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30 战斗机全史(36)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苏-30MKI 是由苏霍伊设计局和 IAPO 共同研制的,总设计师拉科维奇还参加过苏-33 和苏-35 的研制工作。与常规型苏-30 相比,在苏-30MKI 的气动布局中增加了全动前翼形成了“静不稳定三翼面布局”。前翼也由飞控系统控制,能够在负 50°/正10° 的范围内偏转。除了能改善大迎角操纵性和稳定性外,苏-30MKI 已完全消除苏-30K 在类似状态下驾驶和瞄准时的抖振。前翼还能够完成一系列其他重要功能,包括能前移空气动力焦点,从而极大地降低静安定性。飞机的不安定程度在有外挂时会根据载荷的不同而改变,通过运用前翼就能够控制其不安定程度。在湍流大气层低空飞行时,前翼是纵向振动和抖动的主/被动“减震器”,这就大大地提高了飞行安全性,减小了机体载荷,增强了舒适性,尤其是在颠簸情况下提高了飞行员的作战能力。飞机上所采用的空气动力改进举措,能够降低机身和翼根部分载荷。这样一来,同样也能够在末增强机体结构的情况下保障获取持续过载达 8.5g。

苏-30MKI 机体结构与苏-27UB 相似,飞机根据一体化空气动力布局研制。按此布局,飞机的机身和机翼形成一个统一的升力机体。这样一来,就能保证机动时的高升力系数和良好气动性能,同样能保证跨音速和超音速时较低的波阻。此布局的特点是机身沿翼展平缓过渡到机翼,能够保证更合理地使用飞机内部容积(包括增加燃油箱)。与苏-27UB 中上,苏-30MKI 飞机上的方向舵面积有所增加。机身主要由铝合金制成,也大量使用了钛合金。机翼前缘后掠 42°,前缘襟翼可自动偏转。飞机座舱里配备了 K-36M 弹射座椅。沿用了苏-30 的空中加油装置。

苏-30MKI 装置有两台带有轴对称亚音速单铰接式可转向尾喷管,可保证正负 15° 角垂直平面范围内推力矢量偏转的 AL-31FP 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2X12,500 千克)。可转向喷管控制系统传动部分的能源由飞机的液压系统提供。AL-31FP 带有随动装置,随动装置与飞机电传操纵系统电路交连。飞行员只使用发动机油门杆操纵动力装置,而喷管转向则按照电传操纵装置的指令,根据飞行员操纵飞机驾驶杆的情况和飞行条件自动完成。两台 AL-31FP 可保证苏-30MKI 在迎角 90°、速度接近零时能有效控制飞机。

第一页    上一页    第36页/共51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