的,那些磕着等身长头来拉萨做顶膜礼拜的,最虔诚的教徒,最终的目的地,就是这座佛像。恰巧我去的时候赶上有人进高香,喇嘛在一个小碗内调制一种金粉,成液体状,然后打开铁锁链门,带着那夫妻俩进去,我也跟着溜了进去。他们磕拜在佛像脚下,喇嘛念着经,把那些金粉涂在释迦牟尼佛像的脸部(这就是所谓的“往脸上贴金”吧)。我又被里面的辉煌小震撼了一下。 大殿里有很多石制的巨大的酥油灯。这此灯是藏民自己来添酥油的,他们手里的小茶瓶里装的都是酥油,整个大堂里都是酥油的味道。油灯点点,或明或暗,更增添了神秘和神圣感。
大昭寺的金顶,结构、造型与装饰,都巧妙地探合了汉、藏技术和艺术风格,煞是好看
大昭寺正门前方,树着一座3米多高、建于公元823年的唐蕃会盟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我没找到刻字,嘿)
顺着这里上大昭寺的顶部。墙面都是彩色的。 顶部有建筑、有小卖铺,正门方向可以看到八角街、布达拉宫、唐蕃会盟碑,四周被雪山环绕。 爬到晾台的围墙上照相;跑到小卖铺看琳琅满目的工艺品;连座椅上的藏族毯子都让我爱不释手,要躺下假寐,象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
晾台的围墙上照相;跑到小卖铺看琳琅满目的工艺品;连座椅上的藏族毯子都让我爱不释手,要躺下假寐,象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