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游记-去飞来寺的路上,关于梅里的传说
前一日从普达措回到香格里拉,已经天黑了,依然住在阿福家客栈。阿福的大哥刚带客人从飞来寺回来,告诉我们那里前几天下大雪,电都停了,而且很多落石,为了清理路面,有些路段暂时封闭,一路上特别堵。从他手机拍的照片来看,积雪已经到膝盖了。心里暗自着急,第二天是是继续在香格里拉等待天晴还是出发去梅里呢。 又是一个清晨,天依然是小雨。阿福打电话给在飞来寺开客栈的阿P询问天气,阿P说那边已经不下雪了,在下雨,晚上应该能来电。下雨了,雪就该化了吧,路就该通了吧!于是我们决定还要出发去飞来寺碰运气。 看“日照金山”是来香格里拉的每一个游客的梦想。在晴朗无云的清晨,初升的太阳照在梅里雪山上,白雪折射阳光,从远处眺望,梅里连绵的山峰被明亮的金色光芒所笼罩,通体发亮,这就是“日照金山”。一般人都是去飞来寺远眺梅里,体力好的强人则是经过飞来寺再往里走,去到雨崩村,那里离梅里雪山更近,有更多的机会看到梅里的真颜。去雨崩的路非常艰苦,没有公路车子开不进去,从车能开到的地方到雨崩村还有几十公里,骑马进去的话要2个多小时,徒步的话要4、5个小时。我们这次原计划是要去雨崩的,可是想想体力不行,还是现实一点就放弃了。 有两个伙伴因为高原反应头痛难忍,依然留在香格里拉休息。于是只有我们4个人去梅里了。吃早饭,我又喝了一肚子酥油茶,味道好极了。出发!路上,雨渐渐停了,隐约有些阳光,路过纳帕海,没有时间细看,原来想到山上的观景台去看纳帕海的全景,可是居然进门处铁将军把门着,只好爬上围墙小拍几张。沿途五彩缤纷山谷,美不胜收,一边不停的拍照,一边祈祷老天爷开恩,能让我们不虚此行。 车到奔子栏(奔子栏藏文的意思是 “美丽的沙坝”)。这里的气温很高,感觉超过20度。吃午饭,老板娘说电还没来,而且前面上山的路还没有放行,要等山上的车下来后才能放车上去。等菜的时候,看到当地人在卖一种奇特的水果—仙人果,这里的山崖上长满了成片的仙人掌,看起来是墨西哥仙人掌的品种(大概是这里天气热的缘故,才能长这种植物吧)。它的果实就是仙人果,绿色或者带些红色的鸡蛋大小的果实。阿福给我们买了几个,说这种果子只有这里有,而且味道很不错所以一定要尝尝。果子外面有短短的刺毛,可不能一口咬上去,那嘴巴就成刺猬了,我学着卖水果阿姨的样子,用小刀在果皮上划了几道,然后把厚厚的皮剥掉,里面绿色的果肉就露出来,吃一口味儿清甜爽口,果子里面有很多的小籽,有些难吐,我干脆一股脑儿都吃掉了。感觉要比猕猴桃好吃,因为猕猴桃总是多少有些酸味,这仙人果可是无论皮是青色还是红色,里面都是甜的,一点也不酸,爽口且滋润。虽然剥的时候很小心,但手上还是扎了几个小刺,不过不碍事。心里想,等回来的时候,一定要多买些带回来。 车开到路口,果然大家都在等着,交通队就设在路口,打听下来,他们要等县里大队通知,县里说能放了才能放行。只好慢慢等着了。观察下来,住在山上的人自己开车上去是不管的,管的就是我们这些载客的车辆,连日下雨滑坡,警察叔叔们为广大游客们的安全着想,是对的啊。在路边的小店里买了一包瓜子,坐在木头凳子上嗑。有几个司机等的没劲,干脆蹲下来在地上摊了一张报纸斗地主。我也不耐烦了,拿起相机去拍牛牛,这里的温度高,所以能看到黄牛了。终于,山上有车下来了,先是一辆巨大的铲雪车,然后跟着小车和大巴。等到3点半,交通队终于放行了,先放小车上去,大巴依然不放,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阿福说这会儿出来开到飞来寺要8、9点才能到了。晚就晚吧,总比打道回府要好啊。 车车们都开的飞快,嗖嗖的,我们也不例外。去飞来寺先要翻越4292的白马雪山(当地人叫白茫雪山)垭口,然后再往下开,到达3400米的飞来寺。车越往上开,气温越低,在视线上方的山峰都是白色的了,阿福说,我们要开到和这些山一样的高度。路上开始出现积雪,好在铲雪车已经把雪铲到路的两边,不一会儿,天空已开始飘雪,越往上开,雪越大,渐渐的,我们几乎已经和刚看到的雪峰一样平了。终于,到了4298的垭口,我们下车来,好冷啊,雪片往衣领里直钻,周围已是童话里的冰雪世界,大家激动地象孩子一样打起雪仗来,一边打人一边逃。阿福笑说:你们不要跑啊,这里海拔高你们不行的!呵呵,果然跑了几步我就喘不过气了,停下来心跳不已。4292米!我们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尖锋时刻”。 继续前行,接下去的路是向下开的,车子渐渐的离开了冰雪世界,绿色又映入眼帘,天色渐暗,快7点了我们到达中途最后一个歇脚点--德钦(海拔3250米)。大家都饿极了,阿福带我们去大理回族饭店吃饭。印象深刻的菜是“冷片儿”,就是白切牛肉,蘸些调料,好香! 上车继续开往飞来寺,接下来的路就很泥泞了,应该是雪化了的缘故,满地泥水,车颠簸不已。到达飞来寺村,住在阿P的南卡酒店,酒店位置不错,天气好的话,早上从窗户里就能看到对面远处的梅里雪山。梅里虽然不是世界上最高的雪山,但它是藏民心里的神山,迄今为止,梅里仍是一座处女山,它的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没有人登顶成功。90年代,曾经有两次中日联合登山队要攀登卡瓦格博都失败了。第一次是90年,登山队不顾当地群众的竭力反对执意上山,结果全体队员都遇难了,过了好几年,才找到遇难者尸体;第二次攀到半山,中日气象台都预报天气有变,登山队员怕重蹈90年的覆辙,用了1天的时间把4天的路程走完下撤到大本营,但是,后来并没有变天。最神奇的是,有位遇难者的家属几年后来到大本营祭奠亲人,原本是云遮雾挡看不到的卡瓦格博,可当家属向它祈祷,呼喊着遇难者名字说来看他的时候,突然就云雾散去,卡瓦格博出现了,就好像是山神开恩,成全了这个家属的愿望。就在前几年,当地政府和中国登山协会为了尊重藏民的信仰,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更多的人重蹈覆辙,已经禁止攀登梅里雪山,保留这片人类尚未涉足的净地。这是一部描写这次登山事故的叫“卡瓦格博”的纪录片里所记录的。 梅里雪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来到这里,听到这些,我也不由自主沉浸在它的神秘色彩里,心中充满了敬畏,更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