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米格-23(MiG-23)系列战斗机评析(16)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作为米格-23M

的简化出口版,米格-23MS 只能实现半自动导引,也没有中距空战能力。它的电子设备有 25% 与米格-21MF 相同,50% 在后者的基础上略加改进,只有25%

是新设备

RP-22 也称“蓝宝石”-21(北约命名“悭鸟”),也是费佐顿产品,还用于米格-21

比斯、米格-23UB 和前 14 架米格-23S。该雷达天线直径 380 毫米,重约 220 千克,工作频率一般认为是 12.88~13.2G 赫兹(J

波段),单脉冲体制,低脉冲重复频率,峰值功率 100~120 千瓦,方位扫描角度 60°、俯仰扫描角度 +/-20°,扫描速度 2.9°~3.6°/秒,波束宽度

3.5°×3.5°,对雷达散射截面积为 16 平方米的目标搜索/跟踪距离分别为 20~25 千米和 14~17 千米。该雷达基本性能大致与我国的歼 8A 上的

204 雷达相当。

ASP-PFD-21

瞄准具可连续计算机炮对空/对地攻击提前角和瞄准角(分别用于前置射击和热线快速射击)、发射火箭弹时的修正角并以固定环方式发射 R-3S/R

导弹。在空对空状态使用机炮或 S-5 火箭弹时射击距离为 550~2,000 米,空对地时为 1,150~2,000 米;使用 S-24

火箭弹对地攻击时设计距离为 1,550~2,000 米,作战使用高度 200~17,000 米,目标速度 500~2,000 千米/小时,系统重量约 25

千克。

SPO-10 雷达告警接收机(RWR)天线安装在固定翼段前缘和垂尾后上方,可在全方位和俯仰

+/-45° 范围内接收工作频率 7.5~16.67G 赫兹(H/I/J 波段)、脉冲重复频率 400~8,000 赫兹、脉冲宽度 0.2~5

微秒的雷达信号,并以灯光和音响信号报警,且对对方雷达的“搜索”和“截获”信号分别有不同的报警方式,不包括电缆重量不超过 3 千克。

第一页    上一页    第16页/共25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