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米格-23(MiG-23)系列战斗机评析(14)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千克)翼载荷 492.6~538.6 千克/平方米,后掠角由小到大对应的最大使用过载为 4.5g(因此时受到结构强度限制)、6.5g(若马赫数小于 0.8

则可达 7.5g)和 7g。

米格-23

系列在空战格斗时使用中等后掠角,因为此时其盘旋性能最好(垂直机动性和加速性则低于最大后掠角状态)。该机在高度 5,000 米、马赫数 0.9 时最小盘旋半径约

2,200 米,在同一高度马赫数 0.5 时最小盘旋半径约 1,160 米;在 5,000 米高度从马赫数 0.5 加速到 1.2(飞机平均重量 13,400

千克)需 61 秒(最大后掠);海平面和 2,000 米高度最大瞬时爬升率分别约 230 米/秒和 160 米/秒,从起飞爬升到 10,000 米高度需 80

秒。

米格-23 系列均不具备大迎角飞行能力,其 SAU-23

自动驾驶仪对攻角的具体限制是:机翼后掠小于 30° 时攻角小于 12°;大于 30° 时攻角小于 18°。

米格-23 系列中机动性最好的是翼根增加可产生涡流的第 2

个锯齿、机翼前缘襟翼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偏转到最佳位置的米格-23MLD,飞过美国 F-15D 和法国“幻影”-2000

的俄罗斯试飞员认为该机的飞行性能已与这两种 4 代机(俄标)相差不大。

米格-23MLD

线图:请注意除了活动翼根部的锯齿外,机翼固定段根部也增加了锯齿

第一页    上一页    第14页/共25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