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30年代末期,一场围剿毒品鸦片的斗争在中国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这场斗争,虽因资本主义英国的武装侵略而归于失败,但中国人民创造的禁毒斗争的业绩,至今犹熠熠生辉,并将永远彪炳于史册。它充分显
多年来,研究近代中外关系史的学者们认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美国虽然未直接参与武装侵略,但从战争开始就是英国侵略者有力的帮凶。(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第一卷,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26页;刘培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外严厉禁烟、维护民族利益,体现中国政府和人民禁毒的决心和勇气,这是应当肯定的。但是,冷静对这段历史进行思考,就会看出,清政府在对外态度上存在严重问题,产生了不良后果。本文拟就此问题
建国以来,史学界对作为近代史开端的鸦片战争,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著颇丰。论者在谈到统治阶级内部对待鸦片问题的态度上,一般都将其分为禁烟派和弛禁派,在这一点上,没有什么分歧。史学界又从严禁派和弛禁派的两派
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究其失败的原因,当归结于清廷的腐朽无能,而清政府战前在朝鲜问题上的外交失误也直接影响着这场战争的爆发及其走向。由于清廷囿子传统的藩属关系,没有明确朝鲜的主权,因
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是由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
清朝统一台湾后,鉴于该岛孤悬海外,地方辽阔,即在实施与内地行省统—的*经济和法律制度的同时,又逐步推行了若干特殊的管制制度。举其重要者,有对赴台任职官员的任期、回避、携眷、置产和奖惩的特例,御史巡台制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运动是颇有声色的。不甘覆亡的清政府还像要趁着即将逝去的光景一洗自己的烟容垢面似的,迫于国内外禁烟形势的推动,不仅颁布了严令全国禁烟的上谕,签订了《中英禁烟条件》
辛亥革命是历史的选择,清王朝一夜之间土崩瓦解,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对此,史学界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然而,对于清末禁烟新政与辛亥革命关系的探讨却尚付阙如。本文拟证明的观点是:清末禁烟新政搞得越好,清
2001年笔者与田海林先生合作完成了《清末禁烟大臣与禁烟总局》一文,考察了清末新政时期禁烟大臣的设置、职掌、作用以及禁烟公所的设立,并对各种文本中的“禁烟总局”进行了考辨,证明所谓“禁烟总局”根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