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十日谈(2)

6点半起床,洗漱,下楼,正准备出门吃早饭,旅行社的车就到了门口。因为这里是旧城区,街道很窄,只能容纳小车。司机接了我和那个韩国女孩,送到旧城外的旅行社门口,那里有一辆中型面包车,会送整个旅游团去下龙湾。到的时候,车上只坐着个年青人。
早晨的街上有许多妇女捧着篮子,在兜售面包。我买了二个面包作早餐,讨价到5000盾。给钱的时候,记起有网友提示,在越南买东西,一定要先问她要找头,要不她会以各种借口克扣找头,于是就要那妇人先给我找钱。她嘻嘻的笑起来,同伴在一边起哄,好象在说,你看,这个女孩多精明啊。妇人从贴身腰包数出一张1000盾给我,我摇摇头,她又换了张2000盾,我又好气又好笑,对她说,尽管你们钱上的“0”很多,数字我还是认得的。妇人狡狤的笑笑,给了钱,走开了。
我转身坐下,与车上的青年相视一笑。经过艰苦卓绝斗争来的面包,味道还是不错的。青年来自波兰,看他的穿着打扮仿佛去过尼泊尔,他已经在越南呆了13天,之前在柬普寨一个月,接着准备去老撾。他参加的是下龙湾的三日游。
因为有萧邦,我感觉中的波兰是忧郁阴柔的,可眼前的这个青年很开朗也很睿智。与他聊天的时候,还只是我抵达这个国家的24小时内,但是当时我听到他对这个国家的评价,也成了之后一路上我对这个国家的印象。
他说,我对这个国家有点失望。有时你会觉得讨价还价是一种乐趣,但当你为每一件事都这么做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劳累。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淳朴的民风会因大批涌入的旅游者而变的商业气息浓厚。人很容易破坏自己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精神环境。
车上的人渐渐多起来,其中有一个比利时人,按专业医生的眼光,我知道他患了小儿麻痹症,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个女子。他们俩人已经在越南一个月了,今天的路线是去下龙湾1日,但不返回河内,所以携带着所有的行李,女子跑上跑下几次才搬完,此外他们还有一架轮椅。
波兰青年很热心的和司机,导游把比利时人抱上车。我欣赏的是,比利时人并不说谢谢,脸上透出的是一种刚毅自强的表情,一路上听他与波兰青年聊天,开朗而且乐观。
8点10分车出发。到下龙湾的车程要3个多小时。
车行1个半小时,在一处稍作停顿休息。那是一个象集市一样的大棚,里面有卖吃的,喝的,穿的,工艺品。令我感兴趣的是,有现场的手绣作坊,先在布上拓上画或者照片的大致轮廓底线,然后根据原物的用色,选用相应的绒线。每幅刺绣的价格根据画面的大小和用色的精细程度,便宜的只要几十刀,贵的要数百刀。
车于11点45到达下龙湾镇上的一家餐馆,在这里我们要解决今天的午餐。原来这世界上的所有旅游团餐都是这么的糟糕。6人一桌,一盘饭,五碟菜,豆腐,椰菜,什么瓜炒肉片,有腥味的鱼和土豆牛肉,量很有限,饮料自付,大家都吃了个半饱。
吃完饭出来,餐馆门口聚集了一帮兜售明信片,水果,T恤的小贩,不厌其烦地围着你,饶来饶去。有个卖明信片的小贩坚持不懈的在我和波兰青年身边游说,经过一番你来我往的讨价,波兰青年买了一套,因为其中有一张令他心仪的照片,据说那可能要花上摄影师十分的耐心去期待这一瞬间的出现。
车到达下龙湾码头的时候,是下午1点,码头的样子有点象香港仔码头。我挤到售票窗口想看看游船的票价是多少,一看,吓一跳,才30,000盾,大约也就2刀,一个同行的老外苦笑着感叹道,我们吃了一顿多么贵的饭啊。不过据说单程的车费,从河内到下龙湾,就要4刀,所以静下心想一想,也还算合理。
整车人被分成二队,一日游的跟着个女导游,二,三日游的是另一队,还来不及同韩国女孩和波兰青年说告别,就被我们的导游催着登上了船。
船很宽敞,上下两层,是那种称为中国平底船的样子。我们一队包括女导游和她的女伴一共12个人。船一出码头,大家全都雀跃着跑到上层甲板,风虽然有些大,可是视野很开阔,只是阳光不是很灿烂。尽管这样,还是感觉心旷神怡。两个老外索性把背包枕在脑后,躺在甲板上开始享受这悠闲时光。
下龙湾的地貌,据说是由于古时候一条巨龙潜于此地,它游动时,尾巴划过之处,就留下这里的山山水水。在这1500平方公里的海面上,有3000多座喀斯特地貌的小岛。这里最美的季节是2月到4月,因为那时的能见度最好。远望小山峰峦叠幛,近看海水碧澄清澈,再加上海面上的舢板和渔船,让人心情舒畅。因为和桂林有相似的地理风貌,所以才有郭沫若先生的“海上桂林”之誉。
我们一日游的船票包括二个岛上溶洞的参观。由于以前在国内参观过大大小小许多溶洞,对于石钟石笋的想象力受到长期的培训,所以当老外们还在困惑于导游的“这里是。。。那里是。。。”的时候,我早已心领神会。由于有些人对溶洞文化的理解力实在有限,最后惹的导游小姐竟只对我一个人讲解了,其他人自行想象。
说实话,这个导游不怎么在行。我对她说,你应该拿个手电筒,这里一照,那里一晃,随口说上几个煽情的爱情故事或者带色的笑话,而不是一味的在前面带路,而且不停的告诉我们,时间非常紧张。
导游小姐听了我的话,告诉我她只培训了2个月,就被派出来接团,刚才在甲板上,对着那些奇山异石,本应该有许多传说可以讲,可是她自己也不知道。天哪,这么直截了当,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不过她可真够直爽的。
晃了一圈,又回到船上,大部分人都累了,坐在下面船舱里睡觉。我还是舍不得这海上时光,依旧坐在甲板上,看着这秀丽的青山绿水,回忆我的桂林之行,那是在1999。。。眼前的景色是那么的相似,可是看景的人心境却变了许多。
忽然唱起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昨日象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
到了下午4点,我们就结束了游程。不知道导游小姐有没有在船舱里介绍下龙湾著名的斗鸡石,不过你看着似,我觉得非,仁者智者各见,也无须太过苛求,原本这些不都是杜撰出来的吗?
车从下龙湾回去的时候,又在那个集市歇脚,仰望明月当空,凉风送爽,游客又少,才有兴致逛一逛。忽然看到墙上的介绍牌,才知道这里是一个慈善中心,收容战争受害者和他们的遗孤,给他们一个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开始稳定生活。一回头注意到作坊里的一个刺绣的女孩失去了左腿。
对每一次战争,持续的时间可能以月或年来计,可是对战争土地上的民生来讲,那是以代来计算。人在自然面前已经是那么的不堪一击,一场海啸或地震夺去的生命还不够多吗,为什么还要自相残杀呢。
附图,下龙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